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周易》是我們要終生學習的,絕對不能認為自己能夠全部弄懂《周易》,我們只要能懂《周易》的一點點,就很了不起了。

但是這一點點對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很重要。《周易》是智慧之海,《周易》的每一卦每一爻每一個字,可以說都是充滿智慧,只不過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能不能「悟」到的問題。

周易學習如何入門說明周易重要性的第四句話,是「生命寶藏」。在歷史上,孔子對《易經》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還有很多人對《易經》也有很高的評價,像醫聖孫思邈就說:「不知易,無以言太醫。」一個醫生沒有學過《易經》,不懂《易經》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醫生的。 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說過一句話:「不知易,不可為將帥。」所以之後的統帥,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經》的。

這一句話可以擴展到很多地方,「不知易,無以言軍事」,「不知易,無以言外交」,「不知易,無以言教育」。歷史上下幾千年,因為《易經》而成就的傑出人物真是太多了。我們回顧歷史,去看看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劉伯溫、諸葛亮、毛澤東,他們都學了《易經》。雜七雜八的書你讀1000本都不如讀一本《易經》,叫做雜書萬卷,不如經書一部。

我們現在所讀的《易經》,也就是《周易》。「周」字本身有三層含義,第一是周全,它寫的東西非常周到、全面。第二是周期,說這個天地之道,變化的規律,就是七日來複。第三指朝代,代表周朝。「易」字也有三層含義,即有「三易」之說,第一是變易,周易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變易,它認為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在變化之中, 裡邊有很多話進行闡述: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現矣。」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第二是簡易,《易經》把世間萬事萬物講得很清楚,很簡單,但是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很多事情我們是在不斷地複雜化。《易經》把「簡單」寫得很清楚:「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剛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告訴我們,只有容易的,我們才會親近它,只有簡單的,我們才能做得長久,才能做得有功!第三個是不易,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會變化,但不是亂變,會遵守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是不變的。什麼事都有規律,什麼事都會變化,這就是不易之道。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在我們生活當中,處處都有《易經》的影子,但是我們普通人,普通老百姓只是日用而不知;天下也沒有什麼特殊的,不過是「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天地之道,沒有一點複雜,每天太陽升起來,晚上落下去,這就是天地之道

周易學習如何入門,講規律,所以學《易經》,一定要讀熟,要把《易經》的書全文讀熟,先建立易德,沒有易德的人不要學《易經》。 就像一個練武功的人一樣的,練武功的人首先注重的,是武德,沒有武德不要練武功,練武練得很好,練成採花大盜的很多。我們在《易經》里挑幾句話,給大家講解,讓大家體會一下《易經》蘊藏的道理。 我們讀《易經》時,首先讀到的這四個字叫做「元、亨、利、貞。」很多人弄不明白這四個字的意思,一開始就給難住了「元、亨、利、貞」就是天地變化的規律,就是萬事萬物變化發展的規律。現在很多成功的人,只要有些成功的,就到處做報告,告訴大家他們成功的經驗。所有這些成功的人,講來講去都不過是講這四個字,那就是「元、亨、利、貞。」

「元」是萬物的開始,所謂「一元復始,萬象更生。」所以「元」,就是講開始。那麼什麼樣的開始才好?《易經》告訴我們「元者,善之長也。」我們的開始,要確保是善增長的方向,所以有句話叫做「君子慎始」,我們的開始一定要特別小心。《易經》告訴我們,只有善增長的方向才是好的開始,才是我們要的開始,如果是惡增長的開始,那絕對是不允許的。

「亨」又是講什麼呢?講發展,什麼樣的發展,才是我們要的發展呢?《易經》講,「亨者,嘉之會也。」能夠把嘉會集過來的發展才是我們需要的發展,所以「元、亨」都是講以善、以嘉為基礎。

「利」是什麼呢?我們做任何事,不能不考慮到利益的問題,利就是取用的原則。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什麼樣的「利」是我們可以要的,什麼樣的「利」是我們不能要的,《易經》給了我們這樣的取用原則。告訴我們在做任何事的時候,在我們的人生當中,都會涉及到利益,要有一套取用的原則,這個「利」不是隨便的「利」,一定要建立在義的基礎上。

義,就是正義,是利益他人的、利益社會的,這叫做義。 這就是天地的變化法則,「元、亨、利、貞」,首先注意你的開始,然後注意你的發展,再注意你的取用原則,堅持正義,不斷地努力。易經是一部非常古老、非常神奇的經典。在大家的眼中,可能都覺得這部易經太難了、太神秘了。非常多的人想學習,但是無從下手,只覺得這是一部天書。

首先,《易經》非常的重要,在我們中國,她有很多的美譽。在我們的文字裡面,處處隱藏著易經的智慧,告訴我們易經的重要性。

其次,《易經》不是一、二個人寫的,它是集體創作的,而且不是普通人的集體創作,而是聖人的集體創作。它的能量非常的充足。身為國人,我們應當非常的自豪。 《易經》的價值,我們有四句話來形容。第一句叫「群經之首」。在我們國家,所有的書中,沒有一本書有這樣的美稱。我們從易經初學入門的角度解惑一下群經到底有多少經呢?

第一,基礎類的經典。我們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等。所謂基礎類的經典,就是教你怎麼做人的。小孩的培養跟蓋房子一樣,第一步,打地基。基礎類經典也就是解決一個人的地基問題,怎麼做人。

第二,結構類的經典。講解世界天地之道變化規律的,易經初學入門首當其衝就是《易經》,還有《孝經》、《詩經》、《道德經》、《黃帝內經》、《金剛經》……我們列在這裡的已經包含了儒道醫佛四家的經典。我們也不講這些經典有什麼用處,我們只設想一下,假設我們自己從小就把這些經典讀完了,想想我們現在會是什麼狀態?那假設我們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把這些學進去, 又會是什麼狀態?

第三,裝修類的經典。如《唐詩》、《宋詞》等。說明易經重要性的第二句話,《易經》是「文化之源」。我們的文化,主要包括「儒釋道醫」。《易經》里叫做「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所以我們做君子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佛教勸人向善的思想,就是出自《易經》 儒教裡面講的五倫關係:「群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在《易經》裡面,我們同樣看得到這樣的描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措。」這裡不僅是講五倫,而且是講五倫的來源,儒門重視的五倫關係,顯然源出《易經》。

易經初學入門《易經》有一個家人卦,專門講家庭的關係:「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現在我們很多不知道這個道理:女性是主內的,男性是主外的,但是現在很多家庭顛倒了,女同志主外,男同志主內。 「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母就像皇帝,就像一個國家的皇帝,它後面還說:「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所以我們主張教育孩子要不離家庭。因為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別的地方去,交給別人教,反正有錢嘛,把他送走。 自己想一想,十幾年都不跟你在一起,一起生活,一起成長,你只不過給了他錢而已,你根本沒有承擔教育的責任。一個家庭里,沒有小孩是不成家的;父母沒有孩子,家庭不成家;孩子沒有父母,孩子各方面也是不健康的,所以我們主張要有「家道」。 而「家道」在中國文化裡面,是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在《大學》里就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家道五倫關係,就是出自《易經》。易經初學入門中說它是文化之源,不僅這些,在醫道、武術、書法、琴棋各方面,也是如此。太極的思維也是來自《易經》,還有我們下的象棋、圍棋,那個原理,也是出自《易經》,天圓地方,棋盤是方的,棋子是圓的,它都有一定的道理。

武術、太極拳就更加如此了。太極就是講陰陽和諧的,它隨時都注意這種和諧。所以說,中國文化沒有一個地方,沒有一個領域不是來源於《易經》的。 第三句說明易經重要的話,是「智慧之海」。 讀經典,不是要求你把《易經》全部搞懂,我相信到現在,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全部搞明白了《易經》,連孔子都不敢說他完全弄懂了《易經》,所以他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來源:本文出自大成國學研究院張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記中華傳統文化推廣志願者立心
《易經》智慧:自律 是一種最高的修行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