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高祖劉邦在駕崩之前,為什麼非殺樊噲?背後的原因令人震驚!

漢高祖劉邦在駕崩之前,為什麼非殺樊噲?背後的原因令人震驚!

在古代,靠著起義而推翻舊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的朝代一般都很輝煌,比如漢朝、唐朝、元朝等。一般情況下,這樣國家的開國皇帝思想都是比較保守的,他們認為全天下是一家,比如劉邦認為全天下都是劉家的,朱元璋認為全天下都是朱家的,誰不同意就跟誰急。說白了,就是道家所提議的小國寡民的思想。他們覺得只要不姓劉,不姓朱,那就有可能是下一個自己。

所以,這兩個人也是歷史上最能殺功臣名將的兩個人,比如劉邦默認殺韓信,比如朱元璋殺藍玉和胡惟庸等人。當然,他們還是留了一些活口的,比如劉邦沒殺張良和蕭何,朱元璋沒殺徐達。韓信的死確實跟劉邦有很大關係,這件事很多人也知道,但是可能會有人不太清楚,在劉邦晚年,在劉邦駕崩之前,他又殺了一個大將,那就是樊噲。為什麼要殺樊噲呢?

身為開國皇帝,劉邦雖然是市井小民出身,但是既然能成為皇帝,劉邦自然有自己的能力,比如洞察人心比如知人善用等等。既然劉邦選擇了殺樊噲,那就說明劉邦感受到了樊噲的威脅。為什麼樊噲會威脅到劉邦呢?要知道,樊噲在當年的鴻門宴上可是臨危救主,算是劉邦的救命恩人。劉邦之所以容不下樊噲,說到底,還是對自己死後劉氏江山能否安穩而擔心。

劉邦在晚年的時候,他心裡很清楚呂雉已經蠢蠢欲動了,但是在古代的大環境下,呂雉向真正走上政治舞台還是非常困難的。劉邦意識到了這一點,他不能直接對呂雉動手,但是可以對呂雉的勢力動手,而呂雉最大的勢力是誰呢?就是樊噲。樊噲是當時漢朝軍隊的主將,兵權雖然在劉邦的手裡,但是軍士們對樊噲還是非常尊敬的,樊噲在軍中很可能有一呼百應的能力。

另外,樊噲不僅能打仗,而且是具備一定頭腦的,如果說在軍中誰能穩壓樊噲一頭,那無疑是韓信,可是韓信早就死了。更何況,在立太子的事情上,樊噲已經和呂雉站在了同一個戰線上,這讓劉邦擔心自己死後大漢大亂,反正也不怎麼需要打仗了,留著樊噲也沒什麼用了,乾脆就殺了吧。所以說,樊噲實際上只是呂雉的替罪羊罷了,劉邦殺樊噲就是為了告訴呂雉,不要打劉氏江山的主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策丹心 的精彩文章:

和珅有好幾個老婆,本該子孫繞膝的他,為何沒有了直系後代?
貝瑞塔裝備是戰鬥力極弱的義大利人打造,為何卻大肆流行?-下

TAG:史策丹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