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太陽系中存在沙丘地形的天體多達6個,它們能否成為人類的第二地球?

太陽系中存在沙丘地形的天體多達6個,它們能否成為人類的第二地球?

沙丘,是一種自然地貌,指由風堆積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在太陽系中擁有沙丘地形的天體只有少數幾個,截至目前,人類已知的太陽系中存在沙丘地形的天體有6個。

一是,地球。毋庸置疑,人類生活的地球上存在沙丘地形,這是唯一一個人類可隨時親自驗證的星球。時年40~46億歲的地球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同時,也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

地球表面積為5.1億km2,其中71%為海洋共3.61132億km2,29%為陸地共1.4894億km2。在地球上,小山、沙堆、沙埂或由風的作用形成的其它鬆散物質叫沙丘,由風吹移未固結的物質構成。而形成沙丘的沙粒的直徑,一般小於1 mm。

二是,火星。橘紅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鐵礦,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自轉軸傾角和自轉周期都與地球相近。

火星屬於類地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時常發生塵暴,風成沙丘廣布整個星球。

三是,金星。為類地行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距太陽0.725天文單位,公轉周期為224.71天,自轉方向為自東向西,與其它行星相反。

金星表面溫度達500℃,表面70%為平原,20%為高地,10%為低地。金星上由風吹形成沙丘的過程,與地球和火星上的沙丘形成過程類似。

四是,土衛六。也被稱為泰坦星,平均半徑2575km,質量1.345×1023kg,是環繞土星運行的衛星中最大的一顆,也是太陽系第二大衛星。

土衛六上由風吹形成沙丘,只有罕見的強勁西風才能控制沙丘移動,部分沙丘脊頂的重新定位需要花上大約3000土星年(約8.8萬地球年)或者更長。該星球上的沙丘如地球的大型沙漠一樣,是在長期氣候周期中形成的。

五是,冥王星。僅有月球質量的1/6、月球體積的1/3。是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

冥王星上的沙丘主要由粒徑在200~300μm的固體甲烷顆粒構成,該星球上特殊的地質由內部熱量、極端季節變化和升華的固態冰物質共同驅動形成。

六是,67P彗星。即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中文譯作「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該彗星表面有大型岩石、沙丘。

該彗星缺乏大氣層,但在受到太陽光的照射後會排放出大量氣體,向陽面的氣體排放產生一層稀薄的大氣,與背陽面形成一定氣壓差,加之該彗星的引力極低,從而星球上出現慢風,再由風吹積形成沙丘。

眾所周知,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而地球上擁有沙丘地形。宇宙中其他天體中也出現沙丘地形,是否說明該天體上具有部分地球特徵?甚至是存在成為人類星際移民星球的可能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宇宙探索 的精彩文章:

藍超巨星位列恆星光譜第一級,你知道它到底有多強大嗎?
太陽系曾在7萬年前遭遇入侵,它們闖入奧爾特雲區域,將星球秩序擾亂

TAG:科學宇宙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