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了解「針之不到,葯之不及,必灸之」的本質,是學習艾灸的必要前提!

了解「針之不到,葯之不及,必灸之」的本質,是學習艾灸的必要前提!

大家好,這裡是老頑童聊艾灸

我們從事艾灸行業或者個人喜愛艾灸療法的朋友,逢人便愛說的一句話就是,「針之不到,葯之不及,必灸之」。這句話可以說在艾灸人士的朋友圈裡,應該經常被刷屏。

那麼,這句話是想告訴我們什麼?是艾灸比針刺和湯藥都要好嗎?

如果從應用範圍來看的話,顯然是這樣的。那麼,「針之不到,葯之不及,必灸之」這句話是如何來的呢?對於我們學習艾灸,應用艾灸有什麼意義沒有呢?

下面,我們先來聊一下針刺。

大家對於針刺,或多或少都有過直觀的感受。可以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乃至目前社會上,「針灸」一詞在廣大人民心中,就是針刺的同義詞。

因為針刺療法真的是深入人心的。那麼,既然「針之不到,葯之不及,必灸之」,為何艾灸普及的速度遠遠不及針刺呢?原因很簡單,一個是費時,一個是費事!

針刺,大家都清楚,它是通過針刺穴位來調理的。那麼,它的原理是什麼呢?是膚淺的刺激穴位就能治病嗎?答案是否定的。我舉一個極端點的例子,大家想一下,死人有穴位嗎?刺激死人的穴位有效果嗎?

所以,針刺的原理,它不是刺激穴位。而是通過針刺穴位,傳導經絡,從而刺激臟腑,調動我們人體自有的元氣!使人達到自我修復的目的。

所以,針刺和艾灸,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針刺本身不會產生能量,完全是通過調動臟腑的功能、調動我們人體本身的元氣來進行調理的。雖然針刺也有「補瀉」之說,但是最多只是治療不盛不虛的癥狀。如果是臟腑虛弱,沒有辦法調動元氣的情況下,一般是不會用針的。所以,針刺一般多是用在身體強壯,患有實證的人身上。

那麼,我們再來說一下湯藥,也叫中藥。

說之前,先說一下,為什麼叫中藥?現在的理解方式,應該是「中醫理論下的葯」。其實,這是比較膚淺的。其實,葯分三種。層次最高的,是我們人,身體自帶的,通俗的講,就是情志,這個葯是「上藥」。用對了,就是救命良方,用錯了,就是自飲鴆毒!心病還須心藥醫,我見過的女性問題,90%多的病因,都是來自心情沉悶,愛生氣。而我們常說的草藥,屬於「中藥」,而虻蟲水蛭之類的動物入葯,則被稱為「下藥」,不到萬不得已,我們是輕易不會去用的。

湯藥,它的作用原理,是通過草藥的自身歸經藥性,經過脾胃的吸收運化,傳達病灶。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個人的脾胃不能太虛弱,否則就無法將藥性傳導。大家要知道,久病必傷脾的道理。當一個人久病以後,脾胃已經虛弱的一定程度了,這時候吃藥已經吸收不了或者吸收的速度還沒有疾病發展的速度快,所以湯藥的局限性就在這。那麼針刺呢?同樣的,上邊已經說過了,虛弱的人扎針是不能調動元氣進行身體恢復的!所以,針刺也是有它不能達到的情況。

那麼,艾灸呢?

艾灸的調理原理,和針刺有相同的部分(通過穴位刺激調動臟腑功能),另外,大家看「灸」字,下邊是一個火。火本身從屬性來講,就是一種能量,根據能量守恆定律來看,這種能量(帶有和人體一致的短紅外,產生共振)傳達給人體以後,會轉化成人體所需的能量,增強人元氣的生髮!這是針刺所不具備的。

而艾灸又不用通過脾胃才能對人體產生干擾,所以,即便是脾胃虛弱的人,對於艾灸療法來講,也是適合的。

這也就是「針之不到,葯之不及,必須灸之」說法的本質!並不是說,在所有問題上,艾灸比針刺和湯藥效果更好,而是說的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只有艾灸才能發揮更大的效果!

聊到這裡,大家應該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對於某些癥狀,針刺和湯藥不是說用了以後會有反作用,而是效果甚微。事實和理論都多次證明,只有艾灸,無論寒熱虛實,都是可以調理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老頑童聊艾灸,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艾灸配穴:身體虛弱
芒種時節暑濕多,這時艾灸事半功倍!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