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勝者強二十五、古雅拙厚 書法巨擘

自勝者強二十五、古雅拙厚 書法巨擘

【連載】

旭宇書跡

自勝者強

——《老子》讀後悟道之二十一:強大主觀能動性

□郗吉堂旭宇

在一定語境下,稱《老子》是中國古代一本極好的社會學著作一點也不過分。不說全書對社會的認知與解剖,單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這段話,就讓你不能不佩服它對人的精神存在的把握與界定精妙至極。

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就大力提倡在共產黨內開展積極的批評和自我批評,以提高黨的戰鬥力。

當代書畫家們,在社會寵愛我們,不再願意對我們做出批評的時候,我們應該像毛澤東同志所倡導的那樣,勇於自我批評,至少在藝術上如此。更應像《老子》所述,先行「自知」,再行「自勝」,以利進步,以利藝術提高。

何為「自勝者強」?就是批評自己,找出缺點,戰勝缺點,不斷「脫殼」,不斷進步,不斷提高。什麼叫「脫殼」?十幾年前筆者(旭宇)講,書畫家在藝術上的進步與提高,就像「蟬蛻」一樣,脫去舊殼,提高生命體的品級,羽化成為一隻會鳴能唱的「蟬」。筆者(旭宇)講了這句話十幾年,這句話也是自己幾十年的自律與心得。

我們相信,我們的藝術家,我們這個時代的書畫家(其實任何時代的書畫家都是這樣),誰也不能說自己走到了藝術的巔峰。從個人角度來說,是可以這樣說的,但從社會與歷史的角度是不可這樣說的。就是王羲之的書法也不能說那就是書法的最高標準、最後尺度,不然,顏真卿怎麼說?蘇黃米蔡怎麼說?所以,書畫之事,史上沒有不可逾越的「紅線」,也沒有不可逾越的頂峰。這就是文化與藝術的特性,也是屬性。所以,進步就是歷史對文化的新要求,就是社會對文化的新期待。這就為一代又一代的書畫家提出了永遠解答不完的新命題。所以,儘管我們做出了新努力,我們仍然有許多沒有思考的、沒有解答的理論與實踐上的新課題。因為生活總走在我們前頭,所以我們在藝術上永遠有學不完的新知識,感受不盡的新衝動。處在奔湧向前大潮中的書畫家們,能發現自己的不足,那是最聰明的人。能作自我批評的人,是真正進入了聰明之道。能虛心靜聽別人批評的人,也不是簡單之人,也是入了聰明之道。齊白石六十歲變法,那就是自勝。自勝者強。齊白石則是自勝者強。王羲之也是自勝者強,在他那個時代,書法名家比比皆是,他變眾人之法,變時代之法,為中國書法帶來了嶄新面貌,帶來了新時代從筆法到結字法的變化,以新氣象滿足時代需要,很是了不得。近人林散之也是自勝者。但墨守成規的人是不能成為最後勝利者的,因為他們重複過去,沒有開闢新時代。精神存在也是這樣,且不說推陳出新,即使繼承傳統,也不是重複歷史。因為歷史從來不會重複。試圖重複歷史的人,其實落後了社會生活,落後了時代。這些人不明白,歷史已在似曾相識中滾滾向前,已是一個新面貌了。

藝術需要創新。藝術永遠是年輕的事業,是年輕人的事業。老年人也可置身藝術創造之中,但心要年輕,要有年輕人的心。

不斷戰勝自己,才能攀上高峰。

自鳴得意,自以為成功,結果是不成功。盲目樂觀不行,盲目樂觀之時,高興之時,得意之時,一轉身就發現麻煩來了,讓你煩惱,讓你苦不堪言。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有判斷力,要勇於戰勝自己的弱點、缺點、不足。怎樣戰勝?就是筆者(旭宇)多次說過的,一是要學習,二是要勇於「蟬蛻」。「蟬蛻」很痛苦,但要忍痛堅持,痛苦過後是難以名狀的愉悅。

人一生中需要多次戰勝自己,需要多次更新自己的觀念。戰勝自己的情性,戰勝自己的自尊自愛,靠多讀書、多思考,靠認識提高,靠自知之明。毛澤東說過,人貴有自知之明。可見自知之明來之不易,是雅識,不是俗見。有了自知之明,可以明辨是非,可以發現缺點,可以發揚優點,這很重要。當然,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不過,不要緊,自己做不到,可以求得別人指導,通過學習,通過切磋,會逐步提高的。唐人詩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要靠別人背著上樓,要自己一步步走上去。這有一定難度,但要迎難而上。不然,上不了最高樓,就窮不了千里目。

要想永葆藝術青春,就要戰勝自己。

藝術無終點。

祝嘉傳

二十五、古雅拙厚書法巨擘

□林尤葵

祝嘉的書法為其理論所掩蓋。其實他的一生著述之餘臨帖,臨帖之餘,讀書著述。書法理論與書法創作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對碑學的研習與領悟,對碑與帖融會的實踐成果,使他和當代書家如弘一法師、沙孟海、王遽常等人一樣傑出。正如楊吉平在《中國書法100年》中說的:「20世紀,書法如祝嘉先生這樣耐人尋味者,不過十數人而已。」下面就祝嘉的書法形成原因及成就進行簡要分析:

一、祝嘉書法形成因素

(一)立志做一流書家。祝嘉和他的妻子曹孝文說:「昔楊惠之與吳道子同學張僧繇畫,巧藝並著,道子聲光獨顯,惠之乃焚筆硯而專事塑像,遂獨步千古。吾儕於學,亦常如是,立志勿作第二人也。」

(二)臨遍百家,熔鑄碑帖。勤奮和長壽也是成功的保證,祝嘉自幼受父親影響,耳濡目染埋下癖好書法的種子。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浸淫書藝,祝嘉執著、精謹,對古典書法廣采博收。據祝嘉九十歲前後所述:其臨過一百遍以上的,自商代一直到清,一共一百五十種以上,篆、隸、楷、行、章草、今草各種字體皆有。最喜歡臨《散氏盤》《石門頌》《張猛龍碑》《蘭亭序》等。

(三)博學高鑒。他妻子曹孝文說:「乙秋(祝嘉字)喜研書學金石學,於四部之書,無所不觀,曰:『非讀破萬卷,不足以語此也。』」祝嘉淵博的知識,使他從事書學理論的研究、著述,書法藝術的學習、創作、教育等左右逢源。

祝嘉在三十多歲時顯示出獨特的鑒賞力,批評康有為的書法習氣較多。又如他質疑康有為未在《廣藝舟雙楫》中論及何紹基書法,說:「何紹基由魯公以上追秦漢六朝,所取極博,功候殊深,當為第一流書家,康氏論不及之,何也?」同時祝嘉對自己早年學何紹基感到後悔,花了10年才把何紹基的習氣去掉。這正是其第一流眼界的體現,一流的書家存在缺點是正常的,藝術總是遺憾的,也就是這個道理。再說應取法乎上,因何紹基書法個性太強,學之容易沾染習氣,不如學其所學來得高明。

(四)集大成者的用筆法——全身力道法。「全身力道法」是祝嘉在書法實踐中對古代筆法綜合的結果。這也為他書法登峰造極打下了基礎。

(五)獨立的人格、高尚的品格。陸達節1936年為祝嘉《愚庵書話》一書作序,說祝嘉性孤高不受人憐,於書法可謂造次顛沛必於是矣,且經常整日不得食,仍然不屑嗟來之食。而對書法這門國粹卻懷有深情和大愛。其非僅欲以一藝傳也,可謂「士先器識後文藝」也。

二、祝嘉的書法發展大概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30歲以前,此階段祝嘉儘管尚未接受張叔仁的包康碑學思想,但受父親的教導和個人興趣的驅使,自兒童開始對顏真卿、趙孟頫、何紹基等書家進行學習,長達20年,已打下堅實的基礎,但無個人面目。

第二階段30至60歲,此階段接受包康碑學思想,力辟「書性」說,刻苦學習古人碑刻,並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作品達到沉雄渾厚的境界。

第三階段60至89歲,遍臨百家,融會貫通,個人風格成熟,作品古拙蒼厚。

第四階段90至97歲,耄耋之年,祝嘉心無物慾,此階段作品用筆已經由實返虛,技法上已由熟返生,達到返璞歸真、一派天機的境界。

三、祝嘉書法的成就

祝嘉寫字用長鋒羊毫、濃墨。他的書法力透紙背,由於墨濃故黑亮,神采逼人,總的來說,祝嘉晚年的書法,已融會諸體,貫通百家,如蜜蜂釀蜜,蜜成而不知其所采之花。其篆、隸、楷、行、草皆結體緊密,古雅拙厚,老辣蒼潤;其筆墨莽莽蒼蒼,無不骨重而神凝。

祝嘉的章草最具創意。古拙、渾厚、靈動,別具面目。祝嘉晚年浸淫《出師頌》《月儀帖》,常置於案頭,反覆研習揣摩,所臨上千遍,又兼取《秦漢簡牘》,以增其靈動。從祝嘉之章草發展軌跡看,其章草對我國當代書壇貢獻尤大。祝嘉以漢隸和北魏筆法入章草,創造出一種線條古拙蒼潤而風神超邁的章草書風,觀之往往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為章草大家,與王蘧常不相伯仲,各有千秋。

祝嘉的書法,如蜜蜂釀蜜,如蛹化蝶,融魏碑、章草、篆隸為一體,耄耋之年的作品一派天機,達到從實返虛的化境,古拙、靜穆、蒼潤。筆者曾在《學書札記》(2008年12期《中國書法》)篇中比較他的書法時說:「康南海書如大海揚波,時顯輕率,然終有大海不測之深。祝嘉書如老樹著新芽,愈老愈嫩。弘一書如千年古井,一味沉靜。林散之書如萬歲枯藤,蒼潤鬱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書畫天地 的精彩文章:

深根固柢 長生久視之道十六、心憂書法 奔走呼籲
跨海傳承——郭春甫、劉文隆、韋仰哲書畫聯展

TAG:書法報·書畫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