為什麼你感覺你的社群沒問題,但就是活躍不起來呢?
很多做讀書會的人,他們都組建了自己的社群,大家在群里一起讀書,分享心得,互相交流,結伴成長,這些都很好呀,沒有問題呀!
但是,往往就感覺社群凝聚力不強,而且很難活躍的樣子。
為什麼呢?
主要是因為社群沒有設置一個終極使命。
因為你的社群,沒有設置一個終極目標,或者說使命感。
那讀書類社群,怎麼通過制定終極使命,讓社群更活躍,更有凝聚力呢?
我們樊登讀書會倡導全民閱讀,非常有大愛:「幫3億國人養成閱讀習慣,每年一起讀50本書」;「在中國,每多一個人讀書,就多一份祥和」。
這樣的口號就更加有使命感和利他性質,容易激起千千萬萬讀書者的使命感。
但是,好多讀書會建立社群的時候,名字叫做「讀書愛好者交流群」,「樊登讀書會會員群」,「星級學習群」,這樣的群就很難活躍,因為沒有目標,更沒有使命感。
但是,如果你叫「每年一起讀50本書」,「6個月一起改變自己」,「21天養成閱讀習慣」「7天拯救你的拖延症」,這樣的話,目標就很清晰了,而且會很有使命感。
同時,社群要有明確的反饋
反饋就是明確讓大家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距離目標有多遠、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比如,社群的目標是「每年一起讀50本書」,把目標分解開來,那就是每周至少要讀一本書,那會員就會看看自己目前已經成功讀了多少本書,接下來要怎麼計劃讀書,才能把這50本書讀完。這樣一周一周來讀,就更容易更有期待了。
案例一
比如,「我是講書人」的群,進群後,我們會引導大家先做一個閱讀計劃,14天讀完一本書,那每天要讀多少頁,製作好閱讀計劃之後,每天清晰的按照這個進度條去做就好了,每天都在向目標穩步向前推進。
這樣,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追趕的目標是什麼,也就更有積極性。
案例二
我們廈門樊登讀書會有很多的書友群,為了管理和維護這些社群,我們招募了一些群主,其實要管理好這些群主並不容易,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給錢,但是給錢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還要多方面的了解他們的成長和所需,並且根據這些需求,去給予一些什麼。
這其中,有的人做群主是為了鍛煉自己,有的人是為了實踐一些書本上學到的社群營銷理論,抓住社群這個風口,有的人想了解背後的運營規則,有的人單單是喜歡,享受做這樣的事情。
那我們就把這個社群的名字取名叫做「社群運營專家群」,而不是叫「群主群」,在這裡每個人都是社群運營的專家,給予大家充分的自信和使命感。
而且,這個群主不是直接把群主轉讓給他們就完事了,我們會給他們一個隆重的「群主授予儀式」,讓群主的任職更有儀式感,讓群主們感受到強烈的使命感。
同時,我們也鼓勵大家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策劃和組織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這樣,每個群主都意識到自己就是社群的首領,那自己就要有清晰宏大的目標,讓群友為了共同目標更願意參與,然後根據這個目標去策劃一系列的活動,群主自己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帶動更多的人分享學習,幫助自己的群員深化學習。
三人行,必有我師。
同時,我們認可「你的經驗,價值千萬」,為了讓大家學到更多乾貨,經驗共享,鼓勵大家貢獻自己的經驗,集思廣益,一起不斷前進。
我們邀請「社群運營專家群」的每一位群主,來給大家分享自己的社群運營過程中的一些經驗積累,鼓勵所有的社群經驗和玩法大家都可以分享,提出意見和建議,這樣可能得到的共識會更接地氣。
並且根據大家平時的表現給予一定的表彰和獎勵。
有了這樣的設置,下面是大家的反饋:
設立目標和使命感,讓你的社群的能量倍增,得到升華,讓社群更有凝聚力。
【徵集新書內測師】
我最近在寫一本「讀書會」社群營銷新書,為了讓新書更能解決問題,為了讓新書價值更大,現在徵集新書內測師。
條件:
一,每天反饋一條我的新書的評價
二,對新書提出寶貴意見
三,繳納100元內測費用
收穫:
一,對於認真評價的朋友,我將把你的名字寫入新書的感謝詞中
二,每人均可以獲得簽名版新書一本
三,價值上萬的每周一次群里在線培訓,讓你的社群價值翻倍。想參加的朋友請私聊
我是苗苗
專註互聯網6年
互聯網創業者
資深自媒體人
社群運營專家


TAG:跟苗苗玩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