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篇關於語文學習的乾貨

一篇關於語文學習的乾貨

過去的人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而現在大家又說:「得語文者得天下。」作為一位十幾年資深語文課代表的理科生,我深深地覺得:理科和語文都太重要了,而二者相比,語文還要更重要一些。

語文為什麼如此重要呢?這不僅僅體現在考試的時候語文成績最難提升,也不完全是因為它是其他學科的基礎,說它重要是因為語文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母語理解力、表達力,以及文化底蘊。

母語的理解力和表達力直接影響人的自學能力和生活能力。我們的思考是以語言為基礎的,而母語則是我們思考的語言工具。所以,學習語文的第一要務是要思維清晰,邏輯嚴密。

文化底蘊影響人的生活質量。文化底蘊深厚的人,更容易與周邊的環境產生共鳴,有更豐富的聯想,更容易從一個事物聯繫到更多的其他事物。所以,文化底蘊深厚的人,他的生活將更為立體,更為生動和精彩。所以,語文學習的另一要務是要廣博。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怎樣帶著孩子學習語文呢?今天想帶給大家下面這些建議。

1

重視課堂效率,夯實基礎知識

老師抓基礎知識通常抓得很緊。如果孩子在課堂上足夠用心,基礎知識是可以通過校內學習掌握紮實的。有了基礎知識,孩子會更理解文法,掌握語言的邏輯關係,這對孩子的語文學習是很重要的一環。

2

做好家校配合,絕不偷懶

比如,聽寫。雖然孩子每次聽寫都沒什麼問題,基本都可以一次性通過,但只要老師要求聽寫的內容,我都會照做。一是因為內容真的不多,五分鐘之內就可以搞定,而勤於練習會提高熟練程度,降低遺忘,反而為以後的複習節省了時間。二是因為孩子昨天的內容沒問題並不代表今天的也沒有問題,隨著課程難度的加大,不曉得哪天可能就出現問題了,所以按部就班的檢查還是非常必要的。

3

欲速則不達,讓孩子自己來

比如,老師交給孩子的預習作業,基本包括:通讀全文,圈生字,查字典組詞語,分段,再朗讀課文三遍。女兒基本在預習的時候就把課文背下來了。查字典的時間是用得最多的,每次都捧著字典看不完,她喜歡看字典,把一個字的詞條都看完,如果是多音字還會繼續把幾個讀音的意義都看看,有時候還看著看著就笑出聲了。字典里的詞條她還嫌不夠多,有時候找不出自己滿意的詞,她就去pad上查,直到查到自己滿意了才算。急性子家長可能會覺得這太浪費時間了,乾脆百度查一下隨便寫兩個詞就行了。可我覺得孩子自己去查去琢磨的過程是可貴的。

4

認真對待孩子的寫作練筆,多鼓勵

老師布置的寫作內容是我最為看重的。一是看重孩子寫的過程,一定要孩子自己構思,自己寫,家長能不參與就不參與。開始的時候孩子有點不知道怎麼開頭,我就讓她去翻我給她寫的日記,去翻她喜歡的散文,慢慢的她就會寫開頭了。而開了頭,後面的內容通常就不愁了,她會一氣呵成。最後我會通讀她的文章,或者讓她自己讀給我聽,我們一起找毛病,哪裡不通順?哪裡邏輯有問題?哪裡有錯別字?指明問題,修改問題,再謄寫。每次老師的評語我都會認真看,老師畫出來了哪些覺得寫得好的地方,我們也會一讀再讀。孩子成就感滿滿,越寫越好。

5

多多閱讀,泛讀精讀都要有

課外泛讀:詩歌,散文,小說,專著都在讀,大量讀。隨著孩子的興趣讀,喜歡讀什麼就讀什麼。和孩子一起讀,一起討論,是增強閱讀效果的好方法。

課外精讀:對一些孩子特別有興趣,內容又好的讀物我們會做精讀。各種體裁,各種題材最好都擇其一二。通過反覆讀,討論,畫思維導圖,謄寫句子,重要段落朗讀等等方法加強理解,提高鑒賞能力。

6

把古詩詞作為一種愛好

女兒的愛好當中,讀書第一,詩詞第二。她覺得詩詞是特別有趣的東西,可以品味欣賞,可以追其中的故事,還可以藉此了解作者,了解歷史。平時把喜歡的詩抄成卡片帶在身邊,碎片時間就拿出來讀讀。遇到詩人的傳記也帶回去讀讀。無論是《詩經》、漢詩,還是唐詩宋詞、《毛澤東詩詞選》她都喜歡。平日里還喜歡用詩人的典故來「教育」我,常弄得我哭笑不得。走在路上我們有時候會玩「飛花令」的遊戲,孩子很喜歡。

7

古文學習和歷史分不開

古文古詩詞其實就是歷史的語言,或者說語言的歷史。它們和歷史是分不開的。我希望孩子的古文學習和歷史學習可以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比如,讀《論語》和《道德經》的同時,最好要了解商周的歷史,了解春秋時期的社會環境,了解先秦思想提出的原因和動機。讀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就不妨讀讀《世說新語》,藉以了解當時的人文軼事等等。

總之,語文的學習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點滴積累的功夫必不可少。厚積方能薄發,希望未來的孩子們可以成為文化底蘊深厚,母語功底深厚的一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芝麻愛讀 的精彩文章:

TAG:芝麻愛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