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世紀60年代,紅衛兵挖開名將墓,考古學家看後:被史書騙300年

上世紀60年代,紅衛兵挖開名將墓,考古學家看後:被史書騙300年

明朝末期,後金(即後來的清朝)屢屢侵犯明朝,此時的明朝奸臣當道,致使與後金的作戰勝少敗多。這時期有一名優秀的將領,在抗金的戰鬥中屢立奇功,最後卻被魏忠賢勢力卻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落得個凌遲處死的下場。

更讓人嘆息唏噓的是,百姓受魏忠賢蠱惑,在他死後,爭先恐後搶食他的肉。他就是在曾武俠小說家金庸的小說《碧血劍》中出現過的,抗清名將袁崇煥。

他的老對手,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稱讚袁崇煥「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後來的乾隆皇帝讚歎道「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終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磬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

據史料記載,袁崇煥一生都在兢兢業業的抗金,深受軍民愛戴,然而令人唏噓的是,行刑處死袁崇煥時,老百姓受魏忠賢蠱惑,竟然爭先恐後的搶食「叛徒」的肉。到了最後,袁崇煥完整保留下的只有一顆頭顱,被忠心耿耿的手下佘氏冒死偷走,埋葬在京城的義園之中,也就是今天的廣東省崇文區的袁崇煥祠,在佘氏族人的世代守護之下,一直保留至今。

到了文革時期,紅衛軍以破四舊的名義拆除了年年受人祭拜的袁崇煥祠。當時有流言稱祠里埋有一顆純金的頭顱,於是紅衛軍就想找到這顆頭顱,但是他們沖入墓室後卻一無所獲。後來考古學家聞訊趕來,雖然非常震驚,但是也沒有辦法。經過專業的發掘後,考古學家並沒有在墓中發現任何關於袁崇煥頭顱的東西。難道歷史記載是錯誤的?難道這個祠里什麼也沒有嗎?

其實確實是歷史記載的問題,朝代更迭時期,歷史記錄的十分混亂,而且也會出現遺失損毀等問題。在明末人張岱的《石匱書後記》中這樣記載,說袁崇煥被凌遲處死之後,首級被「傳視九邊」。因為當時袁崇煥被判的是大罪,「傳視九邊」是聖旨中著重要求的,所以應該是被嚴格執行,被偷出來這種行為發生的概率不可能發生。丟了可怎麼交代嘛,給全國人民看自己的頭?

這樣推理的話,所謂的袁崇煥祠,只不過是佘氏及其後人的善意謊言。因為他們作為袁崇煥身邊的人,知道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保衛國家,雖然騙了世人300多年,但是為了一代良帥的清白也是值得的。因為流傳下來的是袁大將軍不朽的愛國精神,而不是易朽的肉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心可法 的精彩文章:

靖康之恥時金朝提出,要北宋行「牽羊之禮」,皇后聽到羞愧自殺
朱元璋定下祖制:太監干政者斬!為何太監干政泛濫?與他關係最大

TAG:史心可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