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設計中的設計》by原研哉

讀《設計中的設計》by原研哉

原研哉是日本有名的設計師,從2001年起擔任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至今。

這本《設計中的設計》,初看書名有點不知道在說什麼,看完整本書以後我對這個名字的理解是「設計作品中體現出來的設計理念」。

書的主要部分寫了幾個設計案例:re-design設計展上的幾個設計作品;長野冬奧會開幕式的節目冊、一家婦產醫院的標誌設計、松屋銀座的二次設計;無印良品的海報設計及無印良品的產品理念;雅敘苑、天空的森林、小布施堂、無何有;日本世博會的初版設計。

Re-design這個展覽意在重新審視我們身邊常見的東西。

在這個展覽上,有把捲筒紙設計為方形的(有助於節約用紙而且節約放置時佔用的空間);有把出入境的印章圖案改成飛機的——出境的飛機朝左,入境的朝右,會讓人會心一笑的設計;有把茶包設計成人形的,跟茶包的繩子一起看就像是一個提線木偶一樣,放進杯子里漂浮著也很有意思……

書里其實講每個設計都講得很仔細,在介紹每個設計之前,先介紹設計師的設計特點,然後很仔細地講解他為什麼這樣設計,他的設計特點在作品中是如何體現的。

後一個章節講人的感受是由多個感覺器官接收到的信息共同構建起來的,因此設計的時候要兼顧各個感官接受到的信息

用具體例子來說。原研哉為長野冬奧會開幕式設計的節目單用了雪白的紙作為材料,印刷的文字向下凹陷,形成冰一樣的半透明狀,讓人聯想起潔白雪地上的腳印。

為一個婦產醫院設計的指示標誌則是將印有標誌的白色的純棉布套在底座上的,柔軟的布料會讓空間變得柔和,柔和的空間對待產和產後修養的媽咪會更友好。而且套在底座上的設計讓標誌布方便隨時取下來清洗,而保持白色的標誌會讓人覺得這麼容易髒的標誌都一直乾乾淨淨的,那這個醫院一定很乾凈(《色彩的性格》里也提到過白色意味著乾淨)

原研哉是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設計中的設計》用了兩章來討論無印良品,包括它的產品的理念、海報的設計、以及設計與商業之間的關係。

無印良品想要帶給消費者的理念是「這樣就好」,不是讓消費者非要買某個東西才行,而是提供一個生活的範式、一種樣板,提供一種消費者覺得還不錯的生活方式。

拍攝無印良品的海報的時候,想要表達的是「空」的概念。因為很多人對無印良品有好感,但好感原因卻不一樣,無論強調哪個原因都可能得罪另一群潛在客戶,而空的東西什麼都可以裝,可以做出任何解讀,有無限的可能性。最後決定海報的內容是象徵「虛無」的地平線。

這張海報是最終的成品之一,在南美洲玻利維亞中部的鳥猶尼市的一片鹽湖上拍攝的。

原研哉還在無印良品這個話題下討論了設計和商業之間的一些關係。在整體欣賞水平比較低的市場上,你造出多粗糙的東西都會有人買,但是同樣粗糙的東西在審美水平高的市場上就會賣不出去。

他用日本車來舉例子。日本的車子注重安全、性能高、但是不好看,日本人還是能接受,因為日本人對車子的要求就只到安全和性能這個水平。但是看高級房車,不論在日本還是國外都是歐美品牌更受歡迎,因為它們在審美上更往前一步,而同時高級房車的消費者對於粗糙的產品容忍程度要低。

所以如果想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得在產品的設計水平上下功夫。而想提高產品的設計水平,要先培養和提高消費者的審美水平,然後倒逼製造商提高設計、審美水平。

原研哉用了雅敘苑、天空的森林、小布施堂和無何有這幾個案例來說明日本的美學理念。

日本有其獨特的美學理念。然而在明治維新中日本的本土美學受到了西方美學理念的衝擊,原研哉認為如果沒有明治維新,現在日本的一定會發展出不一樣的美學文化。

在我看來,這幾個案例的共同特點都是親近自然、有寧靜的氛圍、而且看起來消費都很高。。。

最後一個案例是2005年日本世博會的初版設計,之所以說是初版設計是因為最後世博會並沒有採用這個設計,跟這個設計毫無瓜葛。

2005年日本世博會的主題是「自然的睿智」,初版設計是在一片森林中舉辦世博會,並且不修建大的展覽館,也是為了表達回歸自然、接近自然的理念。但是最終因為日本人民認為在森林中舉辦世博會這件事本身就會對森林造成破壞,已經與世博會的主題相悖了,所以最終這個設計被放棄。

最後的最後,作者討論了他自己關於設計的一些看法,估計會對設計師們很有啟發,但是我這種外行看起來就覺得沒什麼興趣,那咱就算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沒什麼理由可以不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沒什麼理由可以不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