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時期,蘇聯損失那麼慘重為何反而更強大,這是什麼原因呢?

二戰時期,蘇聯損失那麼慘重為何反而更強大,這是什麼原因呢?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人員傷亡近2200萬人,僅次於中國,雖然損失慘重,但卻打出了一個超級大國,蘇聯的軍事實力在二戰結束時幾乎可以與美國相抗衡。蘇聯的工業、科技基礎是非常強大的。在二戰之前,蘇聯已經是世界第二強國了。強大的工業能力也是蘇聯反敗為勝、戰勝德國的關鍵因素。在衛國戰爭期間,蘇聯每年可製造出4萬架飛機,3萬輛坦克,12萬門大炮和15萬挺機槍。雖然蘇聯在二戰中損失很嚴重,但底子還在,並沒有傷筋動骨。

二戰時,各大國中,蘇聯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蘇聯「敢打「的決心和勇氣鼓舞了全世界,1941年到1942年上半年,是世界反法西期同盟最困難的時期,此時法國已經投降,英國朝不保夕,美國剛被日本炸的暈了頭,中國正在苦苦堅持。此時蘇聯的加盟,把德國死死地拖在冰天雪地里。莫斯科保衛戰期間,蘇聯軍隊在紅場閱兵後直接投入戰場。斯大林格勒會戰,蘇聯付出了巨大犧牲,換來了二戰的轉折點。蘇聯的貢獻成為其強大的實力象徵。

蘇聯的戰爭潛力得到空前發掘和發揮,莫斯科保衛戰支前民工50餘萬人,近三分之二是婦女,為取得勝利做出巨大貢獻。正是由於廣泛而深入的戰爭動員,蘇軍前期在屍山血海、一潰千里的狀態下接連打贏了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一系列關乎國家命運且又處在隨時失敗的大戰役。蘇聯在軍事上不斷勝利的同時,政治上也捷報頻傳。斯大林高超的外交技術令美英盟國猶豫不斷,以此換回豐厚的外援。

當然在蘇聯龐大的佔領區,有著豐富的各類物資,能在一段時間沒提高蘇聯人的物質生活水平,加上二戰結束後不久,全球化的獨立浪潮徹底將英法的殖民體系摧毀,而獨立後的各國人民心目中無疑在二戰和德國血拚的蘇聯才是他們的心中的太陽,逐步的形成革命輸出,伴隨武器輸出,換回大量基礎物資繼續支持軍備競賽。

除此之外,蘇聯還從德國取得了大量的兵器裝備,盡人皆知,德國的兵器在世界上可謂一流,乃至超過了美國,很多在其他國家看來都是聞所未聞的兵器,在德國都能找到。因而,憑藉著從德國取得的兵器,蘇聯充沛學習了德國兵器的精髓元素,研發出了一系列優異的兵器裝置,極大的促進了蘇聯軍事工業的開展。

所以二戰後的蘇聯幾乎整個周期內都在以類似戰時機制方式在運轉,直到全球獨立浪潮基本結束,蘇聯繼續維持龐大的體系的在外能源供應不存在了,只能依靠當年沙俄給他佔得土地上產出的石油勉強混日子,但石油價格的波動還是讓蘇聯的最後的救命稻草無法維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美軍最有名的一張照片,你肯定看過,但其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二戰中,德國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氣的希特勒大罵此國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