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凝固的歷史,飛舞的精靈——周倜分享靈岩寺塔幾石刻藝術

凝固的歷史,飛舞的精靈——周倜分享靈岩寺塔幾石刻藝術

原標題:凝固的歷史,飛舞的精靈——周倜分享靈岩寺塔幾石刻藝術


周倜,男,漢族,網名細雨江湖,山東濟南人,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畢業於山東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大學本科學歷。現為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理事,山東省古玩商會副會長、銅器組負責人,齊魯古玩商會常務理事、青銅部主任。周倜是一位實力派青銅器鑒寶專家,在青銅器收藏界摸爬滾打多年,有著極為豐富的實戰經驗。周倜多年遊藝學習於各大博物館,積累了不少博物館藏品資料,樂藝會特設專刊系列發布,為廣大愛好者提供一個多方位學習的機會。



靈岩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該寺歷史悠久,佛教底蘊豐厚,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海內四大名剎」,併名列其首。


靈岩寺馳名中外的景點有始建於宋淳化五年,竣工於嘉祐二年,歷時63年完工的辟支塔,有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宋嘉祐和明嘉靖、萬曆年間重修,現存木結構為明代建築的千佛殿,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歷代高僧的石質墓塔167座,墓志銘、石碑81通組成的墓塔林,有五步三泉、鏡池春曉、靈岩飛瀑、古樹名木組成的自然美景群。

靈岩寺塔林是靈岩寺歷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現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歷代石質墓塔167座,墓志銘、石碑81通。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塔座呈方形、圓形、八角形,有浮雕裝鈽。塔身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號。塔剎則有相輪、覆盆、仰月、寶珠、花卉、龍圖等圖案造型。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記載著高僧的經歷,它見證了靈岩寺的歷史沿革,是研究佛教發展史的珍貴史料。


辟支塔



辟支塔是靈岩寺標誌性的建築。位於千佛殿的西北角,「辟支」出於佛教,音譯為「辟支迦佛陀」,略稱「辟支佛」。辟支塔,也就是辟支佛塔,佛塔起源於印度,稱「窣堵波」或「浮圖」,是用來藏舍利子和經書用的。辟支塔是一座密檐樓閣式磚塔,八角九層,創建於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於嘉佑二年(1057年),歷時六十三年完工,其工程之浩大,結構之複雜,不言而喻。塔高55.7米,塔基為石築八角,上有浮雕,鐫刻著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門等故事。



塔身為青磚砌就,下三層為雙檐,塔檐與塔徑自下而上逐層遞減,收分得體。塔內一至四層設塔心,內辟券洞,砌有台階,可拾級而上。自第五層以上砌為實體,登塔須沿塔壁外腰檐左轉90度進入上層門洞。塔身上量鐵質塔剎,由覆體露盤,相輪、寶蓋、圓光、仰月、寶珠組成。自寶蓋下垂八根鐵鏈,由第九層塔檐角上的八尊鐵質金剛承接,在塔內延續到地下,起避雷作用。辟支塔造型勻稱,比例適度,精細壯觀,雄偉挺拔,宋代大文學家曾鞏曾形象地描繪道:「法定禪房臨峭谷,辟支靈塔冠層巒」。明代王重儒贊道:寶塔巍峨震地靈,摩雲劍閣映高屏,應經鍊石女媧手,玉柱擎天碧海青。


辟支塔基原裝飾著四十幅浮雕,現存三十七幅。浮雕內容,頗具深意,為學術界所關注。佛教起源於公元前5世紀的印度,由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喬達摩.悉達多創立。但在婆羅門教統治多年的古印度,佛教顯的微不足道。公元前3世紀初,旃陀羅笈多以華氏城為首都,創立了孔雀王朝,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


旃陀羅笈多之孫,孔雀王朝第三世國王阿育王推崇佛教,立佛教為國教,在他統領的邦國中,頒賜舍利建立佛塔,並派僧團向周邊國家和地區傳教,佛教迅速傳播開來。這個階段,阿育王實施仁致,國泰民安成為孔雀王朝極盛時期。辟支塔基浮雕,反映了阿育王的政治生涯及其皈依佛門的故事。


浮雕雖然表現的是古印度的佛教傳說,但形象構圖和雕刻手法,皆為我國傳統的模式,構圖緊湊嚴謹,在傳統的散點透視基礎上,又摻加了稚拙的焦點透視,於程式化中又有突破。這些浮雕對研究當時的宗教、禮制、建設、服飾、社會生活、生產技術、雕刻技法、連環畫藝術等諸多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類似題材,保存如此完整的佛塔基座,目前,在我國僅此一處。


墓塔林從辟支塔往西走不遠,便是墓塔林。是靈岩寺歷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有北魏、唐、宋、金、元、明遺物。現存墓塔一百六十七座,墓志銘石碑八十一通。規模可與嵩山少林寺的塔林相媲美,而與少林寺不同的是靈岩寺塔林是石塔,其石塔之多,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每座塔一般都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塔座呈方形,圓形,八角形,一般都有浮雕裝飾。塔身一般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號。塔剎則有相輪、復盆、仰月、寶珠、花卉、龍圖等圖案造型。一座墓塔旁通常還有一通墓碑,記載著高僧的經歷,是研究佛教史的珍貴實物資料。


塔林中央為甬道,甬道北端為磚石結構的單層重檐式北魏祖師塔(法定墓塔),甬道兩側列峙群塔,均為全石結構,依塔身形制可分為:方碑形塔、鐘形塔、鼓形塔、喇嘛塔、經幢式塔、亭閣式塔六種。





祖師塔是靈岩寺第一代住持法定的墓塔,位於塔林中央甬道的北端,其他墓塔均以此為中心。


此塔為青磚壘砌,有高大方形石質基座,單層重檐,兩檐均為方形,一檐出挑疊澀十五層,內收九層,二檐八層。上置塔剎,塔剎有六棱底座。南辟拱式門,內原置三佛像。塔的結構,出挑檐輪廓及出幽度與全國最早佛塔嵩岳寺塔相類同。


椐塔林中元至正元年(1335年)《明德大師貞公塔銘》碑文載:「塑觀音兩堂,以嚴千佛、般舟二殿,次改祖塋,更石像而改塑法定大祖師一龕及待者二。」而今,塔龕中置三像者惟有祖師塔,所以塔銘中指的是這座塔,這也為祖師塔世傳為法定大師的墓塔找到了依據。


根據塔的結構及法定生存的年代,此塔應為北魏晚期所建。


凝固的歷史,飛舞的精靈---靈岩寺塔幾石刻藝術


塔林,堪稱一座罕見的石刻藝術博物館。墓塔整體就是一座石雕,而塔座束腰的雕刻尤其講究,雕刻著各種內容的藝術形象。有的雕刻著承重的力士,它們個個在重壓下張著大嘴,面部扭曲,瞪圓雙眼,眼珠似要迸出,四肢與腰背彎曲,全身的肌肉突起,給人以力量的感受及拚命托扶的艱難;


有的雕有騎士跨著雄獅,手指曲棍擊打綵球的打馬球場面,古代稱「擊鞠」;有的雕有玩耍嬉鬧的幼獅,有的雕有衣帶飄逸,揮舞長綢起舞的場景。各幅浮雕布局合理,內容豐富,情趣盡致,是研究唐至明雕刻史的珍貴資料。


























































靈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據《靈岩志》載,唐貞觀初年,高僧玄奘曾慕名住在靈岩寺翻譯經文。皇帝來泰山封祀也要先到靈岩寺參拜山門。公元665年,唐高宗與武則天封禪泰山,先到靈岩寺參拜後才至泰山。據《敕賜十方靈岩寺碑》載,北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起,靈岩寺的住持僧人是由皇帝直接派遣。文學家王安石曾有一詩《送義公禪師赴任》,權作結語吧! 靈岩開闢自何年,草木神奇鳥獸仙;


一路紫苔通窈窕,千崖青靄落溪潺; 山只嘯聚荒禪室,象眾低摧想法筵; 需足莫辭重研往,東人香火有因緣。


本圖片集已獲作者授權發布,圖片由作者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宋代筆記中典型的動畫片滄海桑田情節:祥宏講夷堅之七娘子
雅雨書屋閑話水滸之四: 「九紋龍」為什麼武藝平平?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