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梨子從哪裡來

梨子從哪裡來

身為一個吃貨,我選擇植物學作為終身職業,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弄清好吃的果子都長什麼樣。無論野生的還是種植的,絕大多數水果我都愛吃,只有個別例外,比如梨。

我從小就不愛吃梨,覺得它們皮粗肉硬又有硌牙的石細胞;難得有個庫爾勒香梨這種細膩多汁的,味道又失之寡淡。不過,最近有一種梨顛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果肉綿軟、味道濃郁、水分充足而且石細胞很少,彌補了梨的大部分缺點,以至於我接連買了好幾箱來吃。這種名為「紅安茹」(又常被稱為「紅啤梨」)的舶來物是西洋梨的一個著名品種,從分類學上來說,與中國廣泛栽培的秋子梨、沙梨和白梨不同。我對梨屬的了解僅限於上述物種分類,但紅安茹成功地引起了我對這個品種來歷的好奇心,於是我翻開了手邊這本書——《水果:一部圖文史》(商務印書館)。

本書作者彼得·布拉克本—梅茲是英國皇家園藝學會的資深會員,曾任該學會水果蔬菜委員會主席,在水果的歷史和栽培方面浸淫數十年。在這本書里,他考證了很多種水果的馴化和栽培的歷史,介紹這些水果的文化意義,並從皇家園藝學會林德利圖書館的館藏中選用了大量手繪彩圖,讓本書具備很強的可讀性。

關於梨,作者寫道,野生西洋梨的果實又小又硬,肉質粗糲,「即使是早期人類也不會吃它」,直到自然雜交和無意之間的選擇讓一些梨樹結出了勉強可食用的果實。西洋梨的人工栽培可能起源於俄羅斯南部,經過中東地區的「新月沃地」向北傳入歐洲。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梨子太硬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歐洲人。直到16世紀中期,西洋梨都必須煮熟或烤熟之後才能吃,不然根本咬不動;而同一時期,水分相對充足的沙梨和白梨品種在東亞已經相當普遍了。歐洲人對西洋梨的不離不棄,終於在18—19世紀之間得到回報。法國和比利時是歐洲的梨樹栽培和育種中心,陸續培育出了很多可以直接啃的西洋梨品種(即所謂「甜點梨」)。很多人相信,法國的梨是世界上最好的,法語成為給西洋梨品種命名的不二選擇,甚至連在英國育成的巴梨都起了個法國名字。紅安茹這個名字來自法國的舊地名安茹省,實際上卻源自比利時,1852年傳入美國,如今已經佔了美國梨產量的1/3。扒完這條歷史線,我才覺得那100多個紅安茹沒有白吃。

看完了西洋梨的歷史,再前後翻翻,我發現這本書的章節設置很有意思,是按照果實類型來安排的。第一章是梨果,這是薔薇科蘋果族特有的果實類型,由發達的花萼和子房合生形成。除了梨之外,作者花了更多篇幅介紹蘋果,這部分我就不劇透了。第二章是核果,也就是桃李杏梅櫻這些有一個硬核的果實,它們都屬於薔薇科廣義李屬。在這一章里,作者談到了一些有趣的誤會:桃的學名是P.persica,種加詞的意思是「波斯的」;杏的學名是P.armeniaca,種加詞的意思是「亞美尼亞的」;但這兩種水果都起源於中國。廣義李屬的水果,彼此之間幾乎都可以雜交,在現代育種家的努力下誕生了「恐龍蛋」——杏李這樣前所未有的品種。第三章是漿果,從植物學意義上來說,本章介紹的茶藨子屬(包括醋栗、黑加侖子和鵝莓)和越橘屬(藍莓和蔓越莓)是漿果,而懸鉤子屬(樹莓和黑莓)以及草莓是聚合核果。這些水果的英文名里都有berry,所以作者應該是按日常語境的「漿果」來安排的這一章。

第四章我想單獨挑出來說,因為章節名稱沒翻譯對。Exotic在這裡是「異域水果」的意思,而並非「雜果」。實在是因為,能在英國這個地方種活並種好的果樹太少了。對於種類豐富的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水果來說,英國皇家園藝學會顯然沒有積累足夠豐富的圖文素材。於是乎,全書2/3的篇幅都在介紹比較耐寒的薔薇科水果,而全球產量能與蘋果分庭抗禮的柑橘和香蕉卻只有寥寥幾頁,榴槤、山竹、芒果之類更是只有一幅圖加幾句話,完全搔不到癢處。實際上這些水果的栽培歷史都有著豐富而精彩的故事,譬如柑橘混亂的家族史、香蕉的雜交起源和品種更替、美國和印度的「芒果外交」等等,都是值得細細挖掘的。

總而言之,對於剛剛抹乾凈嘴的吃貨來說,本書不啻一本提高知識水平的優良餐後讀物。但如果你是一位喜愛多樣性的水果愛好者,那麼掩卷之後,還可以去做一些延伸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受拉尼娜影響 內蒙古今春降水將偏少兩成左右
《侏羅紀世界2》「帕帕」現場馴服迅猛龍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