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把私人美術館建在田頭籬畔

他把私人美術館建在田頭籬畔

劉奇,

墨莊後裔。

他幼年時開始畫畫,至今已是五十餘年。

從別人眼中的天才少年,到如今成為活躍在畫壇的優秀大寫意畫家,劉奇將周圍的事物注入自己的情感與人生哲理,讚頌生命的大美。

他的國畫作品連續數年成為收藏圈中炙手可熱的藝術佳品,供不應求。人們都在默默關注和品味他的樸拙之韻、大氣浩蕩。

他與家人也在城市邊緣,享受著自己的桃源生活,不追求奢華但愜意得令人羨慕。

他說,

建築和園林搭配與我畫畫一樣,

講究對比,形成節奏。

處理好相互間的關係,將變化融入統一之中。

這樣產生出來的氣韻,

讓人感到愉悅和舒服。

建設中的墨莊美術館

劉奇先祖,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墨莊記》中記載的劉公,楚元王劉交之後。劉公為官清廉,去世後千卷藏書傳家,故稱之「墨莊」。其子孫以「墨莊」為堂號,謹遵祖輩教誨,讀書明智,名人輩出,成為世人美談。

劉奇說,作為劉公後裔,又以筆墨為一生追求,我的美術館取名「墨莊」再合適不過了。將不同時期的作品在美術館中依次呈現,這不僅便於我反覆推敲體會,更能讓我和同道友人進行藝術交流時吸收更多的養分,取得更大的進步。

墨莊美術館與劉奇的問荷軒毗鄰相依,其建築同為白牆灰瓦的江南民宿風格。屋旁多種有翠竹、蕉葉、荷花,大氣典雅卻不華貴,彰顯返璞歸真的自然風貌。

美術館前的那一方水塘,這個季節正吐露著沁人的清香。綻放的朵朵蓮花,如同翩翩起舞的少女一般,在鮮綠叢中隨風搖椅。一座拱橋像玉帶系在水塘兩畔,劉奇為其署名「慕蓮橋」,足以流露他對蓮花的無上喜愛,心境也在這一池蓮花中得到洗禮。

慕蓮橋旁,有一座拜月台。

劉奇常與好友一同登台舉杯,邀明月相伴,觀星河浩瀚。

這裡沒有城市街道的燈紅酒綠,唯有一輪皎潔皓月與星光點點。

漫步拜月台,陣陣樂聲從不遠處的笛園飄來。

劉奇的父親,他出生於祁劇世家,竹笛洞簫是打小練就的本事。笛園中常有他悠揚的旋律,正是這從祖輩傳承的藝術基因,讓劉奇的繪畫藝術與眾不同。

劉奇常說,他的繪畫與生活都是在修得一顆寧靜安詳之心,遠離世間凡俗之事,便能真正感受生命的意義。

南方多雨水,每當雨滴敲打出的聲響形成樂章,劉奇的心便陶醉了。他喜歡寧靜,雖外形粗獷不拘,但南方人細膩的特質,讓他更容易發現身邊流淌的動人情節。於是在他營造的天地間,便有了隨著晚風飄落的桃花,朝露中慢慢綻放的新荷,細雨中一窗嫩綠的蕉葉,夏夜裡傳入夢中的蛙聲……

《細雨魚兒出》

《江南三月雨如煙》

《閑里寫竹三千桿,桿桿墨竹報平安》

《居高聲自遠》

《一生志在搏蒼穹,雲岸老松暫棲身。

敢對青天翻白眼,不入紅塵會綠禽》

將美術館建在田頭籬畔,不僅能讓劉奇更貼近自然,為其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與感悟,更是他在人生歲月中領悟與想要的生活方式。設計建造一座鄉間美術館並不難,修心於塵世之外,才真正需要勇氣與智慧。

— 完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莊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墨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