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建廠 特斯拉盼借中國脫困

上海建廠 特斯拉盼借中國脫困

在來華建廠的消息持續喧囂一年後,特斯拉終於為這一傳聞畫上了句號。6月6日,北京商報記者得到特斯拉內部人士的確認,特斯拉將在中國上海建設美國以外首個工廠的消息屬實。由此,中國工廠將成為特斯拉在海外的首個工廠。業內人士表示,成功入華設廠將有助於特斯拉擺脫目前的產能和財務危機,但新廠的建設問題仍然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如果特斯拉的動作不夠快,能否挺到投產仍前景不明。

首次海外建廠

6月6日,在特斯拉全球股東大會上,特斯拉全球銷售主管任宇翔披露了特斯拉在中國上海建設美國以外首個工廠的計劃。任宇翔承諾,特斯拉不久將披露有關中國合作夥伴和新工廠的更多細節。特斯拉CEO艾隆·馬斯克也在大會上表示,與特斯拉在美國的工廠不同,新的「Dreadnought(無畏戰艦)」工廠將同時生產電池和組裝車輛。

對於新工廠的投產時間和產能,會上並沒有透露。不過,馬斯克在2017年底就曾表示,特斯拉在中國的工廠計劃2020年投產,每年生產數十萬輛汽車。

隨後,在特斯拉2017年第三財季報告會上,馬斯克又表示,「雖然中國工廠先期會生產Model S和Model X兩款車型,但是未來將以生產Model 3轎車和入門級Model Y跨界SUV車型為主」。

近一年來,關於特斯拉即將在中國建廠的消息一直不斷出現。2017年6月,多家媒體報道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簽署了在華建廠協議;10月23日,特斯拉(中國)相關負責人稱,正在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建設工廠的可能,到了年底,特斯拉在中國的國產計劃會更加清晰;今年5月10日,中國工商部門的信息顯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註冊成立,註冊資金1億元。

資深汽車專家賈新光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特斯拉在華實現獨資建廠,可以繞開關稅,進一步降低價格,如果Model 3快一些投產,在國內市場上會很有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組裝車輛,本次特斯拉計劃建設的新工廠還將生產電池。業內人士表示,Model 3的產能瓶頸就是電池不足導致的,Model 3的部分電池需要人員手工裝配,Model 3的生產目標也被多次跳票,而新電池生產工廠有助於特斯拉電池產能大幅提升。

借中國市場脫困

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銷量超過了142萬輛,累計銷售突破了340萬輛。國內新能源汽車總銷售量77.7萬輛,累計銷量達到180萬輛,在全球累計銷量中超過50%。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中國市場對特斯拉有著巨大誘惑,目前中國已是特斯拉在美國以外的最大市場。2017年,特斯拉在中國的銷售額為20.27億美元,較2016年增幅超過90%,佔到當年全部銷售額的近20%。

另一方面,特斯拉近期不斷在產能問題上陷入麻煩。2018年5月底,特斯拉將自己的佛利蒙工廠停產了6天,用以改造新款Model 3的生產線。在此之前,特斯拉相關負責人就透露稱,為了更好地解決Model 3的產能問題,工廠二季度總共將臨時停產10天,並稱從長遠來看這是至關重要的。2月,特斯拉Model 3出於同樣的原因曾於20日-24日期間停產。

目前,特斯拉只有一家汽車工廠,位於加州佛利蒙。特斯拉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2018年該廠要實現產能50萬輛,但在一季度,該廠產能還不到3.5萬輛。此外,特斯拉還在內華達州擁有一家超級電池工廠。馬斯克表示,這兩個工廠產能都很滿,無法額外增加產量。

因產能不足,供貨跟不上,特斯拉已經遭遇了大規模的退訂潮。據了解,近期美國23%的Model 3訂單已被取消,上個季度,特斯拉僅交付了8180輛Model 3。

為了擺脫困境,馬斯克曾多次公開表達過在中國投資建廠的強烈興趣,並表示,如果能夠在本地生產,免去關稅和降低運輸成本,可以讓特斯拉電動車在中國的售價下降1/3。

業內人士指出,此前特斯拉的中國建廠計劃遲遲不得推進與合資股比以及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限制有重要關係,特斯拉希望在中國獨資設廠,但是這一目標很難在既有的政策條件下實現。

不過,近年來,隨著國家汽車市場開放度進一步提升,各類新政的出台不斷加速著特斯拉國產落地的進程。2017年9月,在回應外資新能源車企在自貿區設立獨資企業的問題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政府將持續推進這個領域的對外開放;2018年4月,國家發改委對外公布,2018年將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5月,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又聯合下發通知,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將從17%降低至16%。

全國乘用汽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將省去關稅的支出。除了取消關稅以外,作為新能源車企的特斯拉在政策上也會獲得補貼,比如牌照、新能源積分等。而且,只有國產化,特斯拉才能降低自己的成本,降低消費者的購買門檻。

能否撐到投產日

在6月6日確認將在華建廠的消息傳出後,特斯拉板塊早盤快速走高,保隆科技大漲7%,上海臨港漲4%,天汽模、旭升股份、三花智控均紛紛跟漲。

雖然市場對此事給出了積極的反應,但特斯拉的財務狀況卻異常糟糕。5月3日,特斯拉發布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特斯拉汽車一季度凈虧損7.8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凈虧損3.97億美元相比擴大90%,創下歷史虧損最大紀錄,這也意味著公司一季度平均每天虧損872萬美元;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7.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凈虧損3.3億美元相比有所擴大。

與此同時,危機下的特斯拉已經開始受到資本大鱷的覬覦。今年5月,有消息傳出,蘋果已完成對特斯拉收購的調查。蘋果市值接近1萬億美元,特斯拉目前的市值約為512億美元,而且蘋果擁有大約2851億美元的現金。美國媒體TheStreet預測,蘋果在2018年極有可能收購特斯拉,馬斯克或接受買斷。

與被收購相比,特斯拉的產能危機同樣急迫。根據特斯拉官方給出的一季度末Model 3單周產量2020輛的數字,特斯拉未實現此前設定的每周2500輛產量目標,特斯拉Model 3產能瓶頸始終未能突破。

賈新光表示,Model 3車型的產能不足與特斯拉業績虧損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繫,車型交付時間的延遲將對特斯拉持續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事實上,Model 3的產能問題已成為特斯拉能否活下去的關鍵。但Model 3的量產之所以如此困難,背後最關鍵的原因是電池的生產量不足。為了提高Model 3的產能,特斯拉此次在華建設的工廠將同時生產電池和組裝車輛。

業內人士認為,市場留給特斯拉的時間不多了,在華工廠的投產時間將成為決定特斯拉未來發展前景的關鍵。

對此,賈新光表示,如果特斯拉僅是要在中國建設一個總裝廠,那麼在已經完成準備工作的前提下,最短需要18個月,2020年以前就有可能投產。但特斯拉是要在中國建設整個產業鏈,包括電池工廠,這會比較麻煩,很難快速投產。

目前,嚴峻的財務風險、收購危機、研發人員不斷流失以及Model 3產能瓶頸等諸多問題已經影響到了特斯拉的生存,不少投資機構均下調了對特斯拉股票的評級,關於特斯拉破產的傳聞也不絕於耳。很多人甚至質疑,哪怕特斯拉在華建廠落定,它也仍然無法走出困局。北京商報記者 藍朝暉

實習記者 濮振宇/文 代小傑/製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商報 的精彩文章:

龍頭商超搶位終結 新零售開啟新棋局

TAG: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