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朱文建:青龍場的補鍋匠

朱文建:青龍場的補鍋匠

講述人:朱文建(成都)

以前窮,什麼都要補,補碗補盆補罈罈罐罐,補鍋也是經常的事,就如補衣服一樣。

成都青龍場只有一家補鍋的,在正街和后街的丁字路口對面,沒有門面,一扇不大的門,街沿比屋內高一截。平時就在屋裡補鍋,遇到補鍋的人多,或是趕場天,就把補鍋的行頭搬到街沿上來。

補鍋分為熱補和冷補。冷補是在補縫上直接打釘釘,炒菜時不注意,一鏟下去就會把釘釘鏟松漏水。熱補是用鐵水敷上去,要牢靠得多。

青龍場的補鍋是熱補,補鍋匠是個50多歲的老頭,頂著紅紅的酒糟鼻子,臉膛泛紅,大概是成天對著煙火被熏紅了的。

一到趕場天,來補鍋的人沿街邊排成一長串,用背篼背了鍋來,一個個都焦急地等著,補了鍋還要趕回去煮飯哩。

有的人鍋煙子很厚都沒刮就拿來了,糊得一身黑灰。老頭眼皮都不搭就不客氣地說,把鍋煙子颳了來嘛,太懶了嘛!

老頭急人所急,忙得顆子汗直冒。一隻鐵皮糊的小爐子,裡面架起焦炭,風箱「呼哧呼哧」吹得火苗一閃一閃地發藍。

老頭坐在爐子跟前,爐子里放兩隻小鐵碗,旁邊放著一個鐵鎚和幾塊鐵鍋碎片,把敲碎的小鐵片放進碗里,一會兒就化成了水。

老頭先把鐵鍋要補的部位敲打幹凈,右手攤一塊像很小的氈帽一樣的黑不溜秋的小碗,左手操起鐵鉗,夾起爐子里的鐵碗,把鐵水倒進氈碗里。右手不停地旋轉晃動,鐵水滾成一個小圓球,然後使勁朝鐵鍋上按去,一陣「哧哧」聲,青煙和著油煙騰空而起。

待鐵水貼牢,又拿一塊浸了油的棉團,在鍋的內壁緊壓打磨,油煙直冒,將棉團都燒燃了。一口吹熄火,再按一下,鍋兒就補好了。這一連串的動作一氣呵成,看得人眼花繚亂。

有一次,家裡的鍋漏了,母親喊我去補。我用背篼背去,排很長的隊。看著老頭動作嫻熟地補鍋,看著紅紅的鐵水貼在鍋上,我覺得很神奇。

特別是晃鐵水的那小氈帽一樣的東西怎麼就不燃,裝得住鐵水?後來才明白,那一定是石棉碗子。補鍋是按疤疤算的,補一個疤一角多錢,只能補一條小縫或一個小洞,爛得多就要多補幾下,照疤疤收錢。一般要補上兩三個,有的要補七八個,可見當時補鍋匠的收入也不少。

有時候實在忙不過來,老頭的兒子就打下手。先把要補的地方清理了,又幫著化鐵水,老頭只管一遍遍倒鐵水,一遍遍地補,兩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也不知從哪時起,補鍋的活兒就不那麼勤了,老頭很少補鍋。也許是人們不再補鍋,鍋兒爛了直接買新的。

我從街上經過時,偶爾還看到補鍋匠坐在街邊曬太陽,鼻頭依然是紅紅的不見消褪。再後來,連這補鍋的老頭也不見了,青龍場的補鍋匠從此消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首創「古人訪談錄」
美背訓練入坑指南step6 背部主動拉伸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