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門外漢」從零學起 DIY不怕摔的軟陶人

「門外漢」從零學起 DIY不怕摔的軟陶人

陶土象徵著人類與自然的深情,而捏制的手法則體現著獨特的匠人匠心。手工藝是世代傳承的藝術,這大概是我們固有的一種印象,但是津門就有這樣一位手藝人不走尋常路,從「門外漢」開始做出高水平的軟陶人。(圖文/張靜哲 趙士儀 部分圖片由張金財提供)


從零基礎到高水平

張金財學習軟陶出於偶然。在接觸軟陶之前,張金財做了近十年的泥塑和麵塑。泥塑和麵塑都有其局限性,而軟陶這種材質硬度適中,在經過烤制之後便有了韌性,摔到地上都不會損傷,這給保存和運輸帶來了很大方便。張金財介紹,軟陶材料本身帶有顏色,人為調製的空間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專業難度。

幾乎是從零開始,這位「門外漢」的學習過程充滿艱辛。張金財的軟陶作品屬於私人訂製,在他看來,最重要的就是五官要像。起步之初,他曾「做幾百個人頭,才能有一個像的」,一兩點睡覺也是常有的事。天津並沒有專業製作軟陶作品的先例,起步之初沒有可以交流的同道中人,好在無數個想要放棄的瞬間都堅持了下來,才成就了今天的他。


「Q版頭像現在比較流行,」張金財製作的軟陶人頭部略大,表情也略帶誇張,活靈活現又充滿喜感,在他看來,新的手工藝也應該適應時代潮流。張金財曾為不少外國朋友製作了婚慶蛋糕上的人物塑形,穿著橄欖球服、棒球服、帶著寵物、甚至舉著重、跑著馬拉松的情侶,表達著張金財對於新婚夫妻的一種別樣的祝福。

軟陶無需繪製,全部的細節全靠手工拼貼。模擬的睫毛、微小的眼珠,細微之處更加考驗技巧。張金財回憶,他製作過的最複雜軟陶人是一位身著印度傳統服飾的新娘。華麗的衣服,密集的點綴飾物耗費了張金財整整兩天的時間。

有時「客戶」提供的照片也會讓他頭疼。由於訂製陶人常常被當做「驚喜」禮物,一次一個男生想要表白,卻不好意思向女生要照片,於是發給他一張偷偷拍下的照片,張金財笑說,「照片是側臉,而且還是糊的,真的是大部分靠想像了。」


軟陶人一般都是作為婚禮或是壽典禮物送出,因此時間要求非常急迫,張金財只得壓縮自己的時間來滿足需要。張金財最快一天可以做三、四個陶人,十幾年製作了不計其數的軟陶人。但是他也有個小遺憾,就是總也沒抽出時間為家人做陶人作品,「可能我也有點拖延症,總覺得還有機會,」找他訂製陶人的訂單源源不斷,靠手藝支撐生活,張金財說,他能給家人的或許只有陪伴。

看似簡單的軟陶人,蘊含著時間的積澱和很多個日夜的辛勤探索。而每一個軟陶人背後都有著只屬於自己的故事和記憶,在張金財看來,這些是工業化永遠無法帶來的感動。創新對於手工藝來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創新的內容不單單包括技藝,更是手工藝人沉靜內斂的品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津范兒 的精彩文章:

津城木雕匠人 創造有「味道」的神話

TAG:津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