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後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清代學者提出兩個疑點,引發大爭議

《後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清代學者提出兩個疑點,引發大爭議

原標題:《後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清代學者提出兩個疑點,引發大爭議


眾所周知,三國的蓋世奇才諸葛亮不但計謀出眾,而且文采也出眾,特別是他的前後《出師表》更是三國時期的文章名篇,千百年流傳下來。《前出師表》寫於公元227年,是諸葛亮興兵北伐曹魏之前寫給蜀漢後主劉禪的。表中陳述他繼承先帝劉備的遺志,北伐中原復興漢室的決心;又可囑後主勵精圖治,「親賢臣,遠小人」,依靠忠純良實之臣下,把國家治理好。《三國志》作者陳壽對此文評價很高,將其收入諸葛亮傳和他的文集中。


《後出師表》寫於公元228年,是諸葛亮第二次興兵北伐曹魏之前寫給蜀漢後主劉禪的。當時曹魏的大將曹休在石亭(今安徽潛山東北)被東吳名將陸遜打敗,魏軍東下救援,關中空虛。諸葛亮欲乘此機會再伐中原,但由於第一次北伐的失敗,群臣對此舉多有疑慮,諸葛亮乃在《後出師表》中分析當前形勢,伸張「討賊之義」,表明自己「鞠躬盡瘁」,以死報國的決心。



然而,對《後出師表》的真實性提出否定意見的首先是清代的一些學者。清代學者黃式三在《做季居集》中說:「世傳諸葛亮武侯有前後出師之表…前表悲壯,後表衰颯。前表意周而辭簡,後表意窘而辭綞。豈街亭一敗,遂足以禠其魄而奪其氣乎!以是知後表之為腰也……獨不思《趙雲傳》乎!《雲傳》日:「建興五年,隨諸葛亮駐漢中,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穀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七年,卒。而後表作於六年之十一月,已言趙雲之喪,其謬著矣!」


黃式三在這段話里,對《後出師表》提出了兩個疑點:


一個是文氣問題,即「前表悲壯,後表衰颯」等等。這個問題是存在的,但這一點不能證實《後出師表》是贗品。因為文章的「悲壯」或「衰颯」是由寫文章時的環境和心理等多種因素決定的,不能說一個人只能寫文氣一樣的文章,也不能說兩篇文氣有差異的文章就一定是兩個人寫的。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是在兩種情況下寫就的,《前出師表》是在第次北伐前寫的,當時的蜀國「南方已定,兵甲甲已足」,雖然魏國的兵力在整體上比蜀國強大,但諸葛亮兵出祁山,與魏國爭衡涼州,還是有把握的。所以他對這次用兵,信心比較足。在這種情況下寫的表章,文氣自然也比較足。


《後出師表》是在第二次北伐前寫的,當時的蜀國,剛經歷了祁山兵敗、失街亭、斬馬謖的打擊,諸葛亮自貶三等,雖經近一年的恢復,但軍力已大不如以前,在這種情況下寫的表章,能不是「悲壯」之餘有一點「衰颯之氣嗎?



這一點為《資治通鑒》作注的胡三省倒很理解,他在《後出師表》的末章節附註云:「自祁山之敗,亮益知魏人情,故其所言如此。」而且《後出師表》除了「知臣伐賊,才弱敵強」,「然不伐賊,王業亦亡」這幾句,有點「衰颯」之氣外,其他如力駁各種反對北伐之議,指明 「今賊適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文情慷慨,壯懷激烈,並非都是「衰颯」之氣。

就文氣而論,除了差異之外,還有許多共同的東西,例如兩篇中數引「先帝」,懇懇惻側,情切意深;又如兩篇中自謙屢屢,「庶竭駑鈍」(前),「臣駑下」(後),謹慎小心,兢兢業業;再如兩篇中寫受命以來「夙夜憂嘆」(前),「寢不安席」(後),忠款之意,溢於言表。這些共同的東西不很能說明前後《出師表》系出一人之手嗎?



黃式三對《後出師表》的第二個疑點是趙雲的卒年問題。他認為《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說趙雲死於建興七年(公元229年),《後出師表》寫於建興六年十一月(公元228年),其中卻說趙雲已死。如果《後出師表》真是諸葛亮寫的,怎麼他連趙雲的卒年都不清楚呢?


這個問題清代學者何焯做過分析。何焯說:假若趙雲在諸葛亮第二次興兵北伐時還健在,那麼諸葛亮「必(讓其)別統萬眾,使其復所負」,但第二次北伐時,趙雲的名字不再出現,因此,趙雲很可能死於《後出師表》之前(即建興六年十一月或十一月之前),《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記載的死亡日期,比實際死亡日期拖後了幾十天。因為建興六年十一月與建興七年一月相差只有幾十天。死亡日期,多寫或少寫了幾十天,在現代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能以此證明《後出師表》就是偽作。


除此之外,還有人提出《後出師表》中的李服、陽群、馬玉、閻芝等均不見於《三國志》,以此反證《後出師表》之偽。但胡三省在《資治通鑒》魏紀明帝太和二年注中已考證李服即王服,「與董承謀殺(曹)操,被誅」,又陽群是蜀將,總任巴西太守。馬玉、閻芝等雖然在《三國志》上查不到名字,但三國人物數以千計,有傳者僅佔少數,也不能據此以否定《後出師表》的真實性。


還有《後出師表》中的名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屢為後人引述。現代文學家魯迅、郭沫若等也曾引用諸葛亮的這句話來激勵自己和革命群眾。



處於大變動時代的諸葛亮胸懷大志,才華傑出。他為三顧茅廬的先帝劉備所感動,企望扶助劉劉備的繼承人劉禪實現國家統一的大業,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只有這等胸懷、這等激情的人才寫得出這樣的歷史名句。

知歷史工作室歡迎您來稿,來稿需是原創首發


謝謝參與支持,讚賞是動力,轉發是鼓勵,原創不容易,請多珍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知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個毒死,一個暗殺,兩個被廢,武則天「亮劍」四個親生兒隱大玄機
此皇帝廢除大貝勒為繼承人後,改立次子,結果悲劇了

TAG:新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