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罪犯搶劫3億日元,警方束手無策,市民爭相庇護,為什麼?

罪犯搶劫3億日元,警方束手無策,市民爭相庇護,為什麼?

案情回顧

19686年12月6日,在日本,時任日本信託銀行國分寺支行的總經理收到了一封恐嚇信。在這封信中,犯罪分子威脅說,銀行必須派一名女職員在第二天的下午17時將300萬日元送到指定地點,否則,他就要炸掉該經理的家。

收到恐嚇信的總經理立馬報了警,按照犯罪分子指定的時間,警方派出了五十多個警察守在經理家附近。可是這一天,犯罪分子並沒有露面,這次恐嚇也被當做一場惡作劇而不了了之。

就在恐嚇信事件發生的四天之後,也就是12月10日,這天上午發生了一起重大的現金搶劫事件,信託銀行的運鈔車被犯罪分子劫走,造成了三億日元的損失。

當時是12月10日的早上九點半左右,信託銀行派出了一輛運鈔車前往東京芝浦電器府中工廠,運鈔車上裝著將近三億日元,這些錢是芝浦工廠工人的年終獎,他們被分別裝在三個保險箱中。

就在這輛運鈔車經過府中市榮町學苑路的時候,一個騎著摩托車的「警察」突然冒了出來,這名「警察」伸手將運鈔車攔下之後,走到運鈔車司機跟前「我們剛接到通知,義正詞嚴地說道:「我們剛接到通知,你們銀行巢鴨分行行長的家被人放了炸彈,上級指示,你們這輛車也有可能出現了問題,我現在要例行檢查一下!」

因為之前發生過恐嚇信的事件,運物車上的人對這名「警察」說的情況深信不疑,被行立馬走下了運鈔車,讓這名「警察」進行例行檢查。

輕輕鬆鬆上了運動車之後,這名「警察」並沒有做什麼例行檢查,而是引燃了藏在自己身上的煙霧彈,並對著外面大叫:「不好, 要爆炸了,周圍的人趕緊逃啊!

這名「警察」的聲音剛落下,負責押運鈔票的人員就立馬丟下運鈔車跑了。他們邊跑還邊在心裡讚歎這名「警察」的勇敢和果斷。

可是,不久之後,回過神來的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們似乎預感到了事情不妙。等他們再回到運鈔車現場的時候,之前攔住運鈔車的「警察」和運鈔車同時失蹤了。

犯罪現場

這起事件發生之後,整個東京市都進入了緊急警備的狀態,全市的所有警力均被分散部署在市內的各個重要場所,對可疑的人和車輛進行細緻的盤查。可惜一整天過去了,他們並沒有發現什麼有價值的線索。

其實,犯罪嫌疑人早在中途就換了運鈔車,曾有目擊者證實,在案發前的兩天,有一輛紅色的卡車停在一片小樹林里,後來這輛車替換了押送三億日元的運鈔車。可見,犯罪嫌疑人很早就做好了各種打算。

小樹林里的紅色卡車

在盤查沒有進展的情況下,警方又將破案的關鍵放在了當時的案發現場。開始的時候,警方是十分樂觀的,因為犯罪嫌疑人在現場遺留下了大量的作案工具,有120多件物品,警方相信,這些物品一定可以給他們提供破案的線索。

很可惜,之前警方的估計過於樂觀,因為留在犯罪現場的作案工具要麼是很早之前就被盜的物品,要麼是在市場上有大量生產和販賣的物品,經過長時間的調查和分析,這些東西對破案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比如,犯罪嫌疑人在攔運鈔車時所使用的摩托車是在搶劫事件發生之前的一個月被盜的,這輛摩托車是雅馬哈,摩托車的顏色本來是藍色的。

犯罪用的雅馬哈摩托車

只是被人用油漆塗上了警用摩托車的顏色。其實只要押運鈔果的司機仔細觀察,就知道,當時的警用摩托都是本田產的,根本就沒有雅馬哈,很可惜,在緊張和害怕的狀態下,人們失去了最基本的辨別意識。

留在現場的鴨舌帽。這頂鴨舌帽被認為是犯罪嫌疑人的物品,本來警方可以通過提取和分析這頂帽子上的汗液來查明犯罪嫌疑人的血型,可是,由於取證的警察過於樂觀,他們爭相或著這頂帽子相互取樂,最終導致無法提取證物。

同時,這頂帽子是由立川市一家帽子店生產的,這頂帽子一共被賣掉了54個,警方後來只追查到了36頂帽子的買主,還有18頂帽子下落不明,帽子的線索也到此終止了。

還有被放在假警用摩托車後面的餅乾盒,犯罪嫌疑人用這個餅乾盒來冒充警方常用的文件盒。其實,日本警察所用的文件盒在普通的摩托車店都有出售,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要用餅乾盒來代替,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警用摩托車並不熟悉。同時,這種餅乾盒在當時市場上很常見,據估計,它的銷售量為三萬個,根本無法追到來源,或許這個餅乾盒的存在,只能代表犯罪嫌疑人可能喜歡吃甜食。

同時,警察還發現了犯罪嫌疑人在現場所用的煙霧彈、磁鐵和報紙等。可是這些東西也都是日常生活中特別普遍的東西,對案子的調查根本沒有任何幫助。

最後,警方還公布了被犯罪嫌疑人搶劫的2000張500日元鈔票的號碼,希望民眾一發現這些鈔票就立馬報警。可是自被劫那天起,這些鈔票就沒有在市面上流通過,它們就像石沉大海一樣, 永遠沒有了消息。

值得提的是,在警方的調查過程中,曾經有11萬人被列入了犯罪嫌疑人的名單之中,更有多達17萬的警察協助調查。在當時的犯罪現場周圍, 警察甚至實施了逐家逐戶的家訪,可惜依舊沒有得到什麼有用的線索。

最後,針對信託銀行的損失,日本的保險公司對其進行了理賠,為了不失自己的信譽,信託銀行在案發後的第二天照例給府中工廠的工人人送來了年終獎,沒有讓辛苦工作的工人在這次搶動事件中成為受害者。

與此同時,通過這起明目張胆的搶劫事件,日本企業的高層意識到使用現金髮放工資和獎金是非常危險的。所以,自此之後,他們統統採取了銀行劃賬的方式。而銀行方面也加強了現金運送的安全措施,並增加了安保人員。

1968年的這起三億日元被搶劫事件成為了當時搶劫犯罪涉案金額最高的一次,由於一直未被破獲,這起案子就成為了日本犯罪史上有名的一樁無頭案,即在1975年的12月10日時,這起案件超過了刑事訴訟的時效年限(7年);在1988年12月10日,這起案件超過了民事訴訟的時效年限(20年)。

值得提的是,在警察偵破該案的過程中,曾有無數個人被列為懷疑對象,以下一些人曾經被重點懷疑過,但是最終因為證據不足,他們未能被繩之以法。

重點嫌疑人一:立川組的少年小頭目——小S

小S

立川組在當時的日本立川市很有名氣,它是一個盜竊車輛的少年團伙,當時立川組的小頭目——小S只有19歲。 他之所以被列為重點懷疑對象,是因為現場發現的摩托車的痕迹和他偷車所用的方法產生的痕選非常吻合,同時,小S非常熟悉案發地的地形,並且他在案發之前曾經向別人提起過要搶劫銀行的運鈔車。

案發後,警察曾經到小S家裡專門調查過他,可是小S在當年的12月15日服毒自殺了,沒有人知道他服毒的原因。

警方後來讓押送鈔票的銀行職員來對小S進行辨認,他們表示小S很像犯罪嫌疑人。警方後來還以小S的容貌做了犯罪嫌疑人的模擬像。

可是,儘管小S身上有重重的疑點,但是也有很多與證據不符合的地方,比如,血型不符。警察最後通過恐嚇信貼郵票處的唾液夜分析出,犯罪嫌疑人的血型為B型,而小S為A型。

還有就是在恐嚇信發出的那幾天,小S正在勞教所,不具備作案的條件。

重點嫌疑人二:同性戀者K

最後,警方排除了小S作案的可能。同性戀者K是小S的朋友,他不是立川組的成員,對他的懷疑是因為他一直在說假話。他告訴警方,自己和小S是在案發的20天前認識的,但是警方在他家裡發現了夏季時候K和小S的合影。同時,在案發的一年之後,K曾經移居國外,回來之後卻變得十分闊綽,在日本買了數幢別墅。但是,警方後來專門去了國外,對K的資產和背景進行了調查,發現K的發跡是因為在國外找到了有錢的靠山。因為再沒有其他證據證明K的犯罪嫌疑,所以,他最終也被排除了。

重點嫌疑人三:府中市的司機K

府中市的司機K當時25歲,由於職業的關係,他對周圍的地形很熟悉,之所以懷疑他,是因為他寫給朋友的信和當時發給銀行經理的那份恐嚇信的口吻很相似,同時,這位司機的血型為B型,容貌和模擬圖像有幾分相似。

由於警方在接受新聞記者的採訪時,不慎將懷疑K的想法透露給了媒體記者,第二天,各家媒體爭相將K是犯罪嫌疑人的事實報道了出來。警方的懷疑和媒體的報道對K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K不僅因此失去了工作,而且還因為受到歧視而需要不斷調換工作。最終,在2008年的時候,因為受不了這種壓力,K選擇自殺,成為了三億日元搶劫事件中的唯一受害者。

重點嫌疑人四:某公司職員P

某公司取員P曾經在三億日元搶劫事件發生之前,1955年用美級的手段搶動過千代田區家銀行的運鈔車, 不幸的是,P的陰某沒有得道,他被捕入獄了。

警方之所以懷疑P,是因為P在當年出獄的時候,曾經宣稱自己要干成一樁大事,並且在三億日元被搶劫之後,P也曾大肆買進土地和進口車,

同樣的,警方對P的資產也做了調查,最終確定P的資產是通過房地產生意的合法收入,他們最終排除了P的嫌疑。P之後移民去了夏威夷,並在那裡病死。

除了以上這些重占嫌疑人之外,後來還陸陸續續出現了一些自稱是搶劫犯的人,這些人要麼是為了出名,要麼是為了詐騙,總之,經過警方的調查,這些人均不是真正的犯罪嫌疑人。

那麼,搶劫三億日元的真正搶劫犯到底是誰呢?恐怕這會成為一個永久的秘密。

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學家指出,大多數搶劫犯心理往往很脆弱,他們在遭受不幸打擊之後,會心理失衡,當無法通過正當途徑出人頭地的時候,他們就會用搶銀行的極端手段來實現所謂的「自我價值」在所有搶劫案件中,搶劫銀行佔到了2.4%。一般來說,銀行搶劫案的破案率還是比較高的,其中60%的案件會被偵破。這個破案率僅次於謀殺案的破案率。但在銀行搶劫案中,損失的金錢被追回的可能性很低,就像三億元被搶劫案,儘管日本的銀行方面已經公布了被搶劫現金的編號,但是這些被搶劫的錢一直沒有在市場上流通過,那麼追回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一般來說,銀行搶劫案發生的時間是在周五,因為在許多國家,周五是發放薪水的日子。這個時間,各大公司需要向銀行的各個支行支取大量的現金,這個規律讓許多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機。在三億日元被搶去劫事件中,犯罪嫌疑人選中的日子就是銀行往工廠輸送現金的日子,由此可見,犯罪嫌疑人對銀行的工作日程非常清楚,要麼就是長期留意而掌握的規律。

根據對銀行犯罪的統計,在銀行搶劫案中,有大約32%的人使用了槍支,但是實際開槍的情況卻僅僅佔到總案件的2%。在以上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搶劫三億日元的那個犯罪嫌疑人採取的是智取的方式,他假扮成一名「警察」,首先取得了押送鈔票的司機的信任,接著再用釋放煙霧彈的方式迷惑了司機等人,最後順利實施了自己的搶劫計劃。

同時,在銀行搶劫案中,大部分作案人都是單獨行動的,並且大部分銀行搶劫案都是男性所為,他們的年齡在18~ 29歲之間。從三億日元被搶劫的那些重點嫌疑人中,我們可以看出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特徵,即男性,較為年輕,採取單獨行動的方式。

通過對所抓獲的銀行搶劫犯的調查,大多數銀行搶劫犯都是生手,之前並沒有因為搶劫而被判刑的經歷,他們並非像媒體渲染的那樣,是一批經驗豐富和長期作案的罪犯。這些搶劫犯犯罪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需求,如購買毒品等。

儘管三億日元被搶劫的事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可是一提起這個事件,很多人依舊會律律樂道,甚至對當時的搶劫者充滿了崇拜之情。這是因為案子一直沒有偵破,人們得不到一個確定的答案,只能憑藉自己的想像來描述,這就為這起案件增加了許多神秘色彩,或許搶劫者只是一個運氣好的普通人而已!

同時,由於搶劫者的行為沒有傷害大眾,他採取的是非常聰明的手法,這比較容易引起普通人因為長時間的壓抑而產生的反秩序傾向的共鳴。

除了崇拜之外,甚至有人會在警方破案的時候,有意無意地保護犯罪嫌疑人,或者提供虛假的證詞。這一點可以從後續出現的那些假搶劫者身上看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ello心理 的精彩文章:

TAG:Hello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