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的一年十四城,所有的旅途最終是叫行人歸家

我的一年十四城,所有的旅途最終是叫行人歸家

這個世界上,真的是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有一些在單位里永遠見不到的人;有一些書本里也沒有的世態......這些我們都能從旅途中去探索與感知。

那些所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每一刻都不會被浪費。

文 |羅楠

來源 |月童渡河(ID:yuetongduhe)

有人問我,你常出門旅行,遇到過一些窘事沒有?

有啊。

比如,傍晚時分剛從西夏王陵出來,趕著往銀川市區走,車胎毫不留情地被扎了,在那樣的日落時分,一家人手忙腳亂找備胎,東西全部卸下來卻打不開,只能在愈來愈深的天色里等待救援……

比如,在去往朝鮮的飛機上,娃兒因為是頭一次坐飛機,降落的時候哇哇大哭,我面對的是半機艙人的怨念……

比如,在成都,打到的計程車,司機炫車技飆來飆去,坐到眩暈複發,下一輛又是如此……

比如,去敦煌的夜間火車,我的鋪位在上面,不擅攀爬的我,就這樣當著下鋪陌生男女的面,手腳並用姿勢狼狽地爬了上去……

更不要說那些小磕小碰小狀況的頻發,出門在外,總是矛盾起伏,意外頻生。

但,也正是這些小意外小尷尬打破了旅行的僵局,像《岡仁波齊》里默默地行走,偶有狀況,坦然接受,是旅行的真相,也是人生的過程。

如果不是那個傍晚車胎被扎,我不會看到此生所見最壯麗的夕陽。

如果不是被大雨阻隔,我不會知道暴雨中的大海是如此詭異,有著夢境中的末世。

如果不是白天人太多,我不會終於領會張岱的夜遊西湖,「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頮面。」人生的大孤獨瞬時與古人相通。

不走出去,我竟不知道面對一些難題時自己的心還能如此的坦然和平靜,面對不同的生活姿態還能做到理解和共情。

面對殊遇不過分驚喜,面對遺憾也無失落,明白了人生有遇亦有別,萬事不可執念過深。

畢竟,這個世界上,真的是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

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

有一些在單位里永遠見不到的人;

有一些書本里也沒有的世態。

最終,見天地,見眾生,還是為了見自己,是為了和另一個陌生的自己相遇。

2017年,我去了十四座城市。

和往年相比,這個數字不算多,但略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每一次出行,大都提前做了功課,先知而後行。

這一年的出行,始於上海

舊年歲尾的出行是慣例,不在家過農曆新年也已十年有餘。若無特別去處,上海總是第一站,因為小姨的家在那裡。

這使得我不用像旅遊觀光客一樣只能看到這座城市光鮮的外表,而可以透過它妖嬈的眉眼觸及到細微的肌理。

在這裡,我的時間不再緊張,放下那些旅行指南和攻略,漫無目的在城市各個角落晃悠,吃蟹黃小籠,看大媽們穿法蘭絨睡衣穿行於弄堂,空中橫著的竹竿上披掛著衣服被子,上海的煙火氣就是這樣一絲一縷地升起來。

也喜歡去看上海的三十年代。

《遊園驚夢》里的奢華、時尚、享樂,一枝獨秀似的支撐著民國剛建立起的那一點浮腫的明麗。

是音樂劇演員影子筆下的舊日上海,階級仇,民族恨,道不盡的內憂外患皆可被消融,消融在周旋的歌、張愛玲的小說、蝴蝶的旗袍,跳不完的華爾茲,打不完的麻將牌里。

那是實實在在的一場春夢,此一種荼蘼香風在我每一次踏入上海的地面都會撲簌簌地活起來。

在奉化溪口小城去看蔣氏故居和博物館,停留很長時間。

看被時間和人事潤澤過的古物,靈鹿、蝙蝠、蓮花、鯉魚,童子、牡丹、石榴、鴛鴦、花瓶,天長地久恆古荒蕪。一向活潑的女童也被眼前的華麗深邃所震撼,安安靜靜地陪我看完。

小城亦清寧,街道上行人寥寥,喝一杯酒釀桂圓紅棗茶,陽光從山的上頭打下來,萬物祥和,心事飄向空幽山谷,而在家鄉的那頭,霧霾正大肆侵城,這裡的雲光天影幾近一場奢侈的幻夢。

那天從普陀山下來,除夕夜趕至西塘,守歲。

想著一年年的除夕,曾在白雪皚皚的廬山深夜靜聽冰湖裂開的聲音,手邊一卷《桃花扇》讀得悲切;

也曾在烏鎮的槳聲燈影里醉去,在秦淮河撲面的金粉氣里醒來,在孤島上飲一杯溫喉的燒酒,在湘西苗寨圍著火堆映照出前世今生的宿命,或喧鬧或靜好,總有著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的惘然。

漸漸嬉戲人間,秉燭夜遊,乘坐華麗的夜航船,涉過慾望的深河,天地沙鷗,人如介子,來路亦是歸途,只享受當下這一刻的心動,才會生出此心安處是吾鄉的逍遙。那麼出走與否,便不重要了。

三月份的時候,因為工作的關係,去了合肥

拖著笨重的行李搭高鐵,手頭拿著白先勇的《台北人》,看淪落台北的大陸客們思鄉斷腸,聽著滿車廂的吳儂軟語,車窗外是大片大片開得正烈的油菜花。

合肥吸引我的到底還是一個「徽」字,那些年走過的皖南古村落,思之想之念之,終於在這十天窺到了它昌盛文脈的全貌。

萃取了歷史的精華,古巷的幽氣,山野間的蘭花,徽商遠去的步伐,村莊人家夜裡的燭光,一間一間白牆灰瓦的夢話,真像讀了半部《南華錄》,藏在時間褶皺里的南方:夢境、戲曲、園林;文士、才女、奇人,和舊時代劈面相逢,直叫人無夢到徽州。

蔣勛曾說,旅遊最大的反省是用異文化,去檢查自身文化很多應該反省的東西。比較裡面,才了解文化的不同,沒有優劣。

旅遊不只是看,更是找到自己內在,最美的東西。外在的風景,其實是你自己的心情。

不禁想到王陽明的話,「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更像一句禪語。萬物映於眼底,不若說是心,彼此等待,毫不辜負,與其是「看見」,其實是「邂逅」,即使知道一期一會,也能在擊中心靈的瞬間,莊重地遇見,珍重地道別。

於是在真正的春天到來的時候,心下動念,想出趟遠門去看一場花事。

武漢觀櫻,是四月重要的事。櫻是美人面,一簇簇開得斷了魂。

人們看花、賞花、惜花,也不過是在看自己、觀自己、惜自己。觀照的,是那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自己。

沒有輕易的平地神仙,沒有無故的溫潤飽滿,不過是在宿命的一次次掣肘中,在生活難以言說的齟齬里,一點點修得篤定坦然。

傾城之後,歷經幻滅,幻滅過後,繁花重又開。知曉輪迴的殘酷和溫情,懂得冷雨風霜與艷陽嬌寵並存,枯榮自在,何嘗不是一種福氣。

夏天的時候去看海,去百年凝成一夜如蓮花綻開的北京,去張北草原音樂節,去見識一群有趣而不羈的靈魂。

深夜街頭唱著民謠與搖滾的年輕人,他們讓我見到了王小波筆下的維也納街頭演奏。他說,青年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勇氣,和他們的遠大前程。

多年前的一次旅行,卧鋪火車,我坐在走廊的椅子上看漸沉的天色。

對面也坐著一個女孩子,看著我笑。我點點頭,她便開始和我說話,看來是悶得不行了。

她在北京上大三,假期里自己背著包先去山西和同學會合,短暫停留後孤身一人去了敦煌,在敦煌待了四天,返回北京。已經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仍不覺疲累。

我說不怕么?她說不,習慣了自己說走就走。講起在敦煌認識的畫國畫的台灣阿姨,趕車的狼狽和搞笑,夜晚的張掖,接站的男友……

說到熱鬧處,隔壁鋪位上一個明亮的少女突然扭過身子吃驚問她:你也去了敦煌?我也是從那裡回來的。兩個少女馬上嘰嘰喳喳聊起了旅途。那種快樂與青春是顯而易見的。

多希望我的女兒長大了也是這樣,獨立思考,熱愛藝術,因為見過很多風景很多人,心地才不會偏狹,才會不帶任何偏見的看待人事。

所以,在有人質疑孩子這麼小過早的旅行到底合不合適的時候,我堅持帶她走出去,帶她看電影、逛博物館、看畫展、看城市和人群,因為你不知道變化會在哪一刻發生。

我始終記得曾看到過的一句話,是哈佛校長說——

對於8歲的孩子,也許會忘了3歲的旅行。但他3歲的旅行,對他4歲那年的成長,非常重要。

大道理從來不在書本中,而在腳步的丈量里,在用心看世界的每一個瞬間,在潤物細無聲的浸染中,在對人間參差百態的尊重和理解中,會發現:

世界比目力所見的要大,而我們看世界的方式,最終決定了我們將如何度過這荒寒的一生。

是林清玄說的,因為長久培養了求好的精神,才會有更敏感的直覺找到生活中最好的東西,身居陋巷卻依然能創造出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

所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每一刻都不會被浪費。

人皆是生而孤獨的。

這許多年來,在內蒙的草原策馬,於敦煌感受來自大漢的罡風,凝望過古城牆下秦時的那輪明月,在幽深的古墓中體會幽謐的愉悅,愈加覺得:

人生就是一場獨行,翻過迷茫的高山,趟過慾望深淺的河川,轉山轉水轉佛塔,對人生難題的不解,過去與現在,原來面對的是同樣的困惑。

那些苦苦糾結的詩與遠方,其實只是對「無用之美」的渴羨。

能夠接受當下生活的無常,時時觀照自己的內心,即使是坐在靠窗的沙發上曬足陽光,這無意間得來的吉光片羽亦能照見樸素的靈魂。

所以在不旅行的時候,我仍喜歡走路。

心有不快或讀書寫字累了,就出門走路,是自己和熟悉的景物之間單獨的對話,像老朋友一樣,在對話里慢慢反觀和審視自己的心。

每個人都會在各種問題里度過一生,慢慢走著,發覺當年看作西瓜大的事,現在不過是粒芝麻,與其是與時間和解,不如說是與自己握手言和,終於放過了自己。

萬千歲月,不過太陽底下無新事。

不管是毛姆所渴望的「人生是更為狂放不羈的旅途」,還是白先勇先生所見的「最美麗的一朵牡丹其實開在你的後院」,所有的旅途最終是叫行人歸家。

千帆過盡後的歸來,才終於對那句話有了深深的理解——

比「詩與遠方」更觸手可及令人心安的,是孩子與父母,家與愛,耳畔輕柔的話語和枕邊書。

* 作者介紹:羅楠,喜舊人,舊事,舊物,舊時月色;愛美衣,美食,美景,錦衣夜行,個人公號:月童渡河(ID:yuetongduhe),本文配圖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子熟了 的精彩文章:

第一批奔三的90後:比失業更可怕的,是30歲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你那麼努力地想出眾,為什麼總是會出局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