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學霸作業本曝光,字跡比印刷的還看好,現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民國學霸作業本曝光,字跡比印刷的還看好,現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隋朝科舉制度逐漸完善,人才選拔主要是通過考試,雖然說經過上千年的變化,考試的內容有了極大的變遷,但形式還是沒有變。

年輕人只有通過讀書才能夠獲取更多的知識,以豐富自己的學識和見識,走在潮流的最前端。當前民國時期一個學霸的作業本曝光,讓小編見識到了民國時期學霸的魅力。

文章以「卯春三月」開頭坐實了這本作業本成書於1927年的3月。而書中用剛健有力的毛筆字用繁體字涵蓋作者的生活和人生的見解。

筆記本上面還有老師的批註與勾畫,老師首先肯定了學生的作文形式,隨後又毫不客氣的指出了,這篇文章寫的太好了,肯定不是學生自己作的。和現在的老師質疑學生抄作業一回事兒。

那個時期,大多數學者都是用毛筆寫字,在極小的紙張裡面要闡述出自己的觀點,不僅對整個寫作過程要把握得當,還要注意筆墨的輕重勾畫,才能構成書一本文貌雙絕的完美之作。

民國時期這本學霸的作業本雖然說剛勁有力,但字體較為紊亂,有草書和行書的風格,看起來是一個思維活躍的學生所作。和明朝時期狀元趙秉忠的考試捲風格迥異,一個行文洒脫,一個剛勁規範,全文如印刷版一般,看起來十分舒服。

現在大多數都講究高科技,應用電腦和手機打字,真擔心以後的學生們連字都不會寫了。可是得不償失啊!你怎麼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紛紜歷史 的精彩文章:

斯大林去世後,他年輕美貌的女兒結局如何了?
為何清朝格格少有生育?大多英年早逝,真實緣由讓人感慨

TAG:紛紜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