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冬病夏治三伏貼貼敷穴位全解

冬病夏治三伏貼貼敷穴位全解

天突穴

別稱玉戶、天瞿,出《靈樞·本輸》中,屬任脈。位於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在左右胸鎖乳突肌之間,深層左右為胸骨舌骨甲狀肌;布有皮下頸靜脈弓,甲狀腺下動脈分支,深層為氣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後方為無名靜脈及主動脈弓;布有鎖骨上神經前支。主治氣喘、咳嗽、暴喑、咽喉腫痛、嘔逆、癭瘤、梅核氣。

天指上言,突指結喉突起。穴在結喉下宛宛中,主治咽喉疾病,貼敷此穴能通利肺氣,使之爽利通暢,因名天突。現代常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咽喉炎、甲狀腺腫大、食道炎、癔病等。有寬胸理氣、通利氣道、降痰宣肺等功效。

膻中穴

膻中穴,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膻中穴的主治病症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難、咳嗽、過胖、過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

本穴最早見於《靈樞·根結》篇:「厥陰根於大敦,結於玉英,絡於膻中」。膻中,按《簡明中醫字典》註解有如下四層含義:①穴名,②指胸腔內「心包」所在處,③專指「心包」,④泛指胸中。膻中為心之外圍,代心行令,居於胸膜之中。此穴在胸,居兩乳之間,心包膜所在之處,故名。

《甲乙經》作膻中、亶中,《巢氏病源》、《千金》、《外台》均作「亶中」,古代膻、亶相通,故今均作膻中。《甲乙經》一名元兒,《千金》一名胸堂,《針灸大成》一名元見,《類經圖翼》一名上氣海,尚有元況等名稱。

《甲乙經》云:「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中,任脈氣所發,仰而取之」。此說歷代針灸典籍基本仿之。當今人們在臨床中結合男女解剖結構,使該穴的定位取穴更加準確而實用。其定位法為: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隙,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取穴:仰卧,男子於胸骨中線兩乳頭連線之交點處定取;女子則於胸骨中線平第4肋間隙處定取。

歷代醫家對本穴的主治病症論述頗多,但大都集中在氣病範疇。如治肺氣咳嗽,上喘唾膿,不得下食,胸中如窒;療膈氣嘔吐涎沫,婦人乳汁少(《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上氣短氣,咳逆,噎氣,喉鳴喘嗽,心胸痛,風痛,肺癰,唾膿(《針灸聚英》)。膻中、天井主胸心痛,缺盆、膻中、巨闕主咳嗽,膻中、華蓋主短氣不得息、不能言(《千金》)。膻中、少澤、大陵治胸前兩乳紅腫痛(《大成》)。

現代臨床上常用於咳嗽、氣喘、氣短、咳唾、膿血、肺癰等呼吸系統病症,噎膈、臌脹、嘔吐涎沫等消化系統病症,胸痹胸痛、心痛、心悸、心煩等心血管系統病症以及產後無乳、癭氣、霍亂、轉筋、屍厥等其他病證。總之,臨床運用本穴多用於心肺病變,尤宜於心肺氣虛之證。該穴具有調理人身氣機之功能,可用於一切氣機不暢之病變,諸如肺氣不降之上逆、心之氣血郁滯以及肝氣鬱結等症。

肺俞穴

肺俞穴位於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屬膀胱經。擊中後,衝擊第三脅動、靜脈和神經,震動心肺、破氣機。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卧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肺經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氣管炎、肺結核等。細節請參閱網頁:利用穴道指壓療法止痰、去除雀斑、蕎麥皮指壓法等內容。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肺經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氣管炎、肺結核等。細節請參閱網頁:利用穴道指壓療法止痰、去除雀斑、蕎麥皮指壓法等內容。

肺俞穴為足太陽經背部的腧穴,俞同輸,因其內應肺臟,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為治療肺臟疾病的重要腧穴,故名肺俞。肺俞穴是主治肺臟疾患的重要腧穴,《針灸甲乙經》說:"肺氣熱,呼吸不得卧,上氣嘔沫,喘氣相追逐,胸滿脅膺急,息難,……,肺俞主之",《針灸資生經》云:肺俞治療"喘與哮"。近人指出,肺前穴主治肺臟病變,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所產生的理證候,具有一定功效,故有解表宣肺、肅降肺氣的作用。臨床上用於治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病症,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一些呼吸系統疾病。

俞穴是臟腑經脈之氣轉輸、輸注之處。《素問:長刺節論》云:"迫臟刺背,背俞也",說明背俞穴可以治療相應臟腑的病症。哮喘是肺臟的主要病變,肺俞穴是肺臟經氣輸注之處,近迫於肺臟,與肺有直接內外相應的關係,能調節肺臟經氣,故能治療哮喘病。臨床觀察,不論針刺、挑刺以及溫灸等方法作用於肺俞穴都能治療哮喘病。有人認為,肺俞穴治療喘症,既可用於風寒束肺、痰濁壅肺、肺失宣降的實喘,又可用於肺氣不足、肺腎兩虛、肺脾俱虛的虛喘。

由於俞穴與其相應的臟腑有生理上和病理上的密切聯繫,當臟腑發生病變時,常在其相應的俞穴出現異常現象,如壓痛、敏感點、硬結等,故肺俞穴也可以用於診斷肺部疾病的反應點。《穴位壓痛辨病診斷法》提到,呼吸系統疾病在其俞募穴出現壓痛的陽性率也很高,以100例肺結核患者為例,肺俞穴出現壓痛的佔93%。

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有第1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及棘突間靜脈叢;布有第8頸神經後支。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主治:熱病,瘧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熱,項強,肩背痛,腰脊強,角弓反張,小兒驚風,癲狂癇證,五勞虛損,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

大椎。大,多也。椎,錘擊之器也,此指穴內的氣血物質為實而非虛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陽的陽熱之氣由此匯入本穴並與督脈的陽氣上行頭頸。本穴物質一為督脈陶道穴傳來的充足陽氣,二是手足三陽經外散於背部陽面的陽氣,穴內的陽氣充足滿盛如椎般堅實,故名大椎。

膏肓穴

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臟與膈膜之間也。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類物質由此外輸膀胱經。穴外輸膀胱經的氣血物質為心臟與膈膜之間的膏脂(此膏肓由五穀精微所化),故名膏肓。(膏脂為提供心火燃燒之柴薪,在火熱作用下所處為液態,今心室燃燒後氣化蒸發的部分在胸腔內壓的作用下隨濕熱之氣外滲體表膀胱經,故名膏肓。)

膏肓穴尋找穴位時通常採用俯卧姿勢,膏肓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寬處(或左右旁開三寸),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該穴位於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尋找穴位時通常採用俯卧姿勢,膏肓穴位於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寬處(或左右旁開三寸),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主治疾病:咳嗽,氣喘,肺癆,健忘,遺精,完谷不化。

現代常用於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乳腺炎、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等,配肺俞主治久咳。

大杼穴

大杼,經穴名。出《靈樞·刺節真邪》。別名背俞。屬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手太陽之會。八會穴之骨會。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布有第一、二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及第一肋間動、靜脈後支的內側支和頸橫動脈降支。主治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喘息,項強,肩背痛等。

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織布的梭子。該穴名意指膀胱經水濕之氣在此吸熱快速上行。本穴物質為膀胱經背俞各穴吸熱上行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雖散熱冷縮為水濕成份較多的涼濕水氣,但在本穴的變化為進一步的吸熱脹散並化為上行的強勁風氣,上行之氣中水濕如同織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

心俞穴

心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最長肌;有第5、第5肋間動、靜脈後支;布有第5、第6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5、第6胸神經後支外側支。主治心與神志病變,咳嗽、吐血。

心俞。心,心室也。俞,3輸也。心俞穴名4意指5心室中的高溫濕熱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背俞。背,指穴所在部位為背部。俞,輸也。背俞名意指心室中的高溫濕熱之氣由此外輸背部。

主治心痛、驚悸、失眠、健忘、癲癇等心與神志病變;咳嗽、吐血。

迎香穴

迎香是人體腧穴之一,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出自《針灸甲乙經》。此腧穴在鼻翼外緣中點旁。

主治嗅覺減退, 過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

阿是穴

阿是穴又稱壓痛點,天應穴、不定穴等。這類腧穴無固定位置和名稱,而是以壓痛點或其他反應點作為取穴部位,取穴方法就是以痛為腧,即人們常說的「有痛便是穴」。

主治:一般以治療各種局部性痛症為主,還可以治療軀體病,臟腑病以及與之任何相關的病。

掃描下列二維碼 了解更多企業詳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 的精彩文章:

中脘穴:按摩治療慢性胃炎、胃痛
呼吸氣短 去廁所使不上力,肺氣不足,感覺氣喘,就來按按這個穴位,效果明顯!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