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城市,哪有什麼該不該逃離,只有沒活明白的人生!

大城市,哪有什麼該不該逃離,只有沒活明白的人生!

最近大城市生活題材的影視作品火爆熒屏,不論是《後來的我們》中狹窄的群租屋,樓下撿回來的破舊沙發,還是《北京女子圖鑑》中戚薇和同學擠過的豪華公寓的地下室,都給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生活蒙上了一層艱辛苦逼的色調。這也許是很多在大城市辛苦打拚的白領們曾經真實的生活寫照,但筆者認為,似乎也多了些藝術源於生活而「誇張於」生活的描寫手法。畢竟對於很多大學就已經來到大城市的人來說,地下室是真心沒有擠過的,一畢業就進入500強跨國公司,或者國有外資的大銀行,政府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等等,沒工作幾年已經全世界到處旅行出差,買個LV包包也真心是沒有「陳可」那麼糾結。你要說這些不是大多數北漂的生活寫照,的確,這些就是傳說中中國的現在版或未來版的中產階級,但你以為這些人沒有對於為什麼要來北上廣的疑惑嗎,我相信絕對不比擠地下室的北漂少。

《北京女子圖鑑》改編自《日本女子圖鑑》,而《日女圖》上映於2016年,和《北女圖》時間非常接近,也就是說北京上海的女性和日本女性正面臨著同樣的局面,工作上疲於奔命,生活上各種外賣上班動輒數小時路程,感情上遲遲沒有歸屬,像找個靠譜門當戶對的男朋友比登天還難,很多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也就草率的把自己嫁掉了,什麼嫁給愛情,那是多麼奢侈的想法。更不要談生小孩,開放二胎簡直是對女性的道德捆綁。而對於男人,單單買房的壓力已經可以讓一票30歲左右的男青年產生打道回府或去周圍二線城市發展的念頭,結婚更是遙遙無期的夢想。

腦海中似乎開始持續著一個聲音,我們為什麼來北上廣,我們為什麼要上班,我們為什麼要結婚?當初來大城市打拚的選擇是不是錯了?我是不是該回去了?

我們為什麼來北上廣

要解釋這個問題,不妨跟著《北女圖》中陳可的心路歷程回顧一遍。陳可畢業於家鄉的大學,對於在家鄉的國企事業單位或是公務員一眼可以望到頭的工作,早早找一個還算「靠譜」的老公結婚,然後開始相夫教子的生活感到絕望。與其說她從內心嚮往更廣闊的天地,更自由的空間,更多變時尚的工作,不如說她實際上是認為自己不屬於家鄉這種平淡的生活,而值得更好的生活。此時,陳可見到了她的高中同學,一個連大學都沒讀過的女孩,看上去在北京過得時尚精彩,那麼反觀自己,畢業於還不錯的大學,外表也算靚麗可人,為什麼不值得更好的生活呢。

此時請注意劃重點,陳可的內心變化源於什麼?首先,對於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對於未來的希望與憧憬。其次,結合身邊的實例,對自己做出了初步的評估,認為自己尚有去追求嚮往生活的實力。再次,對於不確定性的不畏懼,願意為了更好的生活奮鬥打拚。基於以上,我們可以初步判定,陳可是一個有好奇心,樂於擁抱變化,有勇氣探索生活,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女孩。是不是覺得這個女孩似曾相識?我們再拋棄性別,來觀察一下這個人,這是不是一個正常人對於生活的正常需求?對於一個人來說,生活下去的動力是什麼?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希望於憧憬應該算是一個不錯的答案。所以這個疑問並沒有很難回答,從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層面來看,其實非常的容易理解,也是很正常的一種舉動,之所以現在很多人開始產生疑問,是因為理想於現實的差距。

北上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

陳可剛來北京的時候,面試屢屢碰壁,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個前台,這是生活第一次給她的磨練,讓她評估了自己的實力其實遠遠不值得更好的生活。之後的十年,她開始努力的學習和工作,從普通職員做到帶領團隊的經理,從不諳世事的小女孩到可以獨當一面的職場女性,這十年是作為職場人飛速成長的十年。感情上,她從同為北漂的暖男同事,到不想結婚的富二代,再到北京本地人的老公,最後她選擇了一個家鄉的醫生,同樣也是她作為一個成年人對於擇偶觀飛速變化的十年。職場經驗的積累和進階讓她不再擔心找到一份合適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累了的時候,有歇一歇的底氣。戀愛的試錯經驗,讓她明白,什麼樣的一個人才值得相伴一生,比起戶口和房子,一個發自內心欣賞並願意成全自己的人也許更合適。陳可看似忙碌的都市生活,也許才為她爭取了更多的試錯時間,在嘗試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並且依然願意為之奮鬥的理想生活和人生伴侶,這給了她繼續前行的動力,也就是人生的「希望」。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變化或是對於人生的探索,在小城市就不能完成嗎?就中國目前的整體社會發展來看,在小城市想要完成這一系列的蛻變似乎還真的不容易。首先,在資源配置上,小城市的工作機會有限,想轉換職業角色要付出的沉沒成本更高,選擇的機會會大大降低。其次,對於不一樣行為模式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較低。比如,在二三線城市,一個年近30歲還沒有結婚的女人,多少會受到親戚朋友苦口婆心的勸說,同事們異樣的眼光。但在北上廣,不得不說,由於環境的開放以及國際化的程度,一個30歲沒結婚的女人實在也沒什麼特別,畢竟這樣的人在身邊比比皆是。城市的多樣性決定了包容度,決定了生活於其中的人們對於不同的選擇給出的接受度,對於一個對自己有所要求,對生活尚存好奇和熱情的人來說,會收穫更多的理解。對於不確定性的恐懼,大多來自於自己的無知和經驗的缺失,生活的磨礪會給你更多的經驗,見得多了也就沒那麼害怕了,經歷的多了也就沒那麼不自信了。你要問我,歷盡千難萬險,看盡千山萬水最終歸於平靜和一直生活於平靜有什麼區別?這區別還真不是一般的大,這區別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天中。

商業社會中,我們講求「結果導向」,老闆最常說的一句話是,請給我看結果,我不關心過程。而對比人生,所有人最終的結果都是歸於塵土,決定你之所以成為你的,恰恰是過程,所以你說歷盡千難萬險,看盡千山萬水重要麼?當然重要。現代人越來越多的追求差異化,做不一樣的自己,過不一樣的人生,那麼什麼是不一樣的人生,答案正藏在「不一樣」里,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但「不一樣」首先要求樣本多樣化,所以去體驗更多,去發現更多,才能增加找到「不一樣」的概率。從這個角度出發,去大城市的選擇更容易理解了,這只是一個更利於探索生活的地方。

為什麼人們開始逃離北上廣了,開始迷茫了?

這個問題開始有人討論我想更多是由於媒體的大肆渲染造成了群體的恐慌效應,簡直不想多解釋,劇中陳可曾產生了離開北京的念頭,這是為什麼?因為她發現,她得到了當年她嚮往的生活後,似乎也並沒有更加的開心,或者說,她開始迷茫為什麼來北京,奮鬥是為了什麼?此時,請留意一個細節,在陳可回到家鄉,在老家過了2個月閑雲野鶴的生活後,她為什麼又回到了北京開始創業。我只能說,生活的現實一直是殘酷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你身處於一種是生活狀態時間長了,你就會忘記它帶給你的好處,對於原來生活的逐漸模糊似乎又讓你懷念起它,也許當初我選擇留在家鄉會不會現在更幸福?這裡必須劃重點!是什麼讓陳可產生這種疑問,是對於不確定生活的想像,由於沒有真的體會過,所以想像中也許會更好呢?然而,當她真的回去過了2個月想像中美好的生活後,她終究回不去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回到了老家,又返回北上廣的原因,無外乎就是還沒有認命,還沒有放棄內心的追求與嚮往,當然也包含了大腦的距離產生美效應。

迷茫從來就不只存在於大城市,而是存在於人生的各個階段,如果你由於這點迷茫就開始懷疑人生當初的選擇,我只能說,你還需要越過更多的「山丘」。請不要人云亦云,請不要被群體效應綁架,請不要用別人的疑問懷疑自己的人生。

人生並沒有那麼多「如果…會不會更好…「在等待著你,這種浪費時間的思維方式除了讓你被生活暴擊的更慘,你以為還會給你帶來什麼?

什麼樣的人適合留在大城市?

一句話:對於生活保持好奇心,喜歡不確定性多於穩定的探險者。」優勝劣汰,弱肉強食「從來就不只存在於遠古時代,人生也從來沒有剝奪你重新選擇的權利,時刻重新評估自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位置,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寫在最後

當你還在感慨30歲該不該找個人把自己嫁了的時侯,那些五年前糾結同樣問題的人已經開始離婚了;當你還在糾結於現有工作中找不到興趣點時,那些退休的老人都開始創業了。生活允許你短暫的逃離,迷茫,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後重新出發,所有你聽到的人生經驗都是別人的,而你的人生經驗需要你自己去總結。

在哪個城市生活不是問題,活不活的明白才是問題。

編輯:Jessic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彼特的廚房 的精彩文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能不能實現「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公共科研資助的價值評估

TAG:熊彼特的廚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