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身邊的人才不是人才

身邊的人才不是人才

別人的老婆就是漂亮,身邊的人才不是人才,若說這是一種不正常的心態,不如說這種人有種與生俱來的「媚骨」,什麼媚?媚外。

正如每一個員工希望碰上欣賞自己的好老闆一樣,每一個老闆都翹首以待人才的出現,希望人才改變他們企業的命運。圍繞著人才,老闆們找得很辛苦,圍繞著老闆,人才等得很失望。人才在身邊,有些老闆總是看到他們的缺點,於是棄之不用,打著燈籠去找人才,找回來一用發現還是有很大的缺點,還是不合用,周而復始,老闆埋怨人才哪去了,人才埋怨老闆不懂我的心。於是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身邊的人才不是人才,遠方的人才才是人才。人才永遠是掛在空中的樓閣,願望總是很美好,現實總是很受傷,這是人才現實。

其實,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原來人才就在我們身邊,只是很多企業不重視,沒去用,人才自然就流失了。很多人在前任企業工作不被老闆看重,離開後卻能有很大發展,甚至自己當老闆,比前老闆生意做得還大,令人刮目相看。這樣的人才,為什麼從老闆麾下錯過呢?

《三國演義》中,劉備以三顧茅廬而聞名於世,成為明主愛才典範,鮮有人提到周瑜薦魯肅。魯肅與諸葛亮、周瑜比起來,表現平平,很不起眼,既無雄辯,亦無大略,算不上什麼人才。但是,周瑜臨終前薦魯肅給孫權,沒有魯肅就沒有孫劉聯軍抗曹,魯肅是兩國關係的潤滑劑,沒有他的從中撮合,三國歷史也許將改寫。這就是周瑜識人之慧眼,魯肅是有過人之處的,在任大都督期間,蜀吳相安無戰事。把一個看起來沒有過人之處的人才放到大都督位置上,總攬吳國兵馬,這不是一般的知人善任。如果沒有周瑜的賞識,魯肅必不得孫權重用。

不是每一個老闆都是周瑜:知人還能善任。有一個人嘴上說部屬都是人才,一到關鍵時候,就只有自己是人才,這個人是蔣介石。遼瀋戰役,作為黃埔一期生的杜聿明,與黃埔四期生的林彪對壘,一期師哥與四期師弟,決戰東北。杜聿明趁機率兵入關,進入東北。東北有剿總衛立煌為總司令,蔣介石派杜聿明擔任副總司令,實際指揮東北戰事,衛立煌不是傻瓜,這種不信任,等同臨陣換將,蔣介石這步棋走得糊塗,犯了用人常識錯誤。表面上,衛立煌對杜聿明謙恭有加,實際上杜聿明無法指揮衛立煌的部隊。杜聿明對於校長的點將,硬著頭皮上陣,也是為將之大忌。一個山大王,一個親信,臨時組合,這種尷尬局面可想而知。主帥異心,部隊戰鬥力又從何談起,失敗是必然的。杜、衛不可謂不是人才,但是蔣介石的介入,使他們成了庸才。

一般人陷於凡事俗套中,「只緣身在此山中」,鮮有人跳出來,跳出來者就是「高人」,比山還高的高人。越是親近的人,越容易看到缺點,越會抹殺優點,觀念誰都懂,做起來就犯渾。有些老闆對身邊人持成見,自以為透徹了解了每一個人,篤信「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常常為找人才煩惱。因為了解,而放大了缺點,因為一件事的過失,而抹殺了一個人的能力,這是很致命的普遍現象。創業時間不長,意氣風發的年輕老闆們常犯的錯誤:喜歡外招高管,有新奇感,能帶來新思想,新管理,他們樂此不疲,對身邊人不屑一顧,你很有能力怎麼還在我下面打工?唯資深的老闆們,或許早已悟透人才之玄機,無論找誰,都有他的「死穴」,沒有一個人能練就金剛之軀,無所不能。

不是下面的人不是人才,而是上面的老闆從不識貨。比如,蔣介石下面不乏人才,但他用人不是用才,而是用感情,時刻不忘籠絡下屬,企圖以此得到下屬忠心,終其一生,用感情代替用人機制,用感性代替客觀實際,用不信任代替監督,這是很悲哀的。蔣介石指揮戰爭用的還是打軍閥時的那一套,與下屬稱兄道弟,不知變通思緒,按現在的話說,他沒有進步,還是三十年前的水平。他常常自己代理主將指揮,使主將喪失主見,總是越級調遷,自己打亂自己的管理體系。蔣介石有些特點很有意思,常親自到前方鼓舞士氣,用現在的話說,很會作秀。蔣介石三十年養尊處優的生活,使他處於一個被虛假包圍的政治怪圈,他聽到的,看到的,完全是迎合他的謊言,他常常穿著「皇帝的新裝」,被虛假地讚美著,他的認識永遠停滯在屬於他的北閥時代,從而喪失了作為一個戰略家應具備的時代高度與能力。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同時代的毛澤東,住的是窯洞,吃的是粗糧,可謂卧薪嘗膽,胸懷鴻鵠之志,他始終站在時代的風頭浪尖,感受最深刻的時代變化,他不斷超越,與蔣介石形成鮮明的反差。

這給企業老闆的啟示是:做老闆,習慣了從上往下看,時間越長越脫離實際,脫離真話,脫離真相,什麼是真忠誠,什麼是表面功夫,慢慢被和諧了,眼睛也許不再是自己的眼睛,耳朵也許不再是自己的耳朵,總是被別人代理。企業千瘡百孔,卻被親信們說得天花亂墜,他習慣了被恭維,在他的周圍形成了固有的意識牆,他已經看不到真相,分不清真相,他與時代隔離,被時代淘汰,但他依舊被蒙在鼓裡。在新的競爭中,他喪失了自我,必將被新生人物取代,這是新陳代謝的客觀規律,很不正常其實很正常。

一個長期得不到重用的人,也許是真正冷眼看清一切的人;一個即將離職的人,說真話,也許引起的是反思,企業就是這麼正常而又非正常地運作。

今天說身邊的人才不是人才,有些許的悲涼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知人善任,更重要的是,人才無處不在,也許就在你身邊,他們是你挑出來的,選出來的,培養出來的,最終也是用出來的,不用你永遠不知道,不放權用你更不知道。石頭如果沒有經過打磨,它也許永遠是塊石頭,經過打磨也許就是一塊玉,所謂「玉不琢不成器」。木頭不雕琢,它永遠是塊木頭,雕琢後它就是龍,就是鳳,就是文化,就是文物。人才就在身邊,要善用之。老闆要懂得授權,更要善於放權,對於下屬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讓你的下屬,樂於建議,敢於講真話。老闆要懂得團隊人才結構,優勢互補,揚長避短,懂得人員內部制衡,像政委與司令,二者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約。企業成敗,不要怪誰,要怪就怪決策的人,執行層沒有錯,錯了也是決策者的錯,選錯人用錯人的問題在自己。老闆大可不必像蔣一樣去籠絡屬下,屬下是按章辦事的人,不是用來籠絡的,他的能力來自於你的授權,你把他當什麼人,他就是什麼人,他的忠心來自於他的職業道德,他無需忠於你,他忠於他的職業,他的崗位。不要讓感情代替機制,感情只能維繫在表面,看上去很融洽,愛情拴不住婚姻的年代,感情不能完全拴住一個人的心,不能拴住一個人的人品,一個人的本性。做一個感動屬下的老闆不難,找一個感動你的下屬不容易,記住:做一個感動員工的人,不如做一個體貼員工的人。蔣介石常用感動換忠心,很多嫡系對他忠心耿耿,正因為如此,不是嫡系的關鍵時刻就會反水。老闆不需要親信,有多少親信就有多少人背棄,親信最後會扼殺你的智慧,扼殺你的事業,你只有下屬,只有你的體制,要知道,你有一個親信,就會有十個賢能疏遠你。耳聽八方言,自己拿主見。你擺不平的時候,不要臨陣換人,你把下屬當人才時,你的下屬就真正成了人才。不要自以為是,越級插手,自己打亂自己的管理體系,這樣你整倒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身邊的人才不是人才

書名:二十年目睹管理怪現狀

作者:王家有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36.8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江南是如何一步一步佔據春的魂魄的
三人行,必有一個大嗓門

TAG:書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