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書法家,為何愛拿別號搞事情?

古代書法家,為何愛拿別號搞事情?

談到以水為題材的中國古代美術作品,熟悉者無不會想到故宮博物院藏宋代馬遠的《十二水圖》卷。此圖傳神入微地表現了水的各種情態,或海門浩浩,巨浪翻濤,或煙波茫茫,淺瀬平流,洵為現存作品中登峰造極之作。除此之外,歷代具體描繪水的畫作數量不少。但是以水為主題的書法作品似乎較少見,上海博物館藏明代祝允明書《一江賦》卷就是這樣一卷難得一見的重要作品,讓人覺得通過文字傳達,從意象中升華的水景,同樣可以琉璃千頃,變化萬狀,相較於具象的眼中水景亦不遑多讓。

古代書法家,為何愛拿別號搞事情?

此捲紙本,書芯縱20.4厘米,橫137.2厘米。該作品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經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鑒定,收入《中國古代書畫目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上海博物館將之列入書法廳常設展輪換展覽。從書風及其他細節審視,當屬真筆無疑。

此件作品在許多論著中較少提及,其蘊含的書法、文學等方面的價值未能彰顯,本文擬就《一江賦》卷屬於別號書的問題做初步梳理,聊以一孔之見,拋磚引玉。

祝允明小楷《一江賦》全卷

古代書法家,為何愛拿別號搞事情?

一、別號源流及別號文之簡述

「名以正體,字以表德」,人的名和字互為表裡,必有關聯,多由父母所取。號的出現在名字之後,章學誠於《文史通義-繁稱》中記載:

「號之原起,不始於宋也。春秋、戰國,蓋已兆其端也。」1

該書中提到的號為陶朱、鴟夷子皮者乃是越國大夫范蠡,他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功成身退,泛舟五湖不知所蹤。《史記-貨殖列傳》2記載范蠡

「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

而相傳為蘇秦和張儀老師的鬼谷子,亦非眞名,而是根據其居住地而得號。類似這樣「其所服所居而之號也」的人在先秦有還有不少。「自從漢賦創造出了亡是公、子虛先生、烏有先生等人物名號,給文人起別號以很大的啟發。」3

漢代之後,晉宋漸有別號出現,和名字不一樣,這完全是自主決定的,也稱自號,如葛洪自號抱朴子,陶潛自號五柳先生。唐代文人有別號的逐漸多起來,如杜甫號杜陵野老,盧仝號玉川子,韓偓號雲山樵人,張志和號煙波釣徒等。五代畫家荊浩的自號洪穀子,當是美術專業人員非常熟悉的。到了宋代,文人起別號已蔚然成風,幾乎人皆有號。時至明清,此風更盛,不僅文人有別號、雅號,連山野村夫、盜賊婦人都以有別號為時髦。別號枝指生的祝允明就曾撰文譏諷過這種現象。清人別號也很普遍,一般一人兩三個別號,像傅山多達五十多個,亦屬不足為奇。

別號是文人雅士自我表現的產物。可以把個人的居處、境況、情趣、身份、職業、形貌、志向等種種情況充分表達出來。甚至為此還要裁紙敘心,闡發成別號文章。著名的有陶潛的《五柳先生傳》,抒發了自己「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著文自娛,忘懷得失,對上古淳樸社會的嚮往,對後世文人產生了重要影響。唐代自號「東皋子」的王績寫有《五斗先生傳》,表明「萬物不能縈心」的曠懷高致。宋人歐陽修則有《六一居士傳》,闡釋了自己擺脫憂煩,醉心琴書棋酒的逸致。東坡先生蘇軾曾為其好友陳慥寫過一篇《方山子傳》,這位陳先生因頭戴「方屋而高」猶如古方山冠的帽子而得其號。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的《一夜帖》信札,就是蘇軾與陳慥友情的明證。

明代別號風尚更盛,別號文數量水漲船高。特別在吳門地區,還出現了以別號為主題的別號圖。明以後這類文字漸趨式微了。

古代書法家,為何愛拿別號搞事情?

祝允明小楷《一江賦》局部

二、「別號書」概念之提出和特徵

「別號書」一詞,以前似未見有同仁提出。若廓其源流,析其端本,當從前述別號文章而來。簡而言之,前人別號文章若能留存手稿或正式的書法作品,即可視之為別號書。

此類書作明以前傳世較少,數量以明代為最,緣於有明一代別號風行,這個現象在祝允明撰《前聞記》4中有一篇《近時人之別號》短文,因文字不長,茲引述於下:

道號別稱,古人間有之,非所重也。予嘗謂為人如蘇文忠,則兒童莫不知東坡;為人如朱考亭,則蒙稚莫不識晦庵。嵬瑣之人,何必妄自摽榜。近世士大夫名實稱者固多矣,其它蓋惟農夫不然?自余閭市村曲細夫未嘗無別號者,而其所稱非庸淺則狂怪。又重可笑,蘭桂泉石之類,此據彼占,所謂一座百犯。又兄山則弟必水,伯松則仲叔必竹梅,父此物則子孫引此物於不已,噫,愚矣哉!至於近者,則婦人亦有之。又傳江西一令嘗訊盜,盜忽對曰:「守愚不敢。」令不知所謂,問之左右,一胥云:「守愚者,其號耳。」則知今日賊亦有別號矣,此等風俗不知何時可變。

祝氏性格豪放,此文也直抒胸臆,對當時人別號泛濫,妄自標榜,非常鄙視。那些動輒山水泉石、梅蘭竹菊之屬,他也覺得庸俗淺陋、狂怪可笑。直至盜賊婦人,均有別號,亦可窺見此好尙之烈。文章雖然不足二百字,但卻能發微闡妙,因淺見深,讀之令人忍俊不禁。從中可見其寫作手法之精妙。劉熙載《藝槪-文槪》雲:

「乍見道理之人,言多理障;乍見故典之人,言多事障。故艱深正是淺陋,繁博正是寒儉。」5

若以劉氏此論觀祝允明此文,正好可呼應,相得益彰。

另外,明代末期的張丑在《清河書畫舫-戌集》中曾指出:

「古今畫題,遞相創始,至我明而大備,兩漢不可見矣。晉尙故實,如顧愷之《清夜遊西園》故實之類。唐飾新題,如李思訓《仙山樓閣》之類。宋圖經籍,如李公麟《九歌》、馬和之《毛詩》之類。元寫軒亭,如趙孟頫《鷗波亭》、王蒙《琴鶴軒》之類。明則別號,如唐寅《守耕圖》,文壁《菊圃》、《甁山》,仇英《東林》、《玉峰》之類。」6

張丑從繪畫主題的維度出發,雖未能全面地歸納總結每個朝代的畫題風貌,但明代以別號為畫題的獨特現象,張氏是洞若觀火,首次提出了「別號圖」的概念。別號人請名家繪圖進一步詮釋別號,以增情趣,也可與祝允明《近時人別號》之文互證,可見別號表現之演進。

近世關於別號圖研究,以劉九庵《吳門畫家之別號圖及鑒別舉例》7最為全面,揭示了在明代吳門畫家的繪畫表現中,以他人別號為題的這一突出的藝術現象,其現象的持續時間「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吳門畫家,而止於吳門畫派的衰落之時,基本與吳門繪畫的興起、發展、衰落共始終。在此前後,這一現象則較為罕見。」

論及產生原因,源於明代中葉城市經濟繁榮,吳門為人文薈萃之地,自然出現與以往文人不同的生活環境。文人身居鬧市享受繁華的同時,文人士大夫的理想和情操又使他們嚮往歸隱生活。「惟身不得脫鬧市而又求隱居,也只能出現在明代。」別號的寓意,雖不盡相同,但多少都有體現文人們「然其隱又欲揚名於世」,身在江湖,心存魏闕。或者身居廟堂,嚮往林泉的矛盾心態。

劉九庵認為,綜觀明代以別號為題的繪畫作品,大致有兩點突出的藝術特點:其一是「扣題」,表現別號之義,各有千秋地體現出畫家的匠心獨運。其二是這些別號圖一般是畫家應邀而作。同時劉氏列舉和部份介紹了共計三十件吳門畫家的別號圖作品。

相對於別號圖並綜合觀之,別號書當具有以下兩大特徵:

其一是文章內容圍繞別號,闡發別號之義,體裁有記、賦、說、歌、辭、銘、敘、辯等不一而足。有的作品雖合裱於別號圖畫作之後,但內容絶非繪畫的題跋考證,具有與畫作並列的地位,可以獨立流傳。

其二是一般由文章作者書寫成書法作品。

古代書法家,為何愛拿別號搞事情?

祝允明小楷《一江賦》局部

三、《一江賦》為別號書分析

緊扣別號的書法作品以前不見有人提及,本文討論的祝允明《一江賦》卷就應屬這樣的一件典型作品(釋文附後)。

該文以賦為體裁,為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八月,祝允明四十三歲時所書。文章開宗明義:

「上騎都尉、錦衣使君黃公休伯,平生志業大而有本。客以一江擬之,寓為別號。余辱公知,頗嘗測其涯涘,因為賦以廣之。」

文中提到的「黃公休伯」是黃琳,生卒失載,字美之。官上騎都尉、錦衣衛。居官甚高,權勢煊赫,各色人物趨之若鶩,論者提出以「一江」為別號,以滔滔江水,一碧萬頃之意象,附庸其功業「大而有本」。黃琳雅好收藏,樂於結交文人名士,祝允明是風流才子,雖然他從37歲到55歲共七赴會試,均不見錄,但一直躊躇滿志,追求功名,自然也願意結交黃琳這樣的大官僚。於是「頗嘗測其涯涘,因為賦以廣之」,就在情理之中了。祝氏極力鋪陳闡發「一江」別號的豐富意涵,傾力而為,使這篇賦文多達五千五百多字,不同於東漢以後的抒情小賦,從內容和字數而言都是當之無愧,直追西漢的大賦風貌。

據陸粲《祝京兆允明墓志銘》8記載:「先生少穎敏,五歲作徑尺字。讀書一目數行下,九歲能詩,有奇語。旣天賦殊特,加內外二祖咸當代魁儒,目濡耳染,不離典訓。」祝允明天賦異稟,生長環境優越,又有祖父祝顥和外祖父徐有貞兩位大儒的言傳身教,自然很早就顯露出了過人的才華。靑年時期的祝允明與都穆發起過古文辭運動,以致名震吳中,為時所重。接著他又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等人訂交,是為「吳中四才子」。

祝允明詩文具有深邃奇奧、古風濃郁之特色。這在他的騷賦類作品中表現的最為突出。關於其詩古奧深邃的特點,比之時代稍晚的文震孟在《姑蘇名賢小紀》卷上,《祝京兆先生》中總結道:

「於古載籍,靡所不該浹。自其為博士弟子,則己力攻古文辭。深沉棘奧,吳中文體為之一變。」9

可見祝允明對於古文辭極力提倡,身體力行,達到引領文風的影響,祝氏文章語言艱深棘奧在好友文徵明《跋吳郡沈氏良惠堂敘銘》中亦有體現。文氏曰:

「古奧艱棘,讀不能句,蓋揚子云、樊紹述之流,非昌黎子莫能賞識,眞奇作也。」10

在文徵明看來,祝允明的文章詼奇險奧,好比漢代揚雄,唐代樊宗師,只有為文佶屈聱牙,用字冷僻生澀的韓愈,纔能賞識。由此可見祝氏文章語言之艱深古奧程度。《一江賦》可以說是祝氏文章特點的最好腳註。

文章從黃琳的郡望談起,黃氏出生於閩藩甲族,能力超凡,文武雙全,其長相是「骨相應圖,眉目如畫」。因其建功立業,被皇帝用為股肱之臣。得登高位又能「成章具,列善政,敷施表,正影隨」,絕私奉公,朝野上下以其族胄、位業、才學、志度都是大而有本,若要統於一名,因物類人「則有如一江而在天地間也」,以此闡明黃氏別號「一江」的來源。

隨後用「渾澒泱漭,渱潰滉瀁,瀷??以?瀇,淢瀺灂以汋淙,湢?漰渤,溟漫而澎滂,浩浩湯湯,汪汪洋洋,漛兮青蒼,涾兮迷茫,廓兮而??。」一連串共計三十八個帶水字偏旁的字,來鋪陳江水之浩瀚澎湃,以比喻黃琳之偉大光榮。此處略嫌堆砌的辭藻,特別能體現祝允明文思過人又古奧深邃的特點。

文章接下來著重描繪江水之宏大,黃氏學問之如瀾涌,還建有淮東書院和富文堂,藏書甚富,如「百川學海,萬寶詩山」。更讚揚黃氏焚膏繼晷,勤學不倦,禮賢下士,兼容並包,「惟斯江之有容」。志業宏大,聲名遠播,「一江晏然,世永賴斯名稱」。文章最末再以「江兮江兮,天地人物而先生兮」呼應別號之名,輝煌結尾,自始至終緊扣別號主題,欽慕讚頌之意無以復加。

祝允明的賦文思辨精密,想像豐富,思如泉湧,善於交錯運用各種重複句、排比句、對仗句,來增加文章的變化,其行文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氣勢,十分靈奇而奔放。祝氏又以工整的小楷,將長達五千五百多字的賦文工整抄錄,成就了一件祝氏別號書的巨作。

古代書法家,為何愛拿別號搞事情?

祝允明小楷《一江賦》局部

四、別號書舉例

由祝氏《一江賦》觀之,完全具備別號書之特徵,是一件典型之作。然若確立「別號書」之概念,當不宜僅有此孤例,因條件所限,僅作初步梳理,認為數件可以歸納其中(依作者時代、年齒排序):

1、宋葛長庚草書《足軒銘》卷,紙本,故宮博物院藏。此卷是南宋寶慶二年(1226年),時年33歲,自號白玉蟾的葛長庚送給友人周遷長的書作,書首曰「寄題足軒,奉似吾友周遷長高士」。此作緊扣「足」字主題,闡發了靜觀平生,萬事滿足,好道求仙的閑適心態。文字也跳脫活潑,每句末字都落到「足」字上,最末句以「是以此軒名曰足」巧妙結尾。

宋人有以齋室自稱、互稱的特點,如辛棄疾號稼軒、楊萬里號誠齋、陸九淵號存齋,不一而足。雖然周遷長其人俟考,《宋登科記考》11 、《中國地方志宋代人物數據索引》正續編12、13均無此名。書作沒有明確指出周氏別號足軒,倘若再結合上款、內容來審視,視為別號書當無大礙。且葛氏此卷書法筆勢清勁爽健,有晉人瀟洒風度,傳世近八百年,彌足珍貴。

古代書法家,為何愛拿別號搞事情?

古代書法家,為何愛拿別號搞事情?

宋 葛長庚 足軒銘 卷 紙本 32.5×81.5cm 故宮博物院

2、元楊維楨行書《竹西志》卷,紙本,遼寧省博物館藏。這件書卷與裱在元張渥《竹西草堂圖》卷後,引首趙雍題篆書「竹西」二字。該圖畫一河兩岸,一高士閑坐喬松雜樹下的軒室中,遙望對岸叢竹青山。本幅上畫卷主人楊瑀自題七絶一首,其中「主人號作竹西翁」清楚地點出了別號。楊維楨的書卷內容首先借「客有二三子」之口,說明其主人別號竹西的三種緣由,然而楊維楨表示不以為然,提出異議之後,別賦離騷體詩一首,圍繞「竹西」之號,闡述了只有虛中象道,體圓用方才能悠遊天地間的道理。楊氏的文章也收入了其《東維子文集》卷二十二,名《竹西亭記》。14該書卷之後還有六位人題詩,不外乎對竹西居士的讚頌,是一件非常典型的別號書畫卷。因此明楊遁吉跋曰「楊公子得諸公品題,今日姓名賴以巋然不亡」,用之概括別號為文、為書、為圖之作用,可謂一語中的。

古代書法家,為何愛拿別號搞事情?

古代書法家,為何愛拿別號搞事情?

元 楊維楨 竹西志 紙本 縱27cm 遼寧省博物館

3、明吳寬楷書《邃庵銘》卷,紙本,故宮博物院藏。此書卷附於沈周《邃庵圖》卷後,沈氏並未註明邃庵是何人,倒是吳寬在文中提到「同年楊太常應寧,作屋於居之後,以窈然而深遠也。名日邃庵,而因以為號,請予銘之。」幸而有此題記,纔知道了邃奄是楊一清,及以邃巷為別號的寓意。楊一清字應寧,歷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為官五十餘年,官至內閣首輔,「出將入相,文德武功」,才華堪與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4、明李東陽楷書《邃庵解》卷,紙本。此卷亦附於沈周《邃庵圖》卷後,記述了圖事本末,也是研究該圖的一手資料。

5、明湛若水楷書《東園記》卷,紙本,故宮博物院藏。湛氏是明代大儒、心學家。官南京國子監祭酒,後歷任南京禮、吏、兵三部尚書,此卷附於文徵明《東園圖》卷之後,卷前有徐霖篆書「東園雅集」引首,均未註明「東園」為何。好在湛氏此記明確記載「東園子,錦衣徐子申之」,「而日適別墅東園,因自號東園」。由此可知東園是徐泰的別號。徐泰字申之,是明代開國重臣中山王徐達的五世孫,東園是徐達的賜園,名為「太府園」,位於南京鐘山之東鳳凰台下。徐泰加以改擴建,更名東園並以為別號。該文敘述了東園子「各適其性而日與之相忘,以游於真常。」「所與游皆天下之賢士大夫」,是一位「天下之賢公子也」。

古代書法家,為何愛拿別號搞事情?

古代書法家,為何愛拿別號搞事情?

明 湛若水 楷書 東園記 卷 紙本 高30.2cm 故宮博物院

6、明文徵明行書《葵陽草堂詩》卷,紙本,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附於文氏《葵陽草堂圖》之後,卷前有文氏篆書「葵陽」引首。詩卷序曰「中翰李君自號葵陽,余為作葵陽草堂圖,復系此詩」。這位李姓的內閣中書其名無考,文徵明在詩中將別號釋為詩句「種花必種葵,葵葉能傾陽。有生勿遺忠,遺忠負綱常」,然後強調「所心向朱明,勿待秋風涼」,凸顯李中書「結髮奉明主,耿耿心未降。有如東逝水,百折終不妨」的理念,是一位忠於王事的臣子形象寫照。

7、明唐寅行書《雙鑒行窩記》冊,紙本,故宮博物院藏。附於唐氏《雙鑒行窩圖》之後,此圖及圖記是為安徽新安富溪(今歙縣富堨)文人汪榮所作,汪氏字時萃,號實軒。唐寅在圖記中說明了以金、以水、以心為鑒的不同作用,描述了汪氏「築室數楹」,「讀書其中」,「夾室鑿池二區」是為「雙鑒」,「由是若將終身,遂扁其室之楣曰雙鑒行窩」。意即以水為鑒,以屋為窩。此處蘊含一個典故,即《宋史-邵雍傳》記載邵雍隱居不仕,名所居曰「安樂窩」。「好事者別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行,名曰「行窩」。」關聯此典故的圖繪還有元代倪瓚之《懶游窩圖》卷、明代沈周之《雲水行窩圖》卷等。

該冊還有鄭燭《雙鑒說》和吳希旦《雙鑒行窩序》兩件書作,劉九庵《吳門畫家之別號圖及鑒別舉例》將《雙鑒行窩圖》定為別號圖,或是因為這兩件書作中體現了「雙鑒」是汪榮別號(雖然目前沒有找到相關資料查對),果如此,則後面兩件書法亦當納入別號書範圍。

古代書法家,為何愛拿別號搞事情?

明 唐寅 雙鑒行窩記 冊 部分 30.1x55.7cm 故宮博物院

8、明王守仁行書《矯亭說》冊,上海博物館藏。此件紙本,單獨成冊。此文是王守仁代替其父王華為朋友方鵬所作。方鵬字子鳳,亦字時舉,號矯亭。正德戊辰進士,官至太常寺卿。曾著《崑山人物誌》十卷。方氏建亭一座名曰「矯」,王守仁在文中以此名為中心,論述了「偏於柔者,矯之以剛」、「偏於慈者,矯之以毅」、「偏於奢者,矯之以儉」 等道理,說明君子之行應隨時矯正、矯枉,克己復禮,加強修養。王氏此書筆力雄健,錢大昕評論「書法之勁拔,得李北海、黃山谷之三昧,紙墨完好,神采蒼秀,尤為用意之作。」

古代書法家,為何愛拿別號搞事情?

明 王守仁 矯亭說 冊 部分 21.6×11.1cm 上海博物館

9、明陸粲行書《事茗辯》卷,紙本,故宮博物院藏。書卷附於唐寅《事茗圖》之後,該文起首稱「陳子事茗」,通篇在於闡述「事茗」之意,也提到陳事茗與客人辯論飲茶之事。惟陳氏之名俟考。日本《書道全集》印有王寵《致陳事茗雜詩》,其後文彭跋「蓋事茗為其鄰友,善琴能棋,頗相狎匿,故所蓄甚多。而事茗每求不已。」由此可知陳事茗是王寵的鄰居好友,王寵與唐寅是親家,故陳氏與唐寅也多有交往。

《事茗辯》書者陸粲為嘉靖五年進士,早入詞館,頗負盛名,他也是祝允明《祝京兆允明墓志銘》的撰文和書寫者。

古代書法家,為何愛拿別號搞事情?

明 陸粲行書《事茗辯》卷 局部

以上所列別號書,合本文所討論之祝允明《一江賦》卷共計十件,此僅是初步梳理,以宋代以來別號之風氣,循此探求,數量定不止此數,還待來日深入挖掘。

另外,《一江賦》書法藝術價值和文史價值,以及鑒藏流傳信息也較為豐富,限於篇幅,容今後專文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枕邊無此貼,米芾就睡不著!
田英章老師最新作品,堪比趙孟頫!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