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考大學是選專業、學校還是城市

考大學是選專業、學校還是城市

原標題:考大學是選專業、學校還是城市


選擇城市是人的二次投胎


考大學是選專業、選學校還是選城市


文/閆肖鋒


本文首發於總第855期《中國新聞周刊》


正值高考季。考大學你是專業優先、學校優先還是城市優先呢?

先說我的排序:城市>學校>專業。我把這個選項發到微博上,得到的答案大致是,大城市的網友選專業或學校,中小城市的網友選城市。原因很簡單,大城市的人本身就在大城市,而中小城市的則要費思量了。


一篇《我為什麼不選蘭州大學而選非985的上海大學?》曾引發類似爭議。蘭州大學,985 名校,專業性很強,學習氛圍濃厚,考研有優勢,但無奈位於西北,經濟低迷,留不住人才。對於搶奪風暴眼的年輕人越發沒有了吸引力。


選擇非一本的上海某大學呢,因為處於潮流風暴眼、經貿高地,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包括大企業校招,能聽大牛講座或世界級音樂會、演唱會,這可比一所大學豐富多了。最關鍵的是,你還有機會去大機構大公司實習、兼職。


如今人才大戰正酣,一線城市難進,新一線城市正興。學IT 不去北京就去杭州、成都,學金融不去上海就去深圳,因為這些城市是行業發展的風暴眼。而在中心城市形成的眼界、視野又會伴隨你一生,影響你的人生晉級之路。


城市>學校>專業,有人會說這是對於社科人文類專業的排序吧,因為需要全球眼界和工作機會嘛。其實對於理工科專業也一樣。誰知道未來科技會把人類帶到什麼方向?「按現行的教育方式,我準保你家孩子,30年後找不到工作。」馬雲這話不是說說嚇人的,阿里不是辦了所「雲谷」子弟學校嘛,專門教授應試教育忽略的美術、音樂、心理等課程。因為你和機器人在同一個賽道上賽跑肯定沒戲,比體力比耐力或比算力你沒有優勢。且未來你將從事何類工種、跳幾次槽也未可知,所以只有開眼界,同時在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弱項上用力。這些非大城市而不能。何況還有世界觀呢,眼界呢?

你是哪裡人,不決定你是誰;你在哪裡讀書、生活,才決定你是誰。


如今,有六成的 80後、90 後都不在出生地學習、工作,「漂」 成為新一代的遷移常態。「漂族」在中心城市歷練甚或成為新市民,就是在國內進行了一次「身份進階式移民」,同時也給這些城市帶來新鮮的活力。


選擇什麼樣的城市,就是選擇什麼樣的生活。關鍵看你的需求, 看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選擇了將來要留下來的城市,這直接影響你的就業、眼界和發展方向。大城市意味著苦拼和高房價,也意味著機會和晉級;中小城市則意味著溫暖、回歸,也意味著停滯、養老。


最近《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引發口水戰。其實你只要把幾個版本的《圖鑑》理解成個人晉級的故事就對了。「漂族」只要啟動內心那台發動機,就再也停不下來了。


關於未來城市化的機會,我提幾點建議。

第一,人口流入迅猛的地方可以重點關注。北京、深圳、廣州、杭州、天津、重慶、鄭州、成都、武漢、上海、長沙、石家莊都屬於過去五年常住人口增長了超過 50 萬的城市。


第二,大城市難進也得進,對年輕人來說,可以先考上那裡的大學再說。對此,北上廣深優先,其次是杭蓉武天。


第三,一座城市的未來要看人口凈流入量,尤其是年輕人口的凈流入量,更準確地說,是年輕、有想法、有夢想的人口的凈流入量。在這點上,沒有哪座城市能與深圳相比。


第四,一座城市的經濟競爭力或發展後勁主要靠年輕人口,接納外來年輕人口成為未來城市規劃的核心。誰能包容「漂族」,誰就能取得未來城市競爭的勝利。所以,未來五年,我更看好新一線城市的發展潛力。

一位雲南朋友的孩子今年參加高考,雲南人都是「家鄉寶」,但我給出的建議還是,盡量去一線城市上學,哪怕以後再到新一線或回老家呢。


選擇城市是人的二次投胎。多投幾次胎才有比較,將來也不至於後悔。


作者:閆肖鋒,本刊學術召集人,趨勢觀察家,著有《少數派》《在大時代,過小日子》


值班編輯:俞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92歲再當總理,這位強人三次將自己選定的接班人拉下馬
美國終於還是對華為動手了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