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伯溫的魅力人生:亂世寓言郁離子獨醒,治世預言燒餅歌獨醉

劉伯溫的魅力人生:亂世寓言郁離子獨醒,治世預言燒餅歌獨醉

原標題:劉伯溫的魅力人生:亂世寓言郁離子獨醒,治世預言燒餅歌獨醉


劉伯溫自幼聰穎過人,得明師教誨,十六歲便中舉。二十三歲赴元京大都(即現北京)會試,三考連捷,高居榜首。


本來元順帝也看重劉伯溫的文章與人品,又見判卷官把劉伯溫薦為榜首,殿試後正欲提起硃筆將劉伯溫點為狀元,正在此時,奸狡陰險的丞相伯顏在一邊對元順帝說:「劉伯溫乃漢人也,若點了一個漢人為狀元,則天下人會取笑我蒙古人中無才子而只能騎射,難令天下漢人服我蒙古。」這元順帝果然聽了此讒言,劉伯溫的狀元當然當不上了,被蒙古人擠為一般進士。滿腔熱血的劉伯溫被當頭潑了一瓢冷水,正是這瓢冷水使劉伯溫對元朝的腐敗有了越來越清醒的認識。


若非奸人這一句話,劉伯溫的命運也許就是另一番模樣,也許他會以他的雄才大略助元朝改進統治,而沒有劉伯溫的朱元璋根本就成不了氣候,元朝統治未必會那麼快被推翻。也可能在劉伯溫的輔佐下,元順帝能改善民生,起初的造反者根本就反不起來。  歷史運態就在奸人的這一句話中發生了微妙的改變,劉伯溫失去了狀元身份,元朝將為此付出毀滅性的代價:他把劉伯溫推向了後來的造反者朱元璋,助朱元璋埋藏了黑暗的蒙古統治。  論人品與學識,劉伯溫當是王佐卿相之器,但他被擠出狀元之後又冷落了三年才得以任命為江西高安縣丞。  當時元朝的社會風氣已極端敗壞,一方面是蒙古王公貴族欺侮漢民,另一方面是遍地蝗蟲般的貪官污吏與地方豪強狼狽為奸魚肉百姓。二十年宦海凶波險浪,「有廉直聲」,能力超群的劉伯溫屢屢有功反被陷罪,那幫「擅作威福」者反以貪得高官。  儘管如此,劉伯溫對這個政府還未完全喪失信心。當江浙山區爆發農民起義,他再次受命為江浙行省都事,與行樞密院判官一起去平定處州「山寇」,很快就把在處州活動多時的幾支農民軍平服。經略使李國鳳巡撫江南諸道,對劉伯溫的平叛得力表示推重,便向朝廷呈報他的戰守之功,請求提拔重用。但是,執政大臣與朝廷權貴大多受過海盜方國珍(劉伯溫曾力主剿滅但反被朝廷招安授官)的賄賂,見到劉伯溫的名字又怕又恨,拒絕嘉獎他的軍功。非但如此,朝命下來,劉伯溫反而被降職使用,改授處州總管府判官。  至此,劉伯溫對元朝政府徹底喪失了信心,他料定元朝統治即將要垮台,便毫不遲疑徹底棄官回到家鄉,從此再不與當局打交道。



劉伯溫居青田到應召出山輔助朱元璋,前後僅僅兩年左右。此時正值元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的動蕩歷史時期。劉伯溫已經看出元王朝這條破船將要在農民造反的浪潮中傾覆沉沒的結局。回顧坎坷的仕途生涯,面對黑暗的社會,他以犀利的文筆,用寓言兼議論的文體寫成了政論著作〈〈郁離子〉〉。這是劉伯溫傳世著作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書,內容所涉及的面相當廣泛,從個人、家庭到國家社會,從政治、經濟,到軍事外交,從思想倫理到鬼怪神仙,可謂無所不及,是他後來輔助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統一天下,建立巨大功勛的思想寶庫,被此後歷代政治家譽為「明乎吉凶禍福之幾,審乎古今成敗得失之跡」的奇書寶典。  劉伯溫出山匡扶朱元璋成事,打下大明江山,是這顆璀燦明珠大放異彩的時候。但是,如果說戰爭年代的朱元璋還尊重和聽從劉伯溫的規箴,那麼功成之後的朱元璋就覺得劉伯溫是個多餘的人了。劉伯溫見得朱元璋日益專橫猜忌,連興大獄,對功臣武將一個個連根拔除,便冒死上奏,為的是要保住大明江山。  言及天下興亡治亂、朝代更迭的預言書〈〈燒餅歌〉〉便是他的良苦用心之作。至於何故叫〈〈燒餅歌〉〉,相傳有一天,朱元璋正在食燒餅,適逢國師劉伯溫到來,皇帝燒餅才吃一口即心繫天下,向劉伯溫請教後世治亂興亡之事,劉伯溫以隱話和答,即「帝師問答」,民間稱它為「燒餅歌」。  「燒餅歌」微言大義,神秘莫測,每句話都隱含一件將要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事情沒有發生時誰也摸不清他的含義,但事情一旦發生,人們才恍然大悟,驚嘆劉伯溫的天算,拍案叫絕。也許大師們推算時都會上癮,這「燒餅歌」竟從明一直說到明亡清起,滿清覆滅,民國建立,乃至現在和未來之世。  


雖然劉伯溫忠直為國,可是朱元璋倒覺得劉伯溫是在咒罵他,瞧不起他這個當皇帝的,於是懷恨在心。劉伯溫早就覺察到與朱元璋只能共患難而不能同享福,便來個主動請辭,被准許回家安養。  劉伯溫功成身退,回到家鄉青田,又巧計躲過朱元璋和姦相胡惟庸的毒害,便改著道士裝束,悄悄離家,遊歷江湖,成為江湖的一大奇人。  相傳他曾來到廣東羅浮山九潭鎮,與他同行的是僧人打扮的,昔日元軍聞風喪膽的彭瑩玉將軍。原來,當年劉伯溫率軍南征來到這九潭鎮時,見得這地方不錯,但老百姓窮,原來癥結就出在這鎮的風水格局上。當初劉伯溫當眾答應過,待太平日子之後再來幫他們大改鎮上的風水格局,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次他的使命就是為此而來。當地人稱頌說:「先生功高蓋世卻甘於淡泊,不戀高官厚祿卻來這裡濟世救民,神仙也難比啊……」  從此劉伯溫再也不曾回過老家青田。二十年後,有人在雁盪山的一個舊廟發現了他寫的一首詞〈〈一剪梅〉〉:  征雁來時木葉紅,  淡淡秋光,西風。  江南江北短長亭,  煙草低迷,落照山中。  浮世生涯一轉空,  今日韶顏,明日衰翁。  萬木難挽逝川回,  千古英雄,此恨都同。



也許英才之間皆嚶嚶和鳴,所見略同。「浮世生涯一轉空」,與他同時代的羅貫中也說「是非成敗轉頭空」。逝川難挽,英雄終為「滾滾長江東逝水」淘盡。煙草低迷,所恨也同。韶顏化衰翁,浮世漁樵,情懷何似。惟一壺濁酒,對青山依舊,淡看秋紅。一個時代,一個故事,預言也似,見解也同,終歸一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V說事 的精彩文章:

歷史也愛開玩笑,這兩個強大王朝的亡國之君都叫同一個名字
令人驚奇的滿清王朝,令人驚奇的歷史巧合

TAG:大V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