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靖康恥:開封究竟怎麼樣陷落的?原因全過程

靖康恥:開封究竟怎麼樣陷落的?原因全過程

原標題:靖康恥:開封究竟怎麼樣陷落的?原因全過程


郭京是北宋末的一個人物,是個小丑般的人物,是個騙子。


但是有一些事實我感到還是值得商榷的!


有一個很普遍流傳的說法,就是郭京讓宋朝的士兵統統下城,聲稱要作法,然後才能出神兵作戰,這導致在戰敗後城上無兵,金兵一擁而上,開封陷落!


然而這是事實嗎?未必!

普遍流傳的最可靠的記載來自宋史宋欽宗本紀「丙辰,妖人郭京用六甲法,盡令守御人下城,大啟宣化門出攻金人,兵大敗。京託言下城作法,引余兵遁去。金兵登城,眾皆披靡」。


然而這種說法並非唯一的說法,《三朝北盟會編》的說法其實是略有不同的


「京自內出正當其鋒。初遣使臣傳令,樓子上除守樓子使臣軍兵外,餘並不得上。「


三朝北盟會編的說法,郭京是「除守樓子使臣軍兵外,餘並不得上」,並沒有讓軍兵統統下城。


再看還是三朝北盟會編


「已而金人數人登城班直與官軍雖排布如織無一人死敵,於是皆下城遁走」,這個記載也很清楚,城破和軍兵下城毫無關係,事實是金人登城時雲梯一部只能運輸十來個人,第一批登城的金兵並不多,當時守軍「排布如織」,但無人抵抗,而是一鬨而散,根本不存在沒有士兵防禦的問題。


三朝北盟會編引用《靖康小雅》記載:開陳州門遣郭京出戰京老卒也。妄言有神術可決勝京前驅方越濠鐵騎蹂踐死者如邱壠而城上守御之人見之膽落自是不復有鬥志矣。


記載也很清楚」城上守御之人見之膽落「,也印證了城頭上並非無兵防禦


《避戎夜話》作者石茂良是開封陷落的親歷者,「忽有郭京下使臣來傳令雲:樓子上除守樓子使臣軍兵外,餘人並不得上樓子」........"


,記載和《三朝》一致,郭京並沒有讓城上沒有一兵一卒!《避戎夜話》記載:『初有十餘人登疊而上,班直槍手皆不向前用命「,關於這點記載和三朝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城頭軍兵」皆不向前用命「才導致了城頭的陷落,這是直接原因!至於郭京出戰的背景,待會再講!建炎系年要錄的記載

」得殿前司剩員郭京擢為大將使募市井游惰為六甲神兵丙辰旦京盡屏守城兵獨率神兵七千餘人以出未幾京敗金人登城士卒以無賞不肯戰殿前副都指揮使河南王宗濋引衛兵下城傳呼救駕四壁兵遂大潰及午城陷敵「


同樣也是印證了三朝以及避戎夜話的記載,那就是士兵不肯戰,才是原因,而不是什麼郭京讓士兵統統下城,城頭空虛!


這次說點靖康的東西,想到啥說啥,說到哪算哪!關於城頭是否有兵,這一點宋史本紀和三朝北盟會編以及建炎系年的說法不同,這三份史料和文獻通考,長編,宋會要輯稿這另三份資料都屬於研究宋代歷史的重量級史料,但是他們出現了矛盾,那麼我感到有必請出避戎夜話這份資料來做一個旁證,為什麼要用必戎夜話,因為他是一份類似回憶錄的資料,作者石茂良是一個現場證人,而且郭京出城時候,他就呆在城樓上,而且就在姚友仲的身邊,他的回憶的分量可以說是現場第一目擊,可靠性之強可以說是其他資料完全無法比擬的。


這份資料他的說法是和三朝北盟會編,建炎系年等完全一致的,那就是郭京出城是,城頭上是有相當數量軍隊的,而且還有搬運石頭的百姓,而姚將軍死於暴民和潰軍之手。


這樣一來,宋史的說法就顯得較為單薄了。當時城內王瓊有他的死忠,延安帶出來的衛隊千人,他受傷後連殿帥都指揮不動他的衛隊,張叔夜也有自己衛隊,劉延慶也有一些死忠,其他將領很少有自己的死忠衛隊,比如地位和姚類似的辛永宗城還沒破就被暴民和毆打而死,也不見衛隊干涉,姚的問題基本類似


宋軍的奔潰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賞賜不及,城破之前,金兵已經一度接近得手,情急之下殿前司開出天價空頭支票激勵士兵作戰,但擊退敵兵後並未兌現


第二,天寒地凍,連日大雪,禦寒衣物不足,守城士兵有凍落手指的,而女真人非常適應,正如金兵主將看到大雪後高興的說,我們添了二十萬雄兵


第三,前日作戰雙方損失都很大,但金兵及時將屍體轉移,而宋軍任由被石頭砸的殘缺不全的屍體散落在城頭,影響了士氣


第四看到郭京部,也嚴重影響士氣,而之前兩日范瓊出城戰敗損失也使得士氣低落

第五,宋軍的士氣並非記載的那麼高漲,隨著城壕和護城河被填,城外金兵的對樓越過城壕直接攻擊,城破前日該處損壞的樓子沒有修復,器械撞桿也沒準備。面對一輪復一輪攻擊,士氣已經接近臨界點。


第六,從劉延慶的態度中也可見一二,劉延慶是一個面的守將,在和欽宗交談中,問及防禦,劉延慶當時就明確指出,開封已經撐不住了,守不住了。


避戎夜話里說的還是比較仔細的。


--------仲友二十五日晚,於南城為軍民所毆打至死,肝腦塗地,委填溝壑。骨肉星散,不知所在。家貲劫掠掃地,痛哉。天不善人如此!仲友將種也,三世忠孝,聲滿於夷夏。自守御以來,夙夜勤勞,食息不暇,在諸將中尤無負於朝廷者也。今反被禍若此!先是閏月一日,百姓毆殺未壁統制辛康宗,辛公指揮城上兵軍,不見賊,不得亂放箭炮,百姓疑其姦細,故殺之。朝廷縱而不問,故軍兵百姓聚眾殺人,在一時指揮之間,殊不為怪。蓋京師承平之久,無知小民,游手浮浪最,乎居除旅店外,多在大房浴堂櫃房雜處,里巷強梁,不在數也。乘此擾攘,聚眾作亂,甚者趕罵宰相,絲擘內侍,打殺統制,放火殺人,莫知其數。 


記載的還是很清楚的,姚仲友遭到南城暴民的毆打而死!在當日戰役中,石茂良是在姚仲友左右的,所以他的證詞還是很可靠的,依據石茂良自己的說法


「俄頃報云:郭京前軍已得大寨,立旗於賊營矣。又報云:前軍又奪賊馬千匹矣。姚仲友疑之,與石茂良登敵樓而望」


按照石茂良自己而言,郭京戰報傳來時候,他是與姚仲友一起登上敵樓的,並「其守御之人與百姓軍兵互相殺戮,無一用命向前者,其城遂陷。乃閏十一月二十五日午時也。余目擊其事,故志」其實在城未破時候,城防已經亂作一團了


守將辛永宗居然也是被暴民擊殺


「永宗以賊(改作敵)兵去城遠止兵士不得發箭恐賊(改作敵)拾之反資賊(改作敵)用有一軍士無故向空射箭永宗呵叱之軍士因倡言辛太尉是童貫親戚不使城上射番賊(改作敵)故欲番人上城百姓喧騰皆倡此言紛不可止眾各上城擊殺永宗朝廷不能禁亦不窮治自是事皆姑息而號令不行矣。」


過去一些現代官方出版的史書,可能出於某些原因過度強調所謂 「愛國軍民」,而過度貶低所謂的「投降派」,而隱去不談一些細節。

我們來看三朝北盟會編的記載:


「賊初到即力攻東壁通津拐子城時劉延慶頗練邊事措置獨有法......賊知東壁不可攻,於是攻南壁"


劉延慶雖然是個庸帥,但畢竟久練邊事,其軍事素養比起城裡那些太平軍官來說還是強很多,劉延慶負責的方向上防守得法,金兵無法攻破於是避開了這個方向。


不久宋欽宗召見劉延慶,「上問劉延慶事勢如何,延慶邊人習知攻守乃奏大臣謂城不可破者皆欺罔朝廷今日之事可謂危矣。。又言大臣奏捷於上前大抵守御獲勝僅能自保一,或不勝則如之何哉!何賀之有。」


這段記載於三朝北盟會編中,是宋欽宗和劉延慶的對話,劉延慶果斷指出開封已經風雨飄搖,」事可謂危矣「而並非一些大臣吹噓的牢不可破,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他的預見。二十三日出戰失敗對士氣的影響很大,25日城陷落----是日范瓊發兵千人自宣化門出與金人戰士氣甚銳金人小卻士卒貪功乃乘冰渡河未及岸冰拆士卒驚亂金人遽隔岸迎敵官軍陷河而沒者五百餘人自是士氣益挫折。


乙卯城下殺金人三千餘人,方經宿金人皆藏其屍骸,而城上矢石殺傷者三百餘人猶伏屍城上,破腦貫骨橫卧血中,士卒見之心懼而有退怯。


------------因為處理不當,過於慘烈的局面影響了士氣。


先是朝廷緣禁軍闕少於諸司廂軍內揀充禁卒與上四軍衛士分布四壁唯陳州門最多。又十步將百步將多東南應奉出身之人其管事務者皆權貴親戚故僥倖守御恩賞而已。


---------------南門守軍不少軍官是酒囊飯袋


這些都是為何後來突然崩盤的原因

「閏十一月二十日粘罕下令必以五日破城晝夜力攻士不得息!」


「其城遂陷。乃閏十一月二十五日午時也」


從這些細節來看實際城陷已經是幾乎必然,和郭京出戰關係不大!


二十五日其實已經是金兵下達破城的最後期限,金人軍法嚴酷,所以二十五日一戰必然是全力以赴的不惜代價的死攻!而粘罕在二十日下達了五日破城的最後總攻令,另一個側面也已經看到宋軍的防守實際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了,而宋軍之所以會在二十五日讓神兵出擊,實際也已經到了山窮水盡了,其實宋人又豈能不知郭京之荒謬。城戰前,官僚們無能推諉,造成500多具大炮落入了金兵之手


」五百餘座在郊外不收入城,兵部則曰:屬朝廷系樞密院合收,樞密院則曰:自有所屬耳軍器監提舉官內侍也。方以罪去京城所則曰:京城所掌守御也。未守御何預於我哉!或謂駕部當理會,駕部則曰:庫部何不收,終不能津般入城既金人犯(改作至)城下盡為攻城之用!


不錯開始的時候宋軍士氣是可以的,但是官府許諾的陞官和發財結果全部沒有兌現,這下子士兵們不幹了!這點幾乎和种師中的太原之戰如出一轍,也是賞賜不及!結果士氣一下子崩盤了,個個「士卒皆發怨言,且食乾糧徐徐不動」,導致了破城/


微信ID:songchaohistor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歷史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南宋畫院與北宋的巨大差異及,北宋徽宗的畫院體系

TAG:宋朝歷史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