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最屈辱的親王,曾赴德國賠禮道歉,並葬送了愛新覺羅氏江山

大清最屈辱的親王,曾赴德國賠禮道歉,並葬送了愛新覺羅氏江山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皇帝駕崩。慈禧太后憋著最後一口氣選定了三歲的溥儀繼位,次日也駕鶴西去。兩位最高統治者的先後去世,讓大清陷入了危局。隆裕太后和攝政王載灃不得不撐起愛新覺羅支離破碎的江山。

作為攝政王,載灃左支右絀,在複雜的權力鬥爭中並無多大餘地。他既不能平衡皇室內部的各派勢力,也不能有力壓制滿漢大臣的矛盾,就連最想殺掉的袁世凱也不得不做出妥協,讓他回家養老。事實證明,載灃的執政能力連慈禧的零頭也趕不上。

但最讓載灃感到屈辱的還不是這些,早在1901年時,他作為顯赫的鐵帽子王竟被慈禧派往德國,當面向德皇陛下道歉認錯。這件事一直成為載灃揮之不去的痛。

醇親王這頂鐵帽子是大清十二位鐵帽子王爺中最難戴的,第一代醇親王奕譞因為裙帶關係被慈禧封為世襲罔替的親王爵位,可是終奕譞一生活的都很窩囊,在慈禧的淫威下,別說是發揮政治能量,就是連最基本的政治權利也不能保證。

1890年,醇親王去世,載灃襲醇親王爵位。載灃是奕譞的第五子,他的大哥、三哥、四哥都先他而死,二哥自小就入宮當了皇帝,因此醇親王這個爵位才落得了他的頭上。可是這位年輕的王爺和父親一樣沒有任何作為。在此後的十餘年間,載灃渾渾噩噩,無所事事。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京師,慈禧西逃。次年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因為義和團在庚子年殺害了德國公使克林德,德國在《辛丑條約》的附加條款中要求大清政府派遣一位親王去德國賠禮道歉。

這一年,載灃剛18歲,也是他第一次在政治舞台上亮相,沒想到一上來就攤上了這個活兒。大清王爺那麼多,德國人為何偏偏要選載灃呢?

原來德國人認為,載灃不僅是鐵帽子王,而且還是當今皇帝的親弟弟,又是慈禧的親外甥。有如此高貴的身份在德國人眼中看來才能體現清政府的誠意,所以載灃被定為最佳人選。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載灃被任命為頭等專使赴德國賠禮道歉。

1901年9月4日,載灃到達德國,踏上這片異國土地的第一天他的內心便忐忑不安,內心的不平和屈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不知道在德皇的朝堂之上會受到何種羞辱。慶幸的是,德皇並沒有為難載灃,反而禮遇有加。

載灃在德國休息了幾天後,便進宮向德皇謝罪。因為他是親王,地位尊貴,德皇威廉·亨利沒有怠慢他,對他很尊敬。其實,德國要的是面子,畢竟一個公使被殺有礙臉面,如今載灃不遠萬里前來道歉,這說明大清朝還是很有誠意的。因此,德皇即保住了面子,也不至於開罪清廷,可謂兩全其美。

載灃見到德皇后,據說還聊了很長一陣子的天。載灃向德皇請教有關治國的問題,德皇告訴他一條秘訣:一定要把軍權牢牢抓在手上。這一點,載灃後來確實做到了。

7年後,載灃成了攝政王,他記起了德皇當年對他的忠告,於是便馬上將袁世凱解除權力,並下令組建禁衛軍,讓自己的弟弟載濤、載洵執掌軍權。可是載灃所用非人,這兩個弟弟都不爭氣,軍權交給他們後並沒有成氣候,以至於禁衛軍徒有其表,實際上根本無戰鬥力可言。

載灃的一生是悲劇的,生於亂世之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無奈自身能力有限,不能力挽狂瀾保住列祖列宗的江山,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獨善其身。歷史證明,載灃政治能力有限但有自知之明,能在清末民初保持一顆愛國之心,這也算是十分難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國每逢危亡時刻,必將國旗倒掛,國民就會主動拿起武器保家衛國
日本皇軍步槍上刻有一朵菊花,士兵視其為生命,因為它象徵著神聖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