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城市的孩子、鄉下的孩子和窯廠的孩子

城市的孩子、鄉下的孩子和窯廠的孩子

文:愚伯的自留地

圖:嘠炮里慫、王川攝影、姜言蘇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我們卻可以以微笑面對自己的生活。在人生的路上,可能有朗朗的笑聲,可能有委屈的淚水,茫然的取捨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不管是城市的孩子,鄉村的孩子,還是窯廠的孩子,兒時的讀書時光,僅僅是一段印跡。

一、城裡幼兒園的孩子

小時候,城市僅僅出現在我們的電影和電視里,當時,也覺得可能一輩子城市都活在自己的記憶里。沒去過,也一直想去。它就有那麼多的吸引力。就一直嚮往著,嚮往著。

而如今,我的孩子,就在這個幼兒園就讀。今天,我們用畫面解讀或者重組這些內容,只是想說,也許我們的童年,起點不一樣,但將來究竟誰幸福,誰快樂,又有多少人說的清呢?

還記得自己學生時代畢業照的樣子嗎?那時候,我們站姿筆挺,臉色凝重,刻下了濃重的時代特徵。然時移世易,那種看起來「呆板、老土、落伍」的方式,已被成為當今的年輕人和孩子們的「笑柄」。

每年畢業季,各大校園總是推陳出新,拍出各種超乎大家想像的「雷人照」,甚至不惜放下「象牙塔」下莘莘學子身段,不斷挑戰人們的視覺底線,用以彰顯青春的豪放和放蕩不羈。

和大學校園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一樣,眼下杭州拱墅區和睦幼兒園的孩子們在王川影像及老師的精心策划下,早已告別了循規蹈矩的拍照歷史,用自己獨有的方式,來表達對童年和童趣的挽留及追憶……

如今,孩子們面臨自己的畢業季。看看他們如何用最獨特的創意,留住美好的童真?

沒想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們當地的幼兒園不妨學學人家拍照的方式,給自己加的寶貝熊孩子留下一段最美好的回憶,分享到朋友圈,感覺萌萌噠!

無拘無束的童年,真好……

二、鄉村幼兒園的孩子

去這個鄉村幼兒園之前,我一直在想,如今一晃很多年過去了,到底農村的幼兒園是什麼樣子?

加上學前班,這是一個16個孩子的幼兒園,看到我拿著相機,孩子們顯得異常興奮。

在教室的一隅,有幾個「籃球筐」,籃圈已是銹跡斑斑。

黑板上,從寫著的內容上可以看出,老師們還是頗為用心。

教室的牆上,也有各種帶有鄉土氣息的裝飾。

窗戶還是塑料布製作的,天熱的時候,可以隨時掀開看到外面的風景,但這一幕,在我的眼裡,宛如穿越到了另外一個世紀。

孩子們喝水用的茶缸。

孩子們洗臉洗手用的盆架,一塊紅色的毛巾在陽光下晾曬。

見我過來,一個叫旭旭的小朋友馬上打開老師的課桌,原來是一架風琴,老師說,這架琴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早就壞了。

這個小盆友,第一天來報到,看他哭成這個樣子,別的孩子都在偷笑。

學前班半裸體的孩子,他也是首次進「學校」,很老道的表情。

但奶奶提出要離開,他卻說什麼都不肯,沒辦法,奶奶只好留下來再陪一會。

這個小女孩,兩耳不聞窗外事,專心致志地吃零食。很可愛的樣子。

學前班的小男孩,問了下他的名字,說是叫姜勛。

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孩子擠在一處,這對教學的老師而言,壓力和難處可不小,孩子們在專心地寫作業(寫1到10)。

認認真真地做作業。

幾個稍大一點的孩子,在看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

用心吧,簡直是一絲不苟!

寫的有點慢的孩子在問老師時間。

小朋友說,他是第一次見人拿著這麼大的相機拍照。

事實上,他們基本都是留守兒童,上學或放學,都是爺奶和姥姥外爺爺(外公外婆)接送。

一個一臉怯色的孩子在向我展示他的作業。

一個孩子寫的很認真,獲得五顆星。

自始至終,這個內向的孩子始終一言不發,我問:你是男孩還是女孩?ta 才發出低低的聲音,女的。

做好作業的孩子可以自由活動了。

孩子們單純可愛的表情里,有我們昔日的影子。

一個懂事的孩子,帶著妹妹來上學。「小不點」很聽話,不哭也不鬧。

「打醬油」的小不點,靜靜地坐在那裡。

鄉村幼兒園的孩子越來越少,條件好一點的家長,都會把孩子送到鎮上,真的不知道老師們還能有多長時間的堅守。

隔著攔住的「圍牆」,從後面的黑板上,可以看出,這裡的幼兒園曾是小學生的教室。

做完作業的小女孩在安靜地畫畫,她心中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

學前班的孩子在教室里是坐不住的,時不時會跑出來,教師緊跟在後面,注意著他們的安全。

見我拍照,小寶寶馬上起身,並擺上自以為很酷的動作。

姐姐跑過來,要求和弟弟合影。(後來細問,並不是親姐弟)

很快,這個孩子在鏡頭前收放自如,拘謹不見蹤影。

稍不留神,孩子將球滾出門外,嚇的老師趕緊將門鎖牢。

玩積木的孩子。

這個小男孩算是見過世面,他曾在鎮里讀書,後來父母出去打工,他又再次來到鄉下爺奶那裡。

快樂玩耍的孩子們,他們的玩具真的屈指可數。

幾個關係比較好的小夥伴,要求我單獨給他們留影。這些畫面,也許他們會謹記一生!

漂亮的女孩,羞澀的眼神,似乎,他們的童年,在講述著我們曾經的故事。

一個小朋友為其他小夥伴發酸辣條。

鄉下教學環境的好壞,孩子們不計較這些,即便面臨再不堪的境地,他們的眼裡,也只有快樂。這個名叫旭旭的孩子(6歲),忽然很認真地對我說:「叔叔,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我們「學校」能有一個小滑梯,那樣,我們就可以像其他學校的小朋友一樣,開心得玩了」。我也很認真地回應他,我們自留地平台會儘力滿足你的要求,我隨後打電話諮詢一個朋友,他說,價格要2000多。

縱然我們與這些孩子素不相識,我想,我們有責任給孩子創造一個成長的環境。尤其是我們舉手之勞就可以完成的事,不是嗎?

三、窯廠的孩子

童年的時光,本是無憂無慮,五彩繽紛的。可是這次我所見的孩子中,他們沒有大人陪伴,沒有五顏六色的水彩筆,也沒有精緻動人的漫畫書,更沒有像模像樣的玩具。有的只是赤身露體,泥里來,泥里去。他們的歸宿之地是——窯廠。

在浙江杭州市富陽區的城郊,散落著為數不多的幾座小磚窯,而在窯裡面干體力活的,大多數來自貴州、雲南等地偏遠的山村農民。

窯廠的散熱風機發出「隆隆」的雜訊、滿天滿地的粉塵……如果不是親自來到這裡,恐怕連在夢中,我都無法想像現場的景象:滿地的狼藉,凌亂不堪的一切。

這是一群看著讓人心痛的孩子,父母親在富陽的一個磚窯廠里打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干著最艱苦的工作拿著最微薄的工資,父母親都是偉大的,但同時孩子們也是可憐的,在那個危險重重的地方,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存在,在他們幹活的時候,孩子象農村的小雞小鴨一樣,任其四周走動,只有到父母下班的時候,才各自領回自家的孩子。

這些跟著父母走出大山的孩子,有的已經到了上學的年紀,但卻不一定都有機會走進學校,特別是來自貴州納雍山區的,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基本不讓孩子上學。滿了10歲,就得跟父母下窯幹活了。而來自雲南的孩子相對幸運些,到了時候,父母會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送回老家,讓他們到當地農村去讀。

先前,在電視或畫報上,看到窯工們的生活狀態,看到他們髒亂差的樣子,內心還是有點鄙視的感覺。但真正面對他們時,才發覺,他們的世界裡,沒有我們那麼複雜,有的只是敦厚和單純。雖然工作環境艱苦些,說真的,在這樣一個年代,乾乾淨淨的賺錢,靠體力吃飯,我很尊敬這類人。

這次,走進窯工他們的孩子,應該是純屬偶然。他們中有些一絲不掛,我在他們幾個中間,問東問西,並始終用微笑面對他們,我的好意贏得了孩子們的信賴。看得出,他們都沒有見過相機,有個膽大的孩子,用他們並不太聽得懂的老家話,向我大聲的述說著發生在他們之間的故事。在鏡頭前,他們的本真一覽無餘。

他們玩的空間里,都是和灰塵「形影不離」,看他們光腳跑來爬去,我真有些擔心,當我告知其中的一位父親時,他隨口說了聲:他們一直這樣,已經習慣了,沒事。

他們也會為爭一個所謂的玩具而彼此爭吵,也會在泥地里用手指畫著老家的房子,抑或挽著彼此快樂地遊戲……我為孩子們童真無暇的樣子,留下了一張張耐人尋味的影像。

我也在想,哪怕條件再艱難,這些孩子也是幸福的,最起碼,不用在家裡做「留守兒童」,晚上,可以有疼愛他們的父母相擁入眠。

不管日子如何,力量如何,這些孩子,同樣都不應該被我們漠視與忘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伯的自留地 的精彩文章:

苦命的二舅奶奶
嫁給了鄉下這個「傻傻」的男人

TAG:愚伯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