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預產期要到來的寶媽,做好順產的準備了嗎?順產要注意的9個要點!

預產期要到來的寶媽,做好順產的準備了嗎?順產要注意的9個要點!

孕期除了要保障自己和胎兒的健康,為分娩做好準備也非常重要。如今有多種分娩方式可供准媽媽們選擇,但隨著選擇的增多,明辨優劣的責任也增大了,准媽媽們必須做出明智的決定。安全、輕鬆的分娩經歷是你和寶寶共度人生的良好開端。我們將和即將為人父母的讀者們分享這些經驗。

1.選擇正確的接生人員

主導整個分娩過程的人當然是產婦,但接生醫生的作用不可小視。一位優秀的接生醫生應該具有雙重思維。她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隨時能夠應對產婦分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併發症,這是她需要具備的醫療思維。但實際上,出現嚴重併發症的可能性只有10%,因此她還需要有這樣的思維:「分娩是一個健康的過程。

我會為你創造適合分娩的環境,幫助你順利分娩。」簡單地說,你和接生醫生已經成了合作夥伴,共同完成你的分娩。你希望合作夥伴既是醫術高明的醫生,又是溫柔體貼的護士。產婦確實需要找到這樣一個二者兼備的人。

2.選擇好的分娩環境

我們推薦給大多數父母的是單人產房(LDR),待產、分娩、恢復都在同一個房間里。單人產房不僅僅是一個房間,也是一種有利於分娩的氛圍和態度,即分娩是個自然的過程。這種產房營造出家一般的環境,處處讓產婦感覺到「就像在家一樣放鬆」。房間里有著柔和的可調節的光線,寬敞的窗戶,舒適的沙發椅,醫療設施一應倶全,但又不顯得突兀。產床高度可調節,使產婦分娩更舒服。花幾分鐘和負責接生的醫生談談,預想一下自己分娩的情景。感受一下產房能否帶給你家的感覺。但別被對房間設施的過分吹噓迷惑,醫生的技術和理念才最重要。

3.多活動

依照身體的指示來活動。身體告訴你要動,你就動;告訴你不要動,你就不動。你可以在適合分娩的環境里隨意走動,當你想獨處時,再回到安靜的小窩。待產時,如果需要一雙支持的臂膀,只管擁抱你的丈夫。如果走動可以減輕你的不適,縮短待產時間,就在房間或走廊里轉轉。重要的是,你周圍的環境和身邊的人要讓你感覺到可以依照身體的指示隨意活動,不會因他人的期望或對傳統分娩姿勢的保守觀念而受約束。

4.別用仰卧的姿勢分娩

從醫學上看,仰卧的分娩姿勢毫無道理。仰卧時,子宮重重地壓在血管上,使對子宮和胎兒的供血量減少,這樣對胎兒並不好。另外,仰卧使產婦的盆腔開口變窄,還要克服重力將嬰兒「向上」推,這樣對產婦也不好。(蹲式分娩則可以增大盆腔開口,便於產婦將嬰兒向外推,用這種垂直的姿勢,重力也能幫助嬰兒向下鈷。)仰卧式分娩還會增加產婦的疼痛,減緩分娩進程。在嬰兒通過產道向外鑽時,子宮肌肉應該放鬆,而採用仰卧、兩腿向上分開的姿勢時,子宮肌肉會緊縮。這種姿勢還容易使產婦產道撕裂,只能進行會陰側切。

5.嘗試各種分娩姿勢

一個適時的擁抱或一些擺放得當的枕頭——小細節讓分娩狀態大不同。分娩有很多姿勢可選:在丈夫懷裡,坐在床上,蹲在床上,俯撐在床上或側躺在床上。准媽媽可以多了解這些姿勢,在待產和分娩的時候就可以根據身體需要選擇。只要這種姿勢能幫助你放鬆僵直的肌肉,並利用地心引力幫助寶寶往外鑽,就是合適的分娩姿勢。但要隨時準備好依據身體需求(或者你的分娩教練的建議)調換另一種姿勢。

6.合理利用科學技術

走進待產室,常常能看見產婦仰卧在床上,肚子上繞著一根帶子,帶子另一端連著胎心監護儀。這些產婦往往會因「生不出來」而「需要」剖腹產。其實這都是仰卧姿勢惹的禍。這種在產程中持續使用胎心監護儀的做法在現在看來並非必要,也不值得提倡。取而代之的做法是,如果產婦沒有其他併發症,接生醫生會每隔二30分鐘來檢查產婦的情況,了解腹中胎兒的狀態。(研究顯示,與接生醫生間歇性的監測相比,持續使用胎心監護儀監測產婦,對產婦的順產並沒有什麼幫助,反而會增加剖腹產的概率。)如果必須使用胎心監護儀,也不能妨礙產婦到處走動或者調整分娩姿勢。現在有一種更先進的監測儀,使用無線電傳輸信號,接收終端收到信號後會在顯示器上顯示出監測結果。產婦可以把這種監測器帶在身上自由走動。如果必須輸液,你可以要求肝素鎖(一種連接針頭的裝置,不用依靠輸液架,你可以一邊輸液一邊四處走動)。

7.慎用麻醉劑

產前,你對鎮痛的方法了解得越多,你的分娩就會越順利、越安全。你在那些分娩課程中可以了解到許多可用的方法(包括自然的或藥物的),你會明白,麻醉(即用藥物來減輕疼痛)是一種好辦法,但不能替代自然的鎮痛方法。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毫無風險地緩解疼痛。過量使用麻醉劑以致失去知覺、不能動彈,只會延長你的產程或導致剖腹產。要知道,產程太長對產婦和嬰兒都不好。你可以事先和接生醫生討論好麻醉的劑量,確保這個劑量在能幫助你減輕疼痛的同時,還能讓身體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和炅活性,可以在分娩過程中隨時調整姿勢以便用力。無論什麼鎮痛方法,只要能幫助你更順利、更舒適地生下健康的寶寶,就是可行的,因為分娩經歷將會成為你一生的回憶。

8.避免做會陰側切

美國婦產科學會認為,常規的會陰側切不安全也不必要。有許多方法可以避免做會陰側切,比如輕輕地按壓、會陰按摩與支撐、不急於將嬰兒用力推出、採用正確的分娩姿勢,等等。你可以在產前甚至分娩時與接生醫生商量用什麼方法來避免做會陰側切。在與嬰兒開始共同生活之際,既要專心照料嬰兒,又要花一兩周來治療自己的會陰側切傷口,可不是什麼好事。

重大變革——水中分娩水中分娩在俄羅斯和法國已經實行了近40年。這種自然省力的分娩方式已經被引入美國。

為什麼水能起作用?因為浸泡在溫水中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放鬆方式,能夠減輕疼痛並加快分娩過程。水的浮力讓產婦放鬆並採取最舒服的分娩姿勢。產婦會有一種無重力的感覺,這樣就能更容易地支撐起自己的身體,減少宮縮時的疼痛。由於不用支撐自己的整個體重,所以產婦的肌肉不會太緊張。放鬆下來後(不通過藥物),她身體內的應激激素就會減少,讓分娩過程順利的激素(催產素和內啡肽)就會飛速增加。一項針對將近1400名在按摩浴缸(水溫與體溫相同,沒有噴射水孔)中分娩的產婦的研究表明,水中分娩的過程更加順利,與普通醫院的分娩過程相比,剖腹產的概率從25%~30%降到了10%。有些產婦在孩子將要出生時仍然不願意從用左側卧的姿勢,兩次用力之後將孩子生了出來。孩子出來後,我們發現了疼痛的原因,寶寶的手正橫靠在他的頭上——這兩部分是一起出來的。我的身體需要完全的放鬆,以便讓我的肌肉能夠給比平常大的「贈品」部分讓路。把身體泡在溫水中是一種自然有效的放鬆方式。

9.做好分娩計劃

分娩就像生活一樣充滿了驚喜。你為分娩計劃得越多,越能得到你想要的。分娩計劃可以讓接生醫生了解你的一些私人需求,所以,你最好親自製訂適合自己的分娩計劃,而不要直接拷貝一份。要分娩的人是你,所以這必然是你的計劃。分娩課程會教你寫一份分娩計劃,但在產前諮詢時,最好再和接生醫生談談你的想法和選擇。

最後這裡特別提醒一下:要靈活。假設實際的分娩過程並沒有按照你計劃的一些方式進行,這時你就要相信接生醫生。如果你之前制訂的分娩計劃並沒有執行,如果加一些內科或外科的干涉會對寶寶和你更好,最好不要再想原來的那份分娩計划了。這就是分娩教練特別起作用的地方,她能幫你決定什麼時候應該變化。之所以強調分娩順利、舒適的重要性,是因為父母和寶寶都可以有一個最好的開始。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常常見到「壞的開端」:母親因為分娩經歷和預期的不一樣,在產後的頭幾天或頭幾周里都會沉浸在「失敗」的痛苦中,將那些本該用來了解新生兒的精力用在了治療自己的傷口上。

另外,由於分娩不順利,母親和嬰兒常常在產後被分開照顧,而這段時間是母親和嬰兒最需要與對方相處的時間。接著,母乳餵養也會出現問題,嬰兒更容易出現煩躁或者腸痙攣的情況,最後的結果就是,母親和嬰兒都將最開始這幾周用來解決這些本來可以避免的問題了。

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到准媽媽們順利分娩。有什麼問題歡迎留言,我們會一一解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辣媽速成手冊 的精彩文章:

TAG:辣媽速成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