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貿易戰又反覆,背後中美這一年 6360 億的生意具體是怎麼回事?

貿易戰又反覆,背後中美這一年 6360 億的生意具體是怎麼回事?

上周末,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在北京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就中美貿易摩擦等問題,進行了第三輪討論。會談結束後,中美發表聯合聲明稱在農業、能源等多個領域增加貿易往來進行了良好的溝通,相關細節有待最終確認。

現在根據《華爾街日報》從參與談判的美方官員那裡得到的消息,中方首席談判代表劉鶴提出購買更多的美國大豆、玉米、天然氣、原油、煤炭以及機械製造商品。中美雙方共同估計,這一攬子採購計劃如果實行,第一年商品總值就有望達到 700 億美元。

但中方同時也表明,如果美國繼續威脅中國對價值 500 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這項採購要約將作廢。新華社也已經發布了相關報道。

國際經貿往來中,任何一個貿易數字看起來都很大。中國提出的 700 億美元採購計劃在中美雙邊貿易中是個什麼概念?


過去一年,中美之間做生意進出 6360 億美元

多年來,中美各是對方的最大貿易夥伴,據美國商務部統計,去年雙邊貿易總額 6360 億美元。對於美國來說,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比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少 3752 億美元。

這 3752 億就是美國的逆差,再創歷史新高。不過美國商務部的數字和中國海關不一樣,前者統計口徑下貿易逆差多了近 1000 億美元(中國口徑下逆差 2758 億美元)。

但多年來的數據都顯示出貿易差額不斷擴大的趨勢。

巨大的差額可能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包括美國在內的外企搬到中國來生產,然後再由中國出口到美國。在這種模式下,即使許多商品在中國並沒有產生統計數據中顯示的附加值,但海關進出口統計上就算作中國的外貿順差。

iPhone 是個很好的例子,按理說每部 iPhone X 賣到美國都給中國增加了 999 美元的出口額。但實際上 iPhone 的大部分收入變成了蘋果的利潤,剩下來的進入各晶元、元件廠商手中,絕大部分都不是中國公司。

另有一批包括 Manulife Asset Management 首席經濟學在內的學者認為,逆差數字只有會計上的意義。美國的國內投資水平很高,幾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一直在下降,居民購買本土或進口商品本質上都在刺激消費,這樣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可以相信,美國發起的貿易戰會對國民經濟產生根本影響,看起來只會傷害美國的出口。

以美國口徑看,特朗普政府希望將雙邊貿易差額(美國逆差)減少 2000 億美元。目前,中國對美強勢的出口類別包括電機、電器,機械器具,以及傢具等產品。前兩類佔中國對美國出口總額 50%。美國 4 月發布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的清單建議時,也主要對準上面兩大類。該清單涉及航空航天、 信息通信技術、機器人和機械等行業,包含約 1300 個獨立關稅項目,總規模約 500 億美元。


中美之間的十大生意都是些什麼?

與此同時,美國出口到中國金額最大的三個類別是航空器(飛機)、車輛及零配件以及油籽產品(包括大豆)。這也是為什麼中國 4 月發起貿易反制措施時,選擇的美國產品是大豆、玉米、牛肉、汽車、飛機、部分化工品等 106 項、約 500 億美元的商品 —— 這一數字相當於 2017 年這些商品從美國賣到中國的總額(512 億美元)。

除了商品貿易,去年中美之間還有大量的服務貿易往來沒有統計在海關進出口數據內。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 2016 年中國是美國第三大服務貿易出口國,金額約 535 億美元。僅次於英國(665 億美元)和加拿大(542 億美元)。同時,美國對中國存在服務貿易順差 374 億美元。

如果真要出 700 億美元商品,比較可能會是哪些商品?

目前不是很清楚中國什麼時候完成 700 億美元的採購。從 3 月至今,中美貿易磋商經常反覆。

按照《紐約時報》5 月中旬的報道,中國可能願意對美國做出 2000 億美元的貿易讓步。隨後中美也在華盛頓發表聯合聲明,停止貿易摩擦。但特朗普不到兩周就宣布會在 6 月 15 日公布對華 500 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清單。

這也使得一度緩和的經貿局勢重新變得緊張起來。對於這次中方提出的 700 億美元計劃,彭博社補充說中國不打算落實在合同上,但考慮在 6 月 15 日期限前,先至少敲定 250 億美元的貿易合同。

原油、煤炭和農產品是中國最打算從美國進口的商品。美國商務部和人口普查局(Census)顯示,2017 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石油和煤炭總計 272 億美元。其中,大豆是重中之重 —— 205 億美元。

去年,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總量達到 310 萬噸,接著是巴西(296 萬噸)。年初中美貿易摩擦發生前後,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大豆數量同比激增 100% 以上。

接著是石油。於中國而言,其最大石油進口產區仍是中東。以液化石油氣(LPG)看,產自美國的 LPG 佔中國 LPG 總進口 19.5%。第一名是阿聯酋(35.5%),中國有可能把從阿聯酋進口的 LNG 配額分配給美國。而且根據美國商務部和能源局的估算,今年美國有望首次成為石油凈輸出國。

作為煤炭生產大國,中國每年有超過 1.5 億噸的煤炭進口需求,目前澳大利亞佔了其中近一半的量,達到 7990 萬噸,美國只有 320 萬噸。這也應該是美國會極力爭取的一個商品大類。

2017 年中國幾乎全國都出現天然氣緊缺的現象,華北地區尤其嚴重,進口天然氣(LNG)的需求切實存在。《21 世紀經濟報道》稱,去年 11 月特朗普訪華期間,中石油與美國 Cheniere 能源簽署的價值 110 億美元的天然氣購買協議,後者是美國大陸唯一的液化氣出口商。另外,中石化也打算斥資 430 億美元在阿拉斯加跟美國 AGDC 聯合開發液化天然氣。

還有飛機、機械製造設備也是潛在縮小中美貿易差額的產品。不過《紐約時報》稱,其中一個問題在於,美國經濟現在已經接近最高生產能力了。這意味著它可能無法生產出足夠多的新產品來滿足中國的需求,尤其是在短期內。

另外,700 億美元很可能不會是美國想要的最終結果。

美國早在2013 年和2015 年分別就中國貿易制度發布過兩份報告,旨在闡明中國加入 WTO 後並沒有完全履行當初多項承諾,包括不以技術轉讓作為市場准入門檻、減少國企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國企採購基於市場原則、外資銀行在中國享受國民待遇等。

「美國的立場是中國必須成為真正的市場經濟體,」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學者斯科特·肯尼迪對《華爾街日報》說,「相比之下,中國則希望保持現在經貿制度,然後同時讓美國完全向中國產開放市場,並向中國出售任何它想要的東西。」

製圖/馮秀霞,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題圖/金融時報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沙烏地阿拉伯 35 年的院線禁令解除,好萊塢已盯上了這塊市場
海航舉債多到亞洲第一,去年光利息就還了 321 億元,現在它要怎麼還?|好奇心小數據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