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歷史上最「文盲」的皇帝,卻作了一首僅23字的詩流芳百世

中國歷史上最「文盲」的皇帝,卻作了一首僅23字的詩流芳百世

在中國古代,能做皇帝的,要麼是生得好,直接生在帝王家;要麼是能打仗,亂世之中開國立業。而生在帝王家也就罷了,大多從小接受良好的皇家教育,而那些戰亂之中靠打仗打出來天下的皇帝可就不一定了。劉邦作為一個出身不夠高貴,全靠打仗打出一個大漢王朝的皇帝,卻做了一首23字的詩成了千古絕唱。

說起這首詩,要從公元前196年說起。當時劉邦已經建立了漢朝,但是恰逢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他的軍隊出乎意料的驍勇善戰,勢頭很猛,很快就一路攻佔了江南地區的許多城池。

面對這種情況,當時已經六十多歲的劉邦十分擔憂,他本想派遣太子劉盈前去平反,但又考慮到敵人來勢洶洶,而太子並沒有太多帶兵打仗的經驗,怕太子不是英布的對手,於是劉邦決定親自前往平反。

其實那已經是劉邦生命的最後一年了,他拖著年邁的病體前往江南平息叛亂本就是十分危險的行為,在激烈的交戰中還不慎中了一箭。不過或許是因為早年征戰經驗豐富,雖然這次平反之戰打的十分焦灼激烈,但最後他依舊帶領著軍隊打敗了英布。

在大軍凱旋而歸路過劉邦的故鄉沛縣時,劉邦借著回到故鄉的機會宴請家鄉的百姓們。就是在這場宴會上,劉邦一時酒酣,唱出了這首成為千古絕唱的詩歌——《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短短23個字,字字珠璣。可以說從《大風歌》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勝利者的悲哀。作為一個已經年老帝王,劉邦還有許多遠大的政治抱負沒有實現,而想到強敵環伺的處境,他又不得不擔憂起了國家未來。

雖然劉邦是一個「草根」皇帝,但是從他一生唯一作的這一首詩中我們可以讀到他的帝王氣魄,他的雄才偉略,還有他的惆悵。他沒有讀過很多書,但是他的人生經歷卻為他填補了這段空白,所以這直抒胸臆的23個字才能流芳百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五次北伐均敗,錯不在馬謖魏延,而在錯用了個「蜀國異才」
中國歷史上用了1800年都沒能收復的領地,清朝三代帝王將其征服

TAG:客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