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輕易對孩子說這三個字,我們需要這樣做……

不要輕易對孩子說這三個字,我們需要這樣做……

GIF

「熱 愛 寫 作 療 愈 的 小 伙 伴 都 在 這 里 」

文 | 一葉菩提· 主播 | 大可

01

「寶貝,回家吃飯了!」「再玩一會兒」

「快點兒,太晚了。」「就一小會兒」

「1」,媽媽有些不耐煩,大聲地喊道。女孩就抬起頭來,眼睛有些緊張地盯著媽媽,神情有些怯怯地。「2」,女孩迅速地從滑梯上下來,跑到媽媽身邊,很不情願地跟著媽媽往家走去。

「你家孩子好聽話呀!」旁邊有家長羨慕地說。

女孩媽媽有些得意,「孩子從小就要立規矩,不能太慣著,否則大了就不好管了。」

你是否對這一幕有些眼熟?又是否或多或少地用過類似的手段?在孩子磨蹭著不想睡覺時,在喊了無數遍才肯背上書包出門時,在歇斯底里地催他做作業時……

開始,你覺得效果顯著,立竿見影。甚至剛剛喊「1」,孩子立馬就行動起來。但是,你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喊完「2.8、2.9」,他都無動於衷。於是,你氣急敗壞,喊完「3」的同時,你的巴掌同時落了下來。

這時候,孩子先是嚇呆了,接著就會反抗。性格強的會大吵大鬧,弱一些的就會「曲線救國」,變得越來越磨蹭,越來越拖拉。

02.

曾經看過一個很火的視頻,叫《媽媽之歌》,是美國喜劇演員安妮塔.蘭弗洛根據自己的經歷寫的。她是3個孩子的媽媽,經常被磨蹭的孩子弄得焦頭爛額。有一天她靈光一閃,就有了這首聽起來讓人忍俊不禁,又會心一笑的歌。

整首歌的內容就是一個媽媽急切地催促之聲,「快呀,快點兒呀,不然就來不及了!」還有我們極為熟悉,幾乎每天都在重複的場景:「起床!起床!快起來,快起來,快去洗臉,快去刷牙……」

在感嘆普天下都是同一個媽媽的同時,我們不僅要反思,是什麼讓那個可愛的小不點,變成了現在那個拖拉,時時對你有抵觸情緒的小孩?

變得不是孩子,其實是我們自己。孩子小時候,我們都有極大的耐心。最常說的就是「你慢著點」。吃飯慢點,別噎著;走路慢點,別摔著;慢著點跑,那麼著急幹嘛……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語氣變了呢?大約是從送幼兒園開始吧。因為需要趕時間,因為對孩子有了更高地期望,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做得更好……

我們不停地催促孩子,甚至不惜動用「123」的高壓政策,希望孩子順從我們的意志,變成我們希望的樣子。

尤其是進入小學以後,我們變得敏感、焦慮,總拿孩子與別人比較:「為什麼你沒有人家那麼出色?」而不是捫心自問:「人家的家長到底是怎麼做的?」

我們的控制心理佔據了上風,忘記了孩子原本的樣子,只記得了我們想要的樣子。

03.

其實,多數情況下,我們只是發泄了自己的情緒,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有時還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

有一次路過窗邊,聽到一個家長大聲地吼著:「你腦子裡塞了棉花嗎?講了這麼多遍你還錯?」

突然想起一個網友講過的事,小時候她特別害怕媽媽給她講數學題,感覺就是媽媽的聲音放大了一百倍,然後只是把題再念了幾遍。但她覺得還是不會呀,就是不會呀!之後就覺得被媽媽那種聲音嚇得腦子直接短路了,本來會寫的數字也會寫錯。

更糟糕地是,現在她自己開車媽媽不能坐在邊上,因為媽媽坐在那兒一直嘮叨,兒時種種不安的感覺瞬間上涌。僅有的兩次事故發生,都是媽媽坐在旁邊。

我們當初一定沒有想到,那一聲吼叫在孩子心裡留下了那麼大的陰影。大人在一個不能反抗的孩子面前咆哮著,絲毫不加控制,孩子驚恐帶淚的臉後面,是深深地傷害和不知所措。

你以愛的名義控制了孩子的生活。孩子失去的是成長的能力,不管是獨立生活的能力,還是思考的能力。

適當放手,慢慢讓孩子自己掌控生活的節奏,不要越俎代庖,橫加干涉。從心底里相信孩子能行,你自己才會輕鬆,才會走出控制的心理怪圈,孩子才會成長。

04

我們需要做的是和孩子「共情」。跟孩子在情感上發生鏈接,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然後客觀地看待出現的問題,你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丹尼爾?西格爾在《去情緒化管教》一書中,曾就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提出了神奇三連問:一、為什麼我家孩子是這種情況?二、此時此刻,我想教會他做什麼?三、該怎樣效果才最好?

孩子出現狀況時,不要急於去批評孩子,而是先捫心自問這三個問題。這樣你就能冷靜下來,看到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到相應的對策,而不是控制和吼叫。

還拿上面吼孩子腦子塞了棉花的家長說事。如果這位家長能做到三連問,先弄清孩子為什麼不會,是確實太難了,還是牽扯到以前就有漏洞的知識點,亦或是今天確實太累,腦子本來就不轉彎?

如果是因為以前的知識就有漏洞,就教會孩子如何查漏補缺,然後再講解現在的問題,孩子就容易明白聽懂。而不是自以為講得明白,其實孩子云里霧裡,孩子沒弄懂,自己的肝火卻蹭蹭地上來了。

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控制和吼叫,這才是我們要做的。

長期地控制只能讓孩子喪失自信心,要麼產生自卑退縮心理,要麼變得極端叛逆。而這,都不是我們當初想要的。

放低姿態,平視孩子。提高底線和邊界,降低對具體事物的管制,把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交還給孩子。只要你不去擾亂,每一個孩子都有很強的內生力量。

人生,只有自己才是主角!

為報答寫作療愈後台勤奮的小蜜蜂們以及廣大忠誠讀者朋友們,寫作療愈發起了一期有趣的活動,送來一大波福利,歡迎您前來領取(詳情請往下戳↓)

--end--

圖片 / 來自網路

本期主編 / 菩提軍

本期點評 / 鳳七顏,kate,驀然回首

如需轉載,請與我們聯繫

作者|一葉菩提,熱愛文字,喜歡簡單隨意的生活,期待餘生能執筆走天涯。

美編|菩提軍,為人師表,感性做事,閱讀,寫作,畫畫,彈琴。喜歡隨心所欲,但求問心無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寫作療愈 的精彩文章:

散不去的煙味
汶川地震後十年,銘記你成了我的執念

TAG:寫作療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