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學主題課招募//纖維藝術之「壁掛編織」

美學主題課招募//纖維藝術之「壁掛編織」

纖維藝術

纖維藝術起源西方古老的壁毯藝術,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又融合了世界各國優秀的傳統紡織文化,吸納了現代藝術觀念、現代紡織科技的最新成果,因而也有學者稱它為既古老又年輕的藝術形式。應該說不管是從它的材料、工藝還是表現形式上,纖維藝術與紡織藝術設計都有著共同的淵源關係,在現代的發展中許多方面又

是彼此交錯、相互影響的。因而,從技術層面上說,他們之間不存在決然劃分的界線。就某一個具體的作品而言,我們有時很難將它絕對地界定為是「纖維藝術」還是「紡織藝術設計」,這樣的窘境在國內外的許多展覽和著作中也是不鮮見的。

在纖維藝術中,無論是傳統的平面作品還是帶有前衛觀念的裝置作品都是將材料作為基本的元素,利用不同的技法來表達觀念和思想的。藝術家不是簡單的將多種材料進行堆砌,而是利用材

料的某一特性,改變其外部特徵並賦予新的形式和內涵,使其產生新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一定的材料適於一定的造型,如果用材不當,哪怕藝術形象再好,也會覺得彆扭。所以,我們只能從實際出發加以選擇、利用、發揮材料與特定造型相適應的質地特性和表現力,因材施藝,增強其

審美價值。雕塑家呂品昌說過:「將技術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豐富品質和潛能充分地發掘出來」。在這方面不乏範例,美國纖維藝術家席拉·希克斯的作品就充滿了魅力,通過對材料的深刻認識及對其品質的充分挖掘,因材施藝,充分發揮纖維素材的自然特質,引入聯想和想像,創作出令人回味的纖維藝術作品。

席拉·希克斯認為:在做纖維藝術作品時,藝術家應該完全自由地創作和表達自己的意圖,不需要臨摹平面繪畫的模式,而應該在編織過程中求開拓、求創新。當她的作品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新異的作品對看慣了牆面壁掛的人來說是非常吃驚的,猜不出究竟是用什麼材料來製作的,藝術家的靈感究竟來自何方?其實,希克斯不但吸收了古代秘魯的編織技藝而且還採用了塔斯科印第安人的編織方法,比如:帶子的編織技藝。這使得她作品很好平衡了傳統因素與現代語境的關係。在1967年舉辦的第三屆國際壁掛藝術雙年展上,希克斯參展的一件壁掛的裝飾手法是用包芯經編紗線編織而成的。該技藝是帕拉卡斯人製作葬禮服採用的技藝(Paracas,帕拉卡斯半島,在今秘魯伊卡省。以帕拉卡斯半島為中心的文化,其年代為南美文化早初生期和早中間期,即公元前900年至公元400年,用精美的刺繡織物包裹屍體或作為隨葬品,織物圖案與納斯卡彩陶有關)。席拉·希克斯由鑽研傳統織物出發,在尋求突破與創新的當代背景下,展開了她對織物蘊含物質與精神的永恆性的深刻思索。

適課對象:7歲+少兒/成人/親子

簡易版的做法

不需要什麼編織技術

只需要製作幾個簡單的流蘇搭配(色彩,構圖......)

但我們課程的重頭戲,是這個

拒絕牆壁大面積空白

掛上自己編的毛線壁掛

整個家都溫馨了不少

賞心悅目

編織中

純手工編織,遠比機器加工製作來的親切。

一場關於手作的旅行,曾以為手作,也就是字面上簡單的「用手去製作」而已,其實不然,有人給手作一個更有情懷的定義——走心才是手作的靈魂,用手藝去表達心中所想,所打磨出來的產物才能稱之為手作。一件從人的雙手與細緻耐心中誕生的作物,用起來才會有一種親近肌膚的舒適感。一起體驗對手作的專註,喚起內心對生活的熱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簡視覺藝術繪館 的精彩文章:

TAG:遇簡視覺藝術繪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