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觀察丨從全球和地區安全挑戰看中俄戰略協作

觀察丨從全球和地區安全挑戰看中俄戰略協作

原標題:觀察丨從全球和地區安全挑戰看中俄戰略協作


全球和地區安全形勢發生重大變化,中俄關係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中俄戰略協作特別是安全合作亟待進一步強化。


從全球視角看,中俄面臨的共同安全挑戰趨於嚴峻


以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為標誌,美國霸權走向衰落的趨勢日益明顯,新興國家群體式崛起的勢頭日益強勁,霸權勢力因此而陷入戰略焦慮。新干涉主義肆虐,「西方價值觀優越論」猖獗,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去全球化」逆流興起,都是其重要表現。


必須認識到,霸權勢力與新興力量之間的矛盾是種結構性矛盾。稱霸與反霸、單極與多極、崛起與反崛起,一家獨大與多邊共治、維護不公正不合理的舊有國際秩序與構建更多體現新興國家權益的新型國際秩序的矛盾和鬥爭不斷加劇。可以預料,美國維護世界霸權的掙扎將越來越具非理性,對新興大國的打壓將越來越具極端性。


由於中俄均為新興大國、非西方大國、崛起中大國,均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拒絕做美國的僕從跟班,均堅持新型國際關係理念,倡導新型國際秩序,因而被霸權勢力視為「戰略性威脅」。大量事實說明,霸權勢力與中俄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正在進入集中爆發期,其對中俄的敵意幾乎不再加以掩飾,針對中俄的「新形態冷戰」危險明顯增大。從美國三大報告明確將中俄列為「主要戰略對手」,到對俄不斷加重經濟制裁和國際孤立,再到對中國發起蠻橫無理的貿易戰,公然挑戰「一個中國」底線,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趨勢。

更為危險的是,霸權勢力對中俄的遏制越來越多地集中於軍事安全領域,挑動軍備競賽、強化軍事威脅成為其重要手段。北約在俄羅斯西部戰略方向上不斷加強軍事部署,加大對俄軍事圍堵壓力,美日在南海和台海方向上不斷進行軍事挑釁,企圖打造以遏制中國為戰略取向的「印太戰略」聯盟,都是其明顯徵兆。



從地區視角看,霸權勢力在中俄共同周邊「生亂生戰」的危險嚴重存在


美國等西方大國在西亞北非策動「阿拉伯之春」,推行新干涉主義,將中國西部、俄羅斯南部周邊多個國家拖進戰亂不已、民不聊生的深淵。他們還極力宣揚「西方文明優越論」、「西方價值觀普世論」,挑起文明衝突,引起伊斯蘭世界的集體焦慮,給予伊斯蘭極端勢力泛起、恐怖主義活動多發以巨大空間。敘利亞戰爭遠未結束,阿富汗反恐戰爭愈反愈恐。「伊斯蘭國」作為「准國家」形態雖然瀕於覆滅,但其武裝團伙製造暴恐事件的能量仍然巨大。來自中亞國家、俄羅斯、中國等上合組織成員國的「伊斯蘭國」恐怖分子大量迴流,存在衝擊上合組織地區安全穩定的現實危險。朝核危機的解決前景不容樂觀,很難排除美國蓄意以高要價遲滯朝鮮棄核進程,藉以保持東北亞緊張局勢的危險。有充分理由認為,基於圍堵中俄的戰略需要,霸權勢力在中俄周邊「生亂生戰」的危險很可能進一步增大。


基於以上判斷,我認為,中俄唯有更加緊密地聯手合作,真正做到「肩並肩、背靠背、心連心」,方能有效地應對日益嚴峻的全球和區域安全挑戰。

首先應當認識到,中俄在新時期安全挑戰面前命運與共。今後一個時期,中俄兩國的根本性戰略任務都是快速增強綜合國力,因而都迫切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一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安全秩序,破解安全挑戰關係到兩國崛起複興的前途命運。


其次應當認識到,中俄在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問題上責任與共。中俄同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負責任大國,對於維護全球和地區安全穩定負有大國責任。面對霸權勢力的非理性掙扎,中俄必須聯手世界進步力量,共同推動全球治理走向穩定有序。


其三還應認識到,中俄互為主要戰略協作夥伴,在共同安全挑戰面前沒有任何理由單打獨鬥。美國一超獨大,尚且拉幫結夥;中俄處於弱勢,不能不聯手合作。寒流正在到來,中俄必須「抱團取暖」。共同應對全球和區域安全挑戰,應當成為新時期中俄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點著力方向。鑒此建議:


一是切實消除戰略互疑,強化戰略互信。中俄關係進入歷史最好時期,兩國戰略互信不斷深化。但是,由於歷史上存在恩恩怨怨、戰略文化上存在巨大差異,兩國國內親西方勢力和極端民族主義勢力干擾不斷,外部敵對勢力挑撥離間,兩國間的戰略互疑仍然存在,「中國威脅論」、「俄羅斯不可靠論」仍然大有市場。沒有真誠的戰略互信,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戰略協作。中俄從政府到智庫、媒體,都應當為增強兩國戰略互信作出新的努力。


二是堅持「結伴而不結盟」基本方針,推動兩國關係走向「准盟友關係」。也就是普京總統所說的「彼此視為親密盟友」的夥伴關係。特別是在軍事安全領域,中俄有必要結成「特殊友軍關係」:在軍事戰略上相互增大透明度,確保相互信任;在軍事行動上肩並肩,協同行動;在軍事理論和軍事改革上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在軍事技術上聯手研發,加快突破。

三是以上合組織為「基礎性平台」,打造新興力量統一戰線。中俄作為兩個最大的新興大國,必須共同擔負起團結新興力量,打造新興力量統一戰線,平衡國際格局,構建新型國際秩序的大國責任。為此,必須充分發揮上合組織作為構建新興力量統一戰線「基礎性平台」的作用,推動新時期的全球治理走向多邊共治;必須聯手深化「一帶一路」建設合作、「一帶一盟」對接合作,共同構築周邊「睦鄰友好帶、安全穩定帶、經濟合作帶」,制止霸權勢力在兩國共同周邊「生亂生戰」企圖;必須共同打造「大歐亞夥伴關係」或「歐亞全面夥伴關係」,改變歐亞大陸的戰略態勢,對沖海洋霸權。


(來源:察哈爾學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戰略智庫 的精彩文章:

關注丨台軍方借"台旅法"邀美軍官訪台 美方暫未答應
石油的威力正在下降,卻是特朗普手中的利器

TAG:環球戰略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