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溺愛」不是愛,這十種表現方式是家長給予孩子的枷鎖

「溺愛」不是愛,這十種表現方式是家長給予孩子的枷鎖

從理論上講,做父母的都知道對孩子溺愛不好,但許多家長因分不清溺愛和愛的區別而常常過界。溺愛,是一種不理智的愛,是一種損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愛。

以下10種形式值得家長們警惕。

1、特殊待遇

在獨生子女居多的家庭中,父母習慣性的特殊照顧孩子,好吃好喝的盡著孩子,無形中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所以「獨生」就名副其實的變成了「獨食、「獨用」、「獨享」……,這樣長大的孩子必然變得自負、自私、自利,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2、過分注意

現在大部分的家庭結構都是4+2+1,也就是4位老人和兩名父母關照一個孩子,凡事先考慮孩子,以孩子為中心,包括過年過節,走親訪友,任何場合都是以孩子為關注中心。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真的是「小太陽」了,一旦家人分散注意力,便會「人來瘋」。

3、輕易滿足

許多家長都認為,自己現在不缺什麼,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唄。比如,零花錢無節制,零食無節制,玩具看上什麼買什麼,孩子的任何願望都百分百滿足。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注重物質享受、不體貼他人的不良性格,而且還沒有耐心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懶散

還有些家長,老是認為孩子還小,不忍心約束,便允許孩子吃飯、睡覺沒規律,玩耍沒節制,上學後學習自然也就不專心了。如果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學習自覺自律性,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一定缺乏上進心,做事得過且過,有始無終。

5、祈求央告

身邊常見這樣的現象,孩子不好好吃飯,就追著哄,求孩子吃飯,要不就是許願給孩子禮物才讓孩子把飯吃完。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孩子不能明辨是非,長大後沒有責任心。

6、包辦代替

說到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我想大部分家長都不曾做到,因為他們不忍心讓孩子「勞累」,或者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參與勞動是「搗亂」,「幫倒忙」。這樣長大的孩子不懂得勞動帶來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包辦」會讓孩子變成一個寄生蟲,必然也喪失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勤勞、善良、能幹、上進,且富有同情心的人。

7、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生病、摔跤等這些正常的事件,由於父母的過分擔心,表現得驚慌失措,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愛哭,這些行為就為孩子懦弱就打下烙印了。

8、剝奪獨立

「杯弓蛇影」。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單獨出門,也不許和其他小朋友玩,孩子只能像尾巴一樣跟著大人轉。寸步不離大人的孩子只會變得膽小無能,沒有自信,依賴心理嚴重,造成嚴重性格缺陷,比如,家裡是老虎,出門如老鼠。

9、害怕哭鬧

遷就孩子是許多家長的通病,孩子如果以哭鬧撒潑、不吃飯來要挾大人達到自己的小目的,一般大人都會遷就、順從滿足孩子。這樣嬌慣出來的孩子一定是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孩子。

10、當面袒護

如果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媽媽管教孩子,爸爸又為孩子找借口,或者爺爺奶奶也出來袒護。這種犯錯都有「保護傘」和「避難所」的環境,會讓孩子全無是非觀念。不但使孩子的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和睦。(特約作者 小橋流水/文)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妙哉網 的精彩文章:

如果長壽受家族基因的影響,那麼兒女的壽命與父母誰的關係最大?
失獨家庭再生二胎有多難你知道嗎?

TAG:妙哉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