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紫砂藝術與文人書畫的結合(三)

紫砂藝術與文人書畫的結合(三)

書畫界人士與砂藝結合之盛衰,是隨著紫砂事業的興衰而起落。而紫砂事業的興衰,又與社會的治亂緊密相關。治則興,亂則衰。嘉道以後,兵燹頻繁,要到同治中葉延至光緒的數十年中,社會才稍為安定,生產力亦有所提高。不過,此期真正傑出的紫砂名家卻較少。這個階段在文人與砂藝的結合史上繼續譜寫光彩篇章的,要推梅調鼎與制壺家韻石(生平難考)的合作。梅調鼎,號赧翁(浙江慈溪人,道光生至光緒末年卒)。所有傳器品式多樣,形制亦雅,最值得賞識的是壺上書法端秀,刀鐫利索。從鑒賞角度而言,製作技法並不夠精緻,造型結構卻別出心裁,一脫陳俗意趣。銘句、書法與壺身三者融合無間,堪稱「曼生壺」之後又一佳話。

紫砂藝術與文人書畫的結合(三)

這種共同製作紫砂藝術的歷史,延展到晚清,其中名手要數黃玉麟。他曾一度被吳縣吳大激(字愙齋)及顧茶村先後聘請製作茗壺(見《宜興縣誌·黃玉麟傳》)。吳大激於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戰爭中,因督師失利而被遣回原籍。黃玉麟被吳大激聘請,當在此之後。吳愙齋除擅長書畫外又精於鑒賞,喜收藏彝器、玉石等文物,更精於篆學及金石,曾親手為黃玉麟治印。黃玉麟在受聘期間,得觀吳愙齋所藏彝器及古陶器,心揣手摹,博採眾長,運用到紫砂造型上。晚年每制一壺,必精心構撰,成為邵大享之後的又一位大家。但所見黃玉麟的砂壺傳器,較多是壺底鈐「愙齋」二字篆文印鑒,和吳大激為黃玉麟手治之名字印,卻從來未見有吳大激銘題壺身之手筆。偶見有在壺身上題詞書刻的,大都署款「東溪生書刻」

紫砂藝術與文人書畫的結合(三)

近年,紫砂工藝產品深受世界各地人士喜愛。不少國際上的考古學者,訪尋流傳國外博物館及收藏家所皮藏的紫砂珍品,彙編成圖譜出版,並與國內進行交流。在美國堪薩斯市的納爾遜·愛堅斯博物館(即堪薩斯市納爾遜一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編者注)所藏一件斗方壺,一面有畫家陸廉夫畫採茶圖,另一面由吳愙齋自書黃癭瓢採茶詩一首,壺底有愙裔所藏古銅缽銘文作底印。此壺堪稱砂藝與文人書畫家互相合作的又一絕唱(至於黃玉麟與吳大激制供春式壺一事,很值得研究探討,容後另文詳述)。紫砂工藝廠藏有黃玉麟制觚稜壺一件,正背兩面都是清末大家吳昌碩贈友人的題書。一說蘇州顧茶村也曾聘黃玉麟。但至今卻尚未發現顧茶村與黃玉麟合作的傳器。此說僅見記載於《宜興縣誌·黃玉麟傳》。雖然吳大激、顧茶村與黃玉麟皆為一代名家,又有一段交往歷史,但其影響仍遠不及陳曼生與楊彭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