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09萬台新能源汽車誰來消化?產能嚴重過剩,未來路在何方?

609萬台新能源汽車誰來消化?產能嚴重過剩,未來路在何方?

近日,國家發改委向有關部門就《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集意見,計劃替換《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關於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還有已經制定執行了14年之久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2004年出台,2009年微調)。

從2017年的情況看,乘用車共銷售247183萬輛,同比增長僅有1.40%;新能源乘用車556393輛,同比增長69%;其中,純電動車全年累計銷量448820輛,佔新能源車總量的81%。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了轟轟烈烈地新能源車造車運動。「造車新勢力」不斷湧現,且在政策的扶持以及「咖啡法則」的影響下,幾乎所有的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線。

另據《新能源汽車藍皮書》(2017)透露,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企業目標(包含傳統汽車企業以及新勢力造車企業)的產能將達到609萬台左右,相比2017年的55.6萬台將大幅增加。

眾多新勢力造車企業蜂擁而至,讓本來競爭就已經非常慘烈的汽車市場更加激烈。

汽車的研發製造是非常困難、複雜的,汽車也被稱為國家工業實力的綜合體現,沒有資本、沒有技術的企業如何設計、製造?如何能做成車、做好車?一部分新造車企業水平底下,甚至連汽車設計、生產、測試的經歷都沒有,這些非常有「勇氣」的企業硬著頭皮直接上,導致了未來在多方面有著不可把控的風險。

國家相關部門顯然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並在總結過去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逐步完善新的新能源汽車政策。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政策的改變非常及時,從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到提高新能源汽車製造的門檻,這一改變也會解決很大一部分問題。從資本、市場層面上來看,這樣的改變降低了汽車產能過剩以及資本消耗的風險;從消費層面講,這種導向可以進一步優化市場產品;從汽車產業發展角度來講,維護了產業的健康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邱選車 的精彩文章:

TAG:老邱選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