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崔永元炮轟明星,收到死亡威脅:一個人實話實說,有多難?

崔永元炮轟明星,收到死亡威脅:一個人實話實說,有多難?

回復

晚安

送你一個特別推送







 


 



這幾天,崔永元炮轟范冰冰,將

娛樂圈的納稅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2013年,崔永元與方舟子就轉基因的問題在網上展開了長達6個月的論戰。

這個一直以敢講真話著稱的前央視主持人,在一些人的眼裡,卻是一個十足的「瘋子」。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薺麥青青


洞燭幽微,發掘名人世界的人性之光







前幾天,崔永元曝光了娛樂圈的亂象之一:「大小」陰陽合同的存在!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6000萬天價片酬,僅僅是明星的4天演出所得!




崔永元微博截圖




並非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而

是這個世界太瘋狂!



而此前針對范冰冰獲得某企業頒發的「國家精神造就者」的榮譽,崔永元在微博中用語犀利,直擊要害:一個真敢發,一個真敢領。





崔永元微博截圖




罵人是需要資格的,只有自身清白的人,他才敢這樣怒目金剛。



安徒生說,清白的良心是一個溫柔的枕頭。




但現在,多少人棄之如敝履!




而崔永元所揭露的也僅僅是娛樂圈的「冰山」之一角,更多紛繁與腌臢的潛規則,遊走於市場與交易,道德與法律的邊緣。



無論是偷梁換柱,還是瞞天過海,很多深諳此道的人玩起來易如反掌。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已責成當地稅務機關,針對有關影視從業人員簽訂「陰陽合同」中的涉稅問題,依法開展調查核實,如發現違法行為,將嚴格處理。




6月3日下午,崔永元發微博稱,收到了實名認證的死亡威脅。




崔永元微博截圖




一個人講真話的代價有多大?由此可見一斑。




明代的郎瑛有云:「世間果報之事,此善善惡惡天道好還者也。」





01.




兩千多年前,屈子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形容枯槁,行吟湖畔。




有一個退隱江湖之人以打漁為生,見而問之:「您不是三閭大夫嗎?何故至此?」




屈原回答:「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因此被流放。」




漁父規勸:「聰明人要順應時勢,而不固執己見。舉世皆濁,你為什麼不混淆是非,同流合污?眾人皆醉,你為什麼不喝他們喝剩下的酒渣,與其一樣昏沉?為什麼偏要懷瑾握瑜?」




漁父的說辭道出了很多「聰明人」的做法,

千多年後,它仍是一些人行事的準則。







我們這個社會的「智者」太多了,他們知道如何審時度勢,如何投機取巧。既然舉世皆濁,為何我獨清?既然眾人皆醉,為何我獨醒?一起濁濁然,一起昏昏然,一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二為明哲保身以策安全,更關鍵的是,很多「聰明人」也是這利益聯盟的成員。





所以,中國文化里強調的是「難得糊塗」,主張的是「相忍為安」。我們將「看破不說破」當做是「人情練達」,將「恬然自適」當做是智者所選。




很多真相其實一捅就破,但大家雖心知肚明,然皆心照不宣。




做烏合之眾其實是最安全的,可他,偏偏不平則鳴。




當整個社會幾乎都不約而同地成為「失語症患者」時,只有他成為例外。




柴靜談到他,稱曰「崔永元是這個時代唯一醒著的人」。




殊不知,清醒的人最痛苦,也最「荒唐」。





柴靜





02.




1996年,中央電視台開了一檔特別節目《實話實說》,由崔永元擔綱主持。




《實話實說》在當時,可以說是橫空出世的現象級節目,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在假大空泛濫的語境下,《實話實說》開風氣之先,一枝獨秀。




他在現場不疾不徐,諧趣十足,卻往往語帶玄機,一刀斃命。無論是不良現象,還是社會弊病,他都沒有避重就輕,而是鋒芒畢露,新聞工作者的正義,知識分子的擔當,在一檔節目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崔永元在《實話實說》節目現場




隨著《實話實說》越來越火,國內的很多電視節目紛紛效仿,《實話實說》受到了空前挑戰。雖然他的主持水準一直是行業的標杆,但收視率卻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漸下降。這讓崔永元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和焦慮。




「每次錄節目,開場前心理焦慮,總得沖著牆向自己攥拳頭。」




他的工作間里曾掛著這樣一副對聯:「說天說地莫若說真,話東話西不如話實。」




他不想做那種掛羊頭賣狗肉的事情。既然美其名曰「實話實說」,他願意聽到真話,更願意講出真話!




但是當實話實說的空間越來越逼仄,被掣肘的次數越來越多時,他感覺到的痛苦,比同行激烈的競爭尤甚。




他直言不諱:

「我們可以容忍《實話實說》說得不是那麼精彩,但是我們不能容忍在《實話實說》里說假話。」




「帶著鐐銬跳舞」不如不跳!







2001年時,沉重的工作與精神壓力,導致崔永元已經從睡眠障礙發展到精神抑鬱症。




他常年失眠,經常整晚整晚的睡不著覺,最嚴重的時候,整天想自殺,需要24小時看護。




他曾無奈地調侃道:很多不理解抑鬱症的人會認為小心眼的人才會抑鬱。




郭德綱在節目中談到過崔永元和他的抑鬱症:「一般好人才會抑鬱,心重,想得多,好人居多。你整天憋著害人,一般都能害得了,肯定抑鬱不了!」







一語中的!




雖然抑鬱症的本質無關道德判斷,但事實是,往往是那些道德感強的人,有良知有底線有原則的人,才更容易受困於自己的持守與社會的反差,自己的追求與世界的悖逆。




崔永元的心理醫生說,「他要是沒什麼責任感,他的病就好了。」




他則回

:「我要是把良心丟了,我的病好了也無用。」




而2003年馮小剛的電影《手機》,更是一度將他置於輿論的漩渦。





電影《手機》海報




當年馮小剛邀請崔永元一起策劃電影,卻把崔永元講的私事拍成了裡面的故事。影片中對虛構的主持人出軌一事的影射因為欄目的相似性,讓他成為被懷疑和群嘲的對象。




人家好心幫你,你卻陷人家不義!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在中國的輿論環境下,人言足以成為殺人的利器。




當年這部電影給崔永元帶來了可以說是致命的傷害。




當病情稍微有些好轉後,崔永元去了東方衛視,開始做一個新節目,不過好景不長,這節目沒播多久,又被停播。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但他並沒有因自己敢說實話而到處「碰壁」變得「識時務」,相反,在脫離了體制後,他轉身投入到更大的「鏖戰」。





崔永元和馮小剛





03.




一千多年前,北宋文人范仲淹在《靈烏賦》中寫道:「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一千年之後,崔永元說,文人有分三類:一類拍案而起;一類潔身自好;一類隨波逐流。




很多人選擇後兩者,而他選擇了第一類。




他曾放言:「我一直想做一個拍案而起的人!」




崔永元的「拍案而起」,可以上溯至2002年。




當時,「邊緣新聞主流化」剛萌芽,後來還催生了《超級女聲

這種在後來十幾年成為主流的綜藝節目。




崔永元和一波央視名嘴如朱軍、李詠等人針對電視庸俗化、唯收視率論等一系列問題,提出強烈的質疑。







可惜,事實證明當年央視名嘴們抵制是無效的。




市場決定走向,此後商品唯市場佔有率、綜藝節目唯收視率、電影唯票房論、成功人士唯財富論成了普世價值觀。




可「無效」就證明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錯」的嗎?




比如說,在崔永元那個時代,教育年輕人對社會的責任感就是一種民族傳承。




所以即使崔永元現在年過半百了,還是把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當成自己一生唯一的志業。




很可笑,是吧?14億人口,你說你有責任感,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




於是,他被世人視為接近「瘋子」。




可他就是個「瘋子」!




為了證明轉基因對人類健康有害,他不但與方舟子在網路展開數月的論戰,還自費50萬赴美拍攝轉基因紀錄片。為此,他拒絕了一些有機食品公司的贊助,還拒絕了一些花錢想讓其閉嘴的企業。







崔永元說,

「在轉基因這個問題上,哪怕螳臂當車,也要說該說的話,不然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為了致力於鄉村教師培訓計劃,他與當地教育廳聯繫,希望取得配合時,得到的回應是「不反對、不支持、不參與」。




崔永元怒不可遏地回擊:不努力、不作為、不要臉!




2007年9月,崔永元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共同發1800萬善款,用於改善沿途兩百多所鄉村學校的教學條件。




此外,他還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共同發起成立了「崔永元公益基金」,並將基金的長期目標定為「鄉村教師培訓」和「口述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收集保護」。





崔永元發起的公益活動「鄉村教師培訓」




近4000人300萬分鐘的口述歷史影像,500萬張老照片,300萬分鐘紀錄影像,以及30萬件歷史實物……崔永元公益基金口述歷史影像記錄,已經成為中國內容最豐富的口述歷史庫之一。




做《電影傳奇》時,他鮮有同道,因為沒有人願意干這個事:「中國電影100年,我們有多少關於100年的資料呢?我們採訪了1000多位電影人,其中幾十位現在已經離我們而去了......我們把它完整地記錄下來,我覺得這是有意義的,對整個中國電影史是有意義的。但是把自己累得半死,也掙不了錢,不盈利,也沒人說這個節目受歡迎。」




這些「費力不討好」的行為與瘋子無異,因為太少人這麼幹了!





《電影傳奇》圖片




在大眾媒體上,大家只看到崔永元直言不諱地炮轟一些機構和一些社會現象,並沒有多少人去了解他究竟怎樣做事,怎樣做公益。




2012年,京港澳高速在北京「7·21」暴雨中受災嚴重,當晚150多名農民工在某路段救了上百名危在旦夕的司機。7月30日晚,崔永元自掏腰包,宴請救援的150多名農民工吃飯:「這就是我個人在表達謝意,不代表任何人。」




義舉起於憫恤,更源於尊重。敬天敬地不如敬善良。




崔永元發起的公益活動「請農民工吃頓飯」




他曾說慈善不是以錢多錢少來衡量,而是以參加的人數來衡量。他希望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涓滴成海,才能形成更大的社會合力。




他發起一個公益叫做「給孩子加個菜」,這個公益在網上卻遭到質疑和挑釁,方舟子說他是「崔騙子加菜團隊」。





崔永元發起的公益活動「給孩子加個菜」




等到上了法庭,方舟子卻又為自己辯護「我們說的崔騙子不是指崔永元」。





當他發現很多做公益的人和他一樣,被潑了髒水只能忍氣吞聲、不敢還嘴,有的甚至被道德綁架走上神壇,最後身敗名裂時,他的責任感又上來了。




他意識到「君子訥於言敏於行」的傳統美德,根本在現實中得不到尊重而且還行不通的時候,他便火力全開,將這些人流於表象的斯文面孔撕開來。





04.




近幾年,崔永元一再成為網路論戰的中心,他不想「低聲下氣」地做公益,他認為要「理直氣壯」。




包括他的愛打抱不平。








崔永元毫不隱晦,說他有一抽屜合同,這些合同能寄給他,也是源於對他仗義執言的信任:「你只要投資過一部電影,你就會知道我為什麼會接到合同,現在一說到電影,所有人的感覺都是賺錢,你不知道一年700部電影,進院線的可能也就100多部,掙錢的可能也就20部。你不知道有多少人血本無歸,就被人忽悠了,因為不懂。挖煤掙的錢,修馬路掙來的錢,各種各樣方式掙來的錢,想要讓一個女孩演個角色,然後就幾千萬上億就進去了。所以把合同寄來的那些人都是嘗了委屈的。」





他知道那些無處發聲的委屈,他能做的,就是利用他的影響力,用他「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一腔孤勇來為他們發聲。




這樣的發聲他做的遠不止一次。




在《魯豫有約》里,魯豫問崔永元他的微博為什麼喜歡和人理論,他覺得好多人都在妥協,可他不願意,他還是想有什麼說什麼,像當年在《實話實說》那樣。





52歲時,已過知天命之年,他想變得溫順一點,「但是我女兒都上大學了,我還有什麼後顧之憂呢?崔永元就是這個德性。」







有不少人提醒他這樣有損公眾形象,可他說,我要是在乎這點形象,早就不這樣了。




他認為,假如別人欣賞你,只是因為你親和力很強,而並非他有責任感,那隻能說他們欣賞錯了。




而現在,他甚至不惜以「野蠻」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有時卻引來一片非議,甚至是罵聲。




很多人堂而皇之地耍著流氓,干著壞事,面對他的「拍案而起」,卻譏之:不厚道!




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哪怕自己成為腹背受敵的「靶子」。







他從不自詡是個有道德潔癖的人,他要求的,不過就是一個社會應有它的道德底線。





但很多底褲都脫掉的人,遑論底線?




因此他的渴望,有時就是一個「奢望」。




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道不孤」,才有千鈞之力。




而今天我們發聲,是為崔永元的敢怒敢言發聲,也是為我們置身其中的公共輿論環境發聲,是為一個公平、有序、平等的文明社會而發聲。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原因無他,在命運共同體下,我們都應該是遙相呼應的「同路人」。




周刊原創作品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朋友圈














發現中華之美,為華人發聲


提供有廣度的知識,有溫度的立場和有深度的思想






點擊 閱讀原文,查看「

華人優品

」推薦好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周刊 的精彩文章:

《紐約時報》推薦52個必去的地方,中國只有一地入選,竟然是這個省
山西麵食,不接受批評!

TAG:世界華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