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是兩顆穿過黑暗,彼此凝望的星辰

我們是兩顆穿過黑暗,彼此凝望的星辰

2018/6/4

Monday 給童萌的挑戰書

上一期童萌們提供的「參考答案」已經放在末尾啦,記得被選中的童萌在這條里留下自己的姓名、收件地址和郵編,方便小編給你們寄小禮品喲!

本次的挑戰需要童萌們向大詩人李白髮起挑戰,看看誰能拿到魁首呢?

第一關 本文中提到柳宗元的《江雪》,這首詩的意境和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有什麼相同,又有什麼不同?

第二關 請你參照文章結尾,創作一首三行小詩,表達出這種「摒除喧囂」的意境。

某不知名的出題人

我們是兩顆穿過黑暗,彼此凝望的星辰

——李白《獨坐敬亭山》

酈波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人世間的恩怨情仇,總會像雲捲雲舒一樣,隨眾鳥高飛盡,隨孤雲獨去閑。任世事浮沉,任現世詰難,只要擁有一顆赤子之心,我們終究可以保有自己鮮活的靈魂。於一片山,一川水,一棵樹,相看兩不厭。

今天我們就來賞讀一下,李白的那首千古名作《獨坐敬亭山》,詩云: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首五言絕句小品,相信大家都一定很熟,但我經常說,越熟悉的往往卻是最陌生的。所謂熟悉的陌生人,道理就在於此。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你看那高飛的鳥兒啊,飛去遠方,無影無蹤,而天邊的孤雲,也獨自飄去,彷彿自在悠閑。這裡的「眾鳥」與「孤雲」,雖然不失生動的形象,但詩人獨坐之時,鳥飛雲散,閑與靜中,卻有著無情的內涵。就像愛酒的太白,也曾經慨嘆「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既然鳥與雲都是無情而不相親者,那麼又有誰能,來安撫詩人那顆鮮活、孤寂又玲瓏剔透的赤子之心呢?

神來之處,正是這種尋找知己的答案。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彼此之間永不相厭,大概也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這個答案實在是意料之外,但回頭一想卻又是情理之中,妙不可言。想來後來辛稼軒的那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大概也是從太白這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裡得到的靈感吧。

一般解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一聯名句,都說詩人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擬人化,這體現了李白的想像之妙,運筆之奇,是一種詩詞中極高的修辭手法。

其實李白能寫出「相看兩不誤,只有敬亭山」,最偉大的意義不在於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而在於他真的找到了山水的靈魂,找到了敬亭山的靈魂。

山水是有靈魂的,人類不要妄自尊大,以為自己是萬物之靈長,以為只有人類才可以俯瞰一切,其實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有他們自己的靈魂。

李白的這首《獨坐敬亭山》就和柳宗元的那首《江雪》,其實是有共通之處的。雖然《江雪》所體現的詩人的困境、悲苦、逼仄、孤獨,但你看「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鳥也不見,人也不見,本質上和「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都是為了達成一個清空的效果,即摒除一切喧囂或生機,或讓喧囂成為一種沉澱的背景,從而讓詩人精神的自我,也就是詩里的靈魂,凸顯出來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那個「孤舟蓑笠翁」毫無疑問就是柳宗元精神的自我。「獨釣江雪」,也就是與江天相對,從而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找回詩人在現實困境中的靈魂。所以寫完《江雪》之後,柳宗元繼而開始創作著名的《永州八記》,在山水中,與天地自然「相看兩不厭」,從而達成與自我、與命運的和解。

李白也是這樣,在「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之後,在喧囂的現實成為生命的背景之後,他在對面的敬亭山裡,在對面的青山裡,找到一個知己的靈魂。於是,他也就在敬亭山的靈魂里,找回了自己那顆自由自在的赤子之心。當然,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和柳宗元的《江雪》道雖相同,但李白的性格和他詩里的情緒,卻要輕鬆洒脫得多。

我也有很多次來到宣城,登上李白愛登高望遠的謝眺北樓,看「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看「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也曾很多次登上敬亭山,李白的獨坐樓離敬亭山中的玉真公主塑像不過半里之遙。事實上還有一種說法,說李白屢上敬亭山,是為了在他一生中曾經給他重要幫助的玉真公主。而李白、王維和玉真公主的關係,也是唐史中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熱門話題。

所以去年秋天,我去敬亭山的時候,還在於真公主像前深深感慨。敬亭山中落葉紛紛,相看不厭,憑誰銷魂,青蓮摩詰,何曾到此,昌明於今,獨嘆玉真。人世間的恩怨情仇,總會像雲捲雲舒一樣,隨「眾鳥高飛盡」,隨「孤雲獨去閑」,任世事浮沉,任現實劫難。只要擁有一顆赤子之心,我們終究可以保有自己鮮活的靈魂,與一片山,一川水,一棵樹,「相看兩不厭」。

其實也不只是敬亭山啊,只要你像太白那樣在萬丈紅塵里,從未真正地淪陷,你就一定能在天地間找到自己的靈魂知己。

我來菩提樹下

非為打坐

非為參禪

盛夏的慵懶與沉默塗滿了我的嘴唇

我不能說出

哪一個你 是我的愛人

我喜歡

你是你、我是我的時候

我們是兩顆穿過黑暗,彼此默默凝望的星辰。

挑戰問題

第一關 本文中提到柳宗元的《江雪》,這首詩的意境和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有什麼相同,又有什麼不同?

第二關 請你參照文章結尾,寫一首三行小詩,表達出類似李白《獨坐敬亭山》「摒除喧囂」的意境。

上期參考答案

第一關 人利用天時地利,造就了紙,紙承載著人堅韌淳樸的心性和不朽的輝煌文化,為人類文明的傳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紙承載著歷史的滄桑變幻,正所謂紙壽千年,而歷史的沉澱也成為紙歷久彌新的魅力。

——@hehe

第二關

古箏的名氣一直被古琴掩蓋,但古箏也有自己的美啊:流水漆斷紋的琴身古雅不凡,琴頭上用螺鈿鑲嵌一朵一朵的月季,在陽光下閃著七彩的光芒;二十一根琴弦光潔如玉,以指輕撥,聲音清脆悅耳,如飛珠瀉玉、珠落玉盤,相較於古琴音色的低沉,更多了一份靈動閃現。古箏,如同一個綰著雙刀?的少女,巧笑嫣然,正如她的聲音一般具有靈氣。人坐箏前,雙手扣弦,忽然一串音符如飛瀑流珠般瀉出。恍恍然覺得自己像是在與琴中那個美麗的靈魂進行對話,一串串音符,便是她清脆的笑聲……

——@曉鈴兒

瓷器 商朝便有燒制原始青瓷的瓷窯,自那時起,中國便和瓷器緊緊聯繫在了一起。中國的英文便是china,瓷器。若說茶是水的奢侈,那麼瓷便是土的奢侈。她來源於廣大的土地母親,在匠人的手裡被賦予了生命,在瓷窯里升華了靈魂。她樸實,因為她來自於充滿人間煙火的泥土;她沉重,因為她經過了熾熱的洗禮;她靈動,因為她在一勾一畫間舞動了生命;她優雅,因為她被賦予了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對自然的敬畏,對幸福的渴望,對夢想的執著。於是乎,瓷器成為每個中華兒女心中的寶藏。

——@hehe

茶具 神農無意間發現了茶,之後的千百年中人類將它發展到了極至。茶具,茶水的載體,她被各種各樣的手撫摸過,她的身體里裝過各式的茶。她是複雜的,公道杯、蓋碗、茶道六君子、品茗杯,每樣都馬虎不得,她卻也是直白的,傳達出了茶文化的精髓。她是溫婉的,卻也是直爽的。不管怎樣,她是茶文化的驕傲!

——@LY

圍棋 黑與白。 棋子的表面光滑溫潤,落在棋盤上的聲音也是沉穩的。 縱橫的格交錯出無聲的博弈,生死皆在一念間。古往今來文人們總愛以天下為棋盤以眾生作棋子轟轟烈烈地下一盤大棋,其實不然;圍棋的廝殺不在落子的瞬間更不在落子之後局面的巨變,而在於落子前的沉思,以至於在對弈時安然自若的心情。一種精神上的博弈。 她的美本是內斂的,黑白的裙裝不過是這種美最恰到好處的展示。千年的裙擺層層疊疊,終是深得不見了底;而眾生寄託於黑白棋子之上的,不僅是落子的智慧,更是對己對世的情緣。

——@守護天使

出題人小評:本次因為大家的回答都很精彩,所以出題人一激動就選了四位。第一關的要點在於題干中「紙與史」「人與紙」的兩種互相的關係。第二關一部分的同學僅將器物的形狀描繪,卻沒有仔細說明器物中所體現的「精神」。這幾位童萌回答得比較好,大家可以多參考哦~

責編:若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文學 的精彩文章:

我把最珍貴的東西,藏進耳朵里……

TAG:兒童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