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車的華為如何落地車聯網技術?
今日推薦
來源:Hippopx
原題目:瞄準無人駕駛 不造車的華為如何落地車聯網技術?
在傳統的運營商業務和消費者業務之外,企業業務正成為華為全面拓展的下一個重點。這其中,無人駕駛和車聯網是華為目前重點瞄準的一個技術領域。
華為近期正在悄悄加大其無人駕駛的宣傳力度。在2018 MWC上,華為和保時捷進行了一項實驗,通過一台Mate 10 Pro來對一輛保時捷跑車進行自動控制,從而實現無人駕駛。
這被看作是華為在無人駕駛技術上的一次公開展示,也引發了「華為是否要自己造車」的猜想。但華為方面表示,提供的是車輛連接模塊,沒有造車計劃。
無人駕駛是一個空間十分廣闊的市場。華為LTE產品線總裁兼無線車聯網產品線總裁熊偉介紹稱,目前國內一共有2億輛汽車,每年還在以3000萬台的速度遞增,但在2017年,聯網的汽車數量僅僅有2600萬輛。
因此,無人駕駛以及更加廣闊的車聯網,已經成為了巨頭們看好的技術落地渠道之一。雲服務、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都可以在這個範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阿里、騰訊、百度三巨頭已經在近年陸續落地了自動駕駛方案。
以IT通訊技術見長的華為,也加快了在無人駕駛和車聯網領域投入的步伐。展示用手機控制跑車只是這些技術的一次體現,華為希望能夠藉助相關技術的落地,來形成汽車基礎之上的物聯網。
和車企進行合作,將技術能力輸出到汽車上,算是其中最基礎的一部分。在2015年舉行的第一屆亞洲消費電子展上,奧迪曾發布過一款內置華為LTE 4G車載通信模塊的Q7。此外,華為還和大眾、長安汽車等車企在車聯網上達成了技術合作。
通過接入華為的車載通訊模塊,汽車本身就能夠提供高速的移動數據連接,從而成為一個智能終端。無人駕駛和車聯網在通信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海量數據交互,這是華為的技術優勢所能夠保障的。
除輸出技術之外,華為還打算在技術標準的制定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由於高速的數據傳輸能夠確保數據交互的實時性,從而決定自動駕駛的安全和便捷程度,因此,自動駕駛成為5G技術發展的重要決定因素。
為了讓技術廠商和車企能夠利用5G技術針對車聯網通信解決方案進行更好的開發測試,2016年9月,華為、高通、寶馬、奧迪等企業合作組建了5G汽車聯盟,來推進全球車聯網統一標準的孵化。
在這個聯盟之中,華為參與研發的是LTE-V技術,也就是基於LTE蜂窩網路的汽車對外信息交互技術,其中包括了車與車(V2V)、車與路(V2I)、車與網(V2N)、車與人(V2P)之間的連接。
相比於傳統的通信技術,LTE-V的優勢在於,它建立在蜂窩網路的技術上,能夠提供更快的連接速度。
華為已經在無錫開始分不同階段來實驗LTE-V技術的成熟度。2017年9月,它們在無錫主導建設了城市級車聯網項目,對V2V和V2I兩部分進行了測試。
熊偉介紹稱,V2I的測試包括,讓用戶在車內可以獲得實時的路況狀態,比如交通燈狀況、路口排隊時長等,從而更好地規划出行選擇。而V2V則讓用戶感知周邊車的行駛狀態、識別潛在衝突,提升駕駛安全。
按照熊偉的說法,在2017年啟動這項計劃之後,華為希望在2018年將相關技術普及到10萬輛汽車、20萬個交通路口以及8條高速路上,讓這些汽車和道路的狀況實現連接互通。
而在實現了V2V和V2I的初步落地之後,華為還將繼續推動其它汽車聯網技術的完善,並且展示出更多的應用。熊偉說,華為希望能夠藉此推動5G網路下汽車聯網技術的標準化,從而進一步優化出行。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規劃,到2020年,全國90%的道路可以實現汽車信息交互的覆蓋。這也為華為的車聯網建設保證了市場空間。
華為2017年的財報顯示,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1%,已經成為華為三大業務板塊中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塊。如今,華為正在不斷地探索傳統業務之外的新方向,車聯網也許會在之後成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來源:界面新聞
※連續9個季度增長!賽靈思為何有這般獲利能力?
※還未放棄VR?Google要以4000萬美元併購Lytro?
TAG:集邦TrendFor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