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汽解放為何贏

一汽解放為何贏

文 | 葛幫寧

來自幫寧工作室(gbngzs)的報道

先來看三個問題

其一,改革開放40年來,一汽解放為什麼能矢志不渝地堅持自主創新?

其二,創新中失敗案例很多,但一汽解放為什麼能成功?究竟是哪些因素決定了它的成功?

其三,在創新過程中,一汽解放也曾經歷過跌宕起伏,但最近幾年它為什麼能發力?其中有何規律和經驗可循?

2018年6月5日,一汽賓館主樓三層會議室,在汽車評價研究院聯合一汽解放舉辦的中國汽車企業創新「安亭指數」專家團交流活動上,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向與會者拋出了上述問題。

「安亭指數」又稱汽車創新指數。該指數於2017年12月9日在首屆中國汽車企業創新大會上推出,它由中國汽車企業創新評價專業顧問委員會指導,汽車評價研究院組織實施,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清華大學汽車技術戰略研究院等30餘家組織機構評選得出。

同日推出的2017年度中國汽車企業創新排名,涉及乘用車、卡車、客車和零部件四大類,其中在卡車領域,一汽解放以79.5分領銜,往後依次為中國重汽、北汽福田、東風商用車、江淮汽車等商用車企業。

為什麼是一汽解放?

或許可從終端銷量窺見一斑。

2012年,當一汽解放市場份額下降至16.4%,並一度跌出行業前三時,所有人都替它捏了把汗。但是4年後,一汽解放卻以20.2萬輛年銷量,其中中重型18.5萬輛,市場份額19.25%強力回歸。

到了2017年,一汽解放以24.08萬輛年銷量,同比增長62.7%,摘取中國重卡市場銷量桂冠。今年一季度,一汽解放累計銷量突破10萬輛,其中,中重卡8.9萬輛,同比增長14.6%刷新紀錄,領先競爭對手3.27萬輛。

作為一汽的根,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起點,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63年後,解放這面大旗為何還能獵獵作響?

一汽解放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胡漢傑則將其歸納為研發創新、產品創新、製造創新和營銷創新使然。

以產品創新為例,一汽解放的做法是「平台產品技術領先,品質產品市場領先」。比如國內首家示範運行系列化L4級智能網聯卡車;試投放解放第七代重卡J7平台牽引車,樹立國內高端標杆;投放J6牽引車、J6L 2018款、J6F 2018款等系列車型。

在總成零部件技術創新方面,一是掌握髮動機、變速器、驅動橋關鍵總成的超長換油周期技術,其中,重型發動機換油周期達10萬公里,中型發動機換油周期達5萬公里,變速箱、驅動橋換油周期達20萬公里。

二是自主研發SSCR(因體氨)技術。與傳統尿素後處理系統相比,其優勢有三:一是低使用成本 ,每公里低於7分錢,較尿素後處理系統每年節約3000元~5000元。二是低維護成本 ,解決尿素後處理系統的結晶等問題。三是高續航能力,確保長距離運輸。

新能源方面,一汽解放規劃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三種技術路線,前者已完成城市物流、城區渣土和市政環衛等產品開發,後兩者正在按計劃推進。

製造創新方面,總成製造向輕量化、低成本、高效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

管理創新方面, 經過兩年醞釀,2017年3月一汽解放公司與華為公司合作,啟動流程化組織建設工作。2018年4月,按照業務流程變革規劃,啟動「征途」項目一期。

胡漢傑認為,無人駕駛會率先在商用車上實現,其理由有二:一是,商用車使用場景特殊,像港口、礦山和封閉的道路,容易實現智能駕駛。二是,能為用戶創造更大商業價值。這也是一汽解放把智能駕駛作為重要項目來抓的原因。

幫寧工作室了解到,2017年4月和10月,一汽解放便分別進行了無人駕駛智能卡車的開放演示和高速公路測試。今年4月,它又在山東青島港前灣港區集裝箱碼頭髮布L4級系列智能車。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李駿在講話中用華為舉例。他說,華為過去一直是跟跑,但摩爾定律打破後,只能自己往前跑,這就要定目標,要布局。解放也到了這個時期,要領跑。

怎麼布局?一要靠創新。二要進一步開放。研發方面要考慮國際布局。「根據解放發展過程,我們感覺創新是它內在規律,通過內在規律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改變,再把這些謀劃和細膩思考注入進去,解放將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李駿說。

原機械工業部汽車司副司長、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專家學術委員會對外經濟合作組副組長陳林對一汽解放如何走出去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一汽解放要制定海外發展規劃和戰略。「這應該由一汽規劃部門來做,具體組織實施可交給外經部」。

第二,海外戰略絕對不是孤單的一汽解放自己做,要與國內在海外成功的企業合作抱團。

具有63年歷史的一汽解放擁有載貨車、牽引車、工程車、專用車四大系列,解放J6、解放JH6、解放J5三大系列產品平台及軍用車產品平台,發動機功率覆蓋40馬力~540馬力。其員工人數接近2.6萬人。

未來,一汽解放將以打造「最值得驕傲的商用車企業,最值得信賴的商用車品牌」為願景。

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協會會長徐秉金,經濟日報原總編輯、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詹國樞,中國汽車工業諮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專家學術委員會專家李萬里,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執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朱明榮,中國汽車企業創新「安亭指數」相關研究員,以及來自一汽解放的代表和部分行業媒體參加了交流。

-商務合作 -

- 關注汽車非虛構原創平台 -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汽車 的精彩文章:

當汽車被裝上大腦
無智能不汽車,雄獅覺醒?

TAG:新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