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管仲為什麼要提出禮義廉恥?

管仲為什麼要提出禮義廉恥?

原標題:管仲為什麼要提出禮義廉恥?



管仲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可能要說最聰明之人,管仲當列其中。文治武功,皆有管仲。對於輔佐齊桓公治國之事,已為後世公認。而在當年管仲還是公子糾的輔臣之時,曾經箭射公子小白,就是後來的齊桓公,而且一箭即中,說明管仲的弓箭之術也頗為擅長。文也行,武也行,自然受人推崇,可能齊桓公對管仲之名也是有所耳聞,才在後來的鮑叔牙力薦之下來到齊桓公的身邊,輔佐其成就霸主之業。管仲在齊國人的心中,如果是第二,那就沒有人敢自稱第一。在管仲的治國之道中,除了經濟、外交、軍事等政策,還有很多管理臣民的理念,其中就有所謂四維,即是禮義廉恥。那麼,為什麼管仲會提出禮義廉恥之事呢?

當時的齊國經齊僖公而後,因齊襄公的執政,齊國外滅紀國,內逐諸公子,可謂霸權獨攬。但是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的齊襄公因暗殺魯鄭君主,還與自己的妹妹魯國桓公的老婆文姜私通,又嚴酷的對待公族子弟和朝臣,內外憂患不斷,齊國的社會輿論可能發生著某種劇變,潛藏在齊國霸業之下的暗潮可謂洶湧澎湃,公孫無知弒殺齊襄公而自立,其後公孫無知又為朝臣所弒,而齊桓公也是從國外歸來,在高氏等家族的支持下成為齊國君主。整個數年之間,齊國國內的亂局自上而下,從宮廷到民間皆可能有所影響。



社會的動蕩、思潮的迭起,都讓管仲不得不對齊國主流思想進行撥亂反正,作為在市井長期混過的管仲,對社會輿論的厲害之處是深有感觸的。作為貴族後裔,管仲又深刻明白權力對管理國家的重要性。孟子曾說過「以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王」,用現代話說就是法治與人治的結合,既要依法治國,又要用道德來管人,這就是管仲提出禮義廉恥的歷史背景。


但事實上,也就是管仲才能夠想的出來如此好辦法,因為管仲本身就是個較為功利的人,當年與鮑叔牙相交的時候,兩人合夥做生意,鮑叔牙出錢多,管仲卻分利多。管仲出去衝鋒陷陣的時候,鮑叔牙帶著人往前衝鋒,而管仲卻是左右躲閃,逃跑的時候也逃的最快,這就說明管仲本身並非是個簡單的人,心中是很有盤算的,就說是狡詐也是可以的。管仲推行「叄其國而伍其鄙」,將都城劃分為21鄉,士農工商各居其地,又將都城之外的城池劃分為五個部門管理,主要管理縣、鄉、卒、邑四個級別的行政區劃。這個制度將齊國的百姓完全控制起來,徹底革除了當年的具有叛逆條件的部落管理模式,行政區域的組織架構更加容易被控制,整個齊國的格局得到穩固。而經濟政策中的發展農工商等行業,便是成為齊國國家機器運轉的有效引擎。


管仲之功利,即是將齊國作為其變革之實驗品,在這之前的諸侯列國可能並沒有過這樣的變法,這種變法突破了原有的周天子禮樂制度,或者本身就是尋找到一種與周天子管理臣民類似的方法,對於「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樣的說法,在後來對整個封建時代的王朝都具有影響,而禮義廉恥也成為士農工商們通行於世的行為準則,也是基本準則,這是中國人最早的所謂價值觀,每個人要在春秋戰國時代真正的生存下來,就必須要尊重這個四維,畢竟這個四維是在齊國國家層面上所弘揚的。


在後來的大多數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們,皆在推廣這種管理模式。當然唯獨秦國的商鞅,對這種並重的方式進行了再次修正,即是將法制凌駕於禮制之上,把法家那種獨尊一家的思想貫徹到了國家管理中來,並在數年之間取得重大突破,高效運轉的法制在秦國這個中原邊陲之國得到了極大推廣,並為秦國最終統一天下奠定根基。可是,這種制度的問題也在後來彰顯,即法治的過於嚴酷終究惹怒了民間百姓,最後興兵滅秦,而致漢王朝建立後,法治與德治的模式又為漢朝皇帝們所推崇,這當然是管仲為他們留下的寶貴遺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叔說春秋 的精彩文章:

齊桓公的身體素質究竟有多強, 竟然能夠逃脫管仲的奪命之箭?
春秋戰國時代的人們打仗都是怎麼打的?

TAG:海叔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