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良駒需伯樂,人才需要賢良君主賞識,方能雙贏

良駒需伯樂,人才需要賢良君主賞識,方能雙贏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無心的戀

春秋時期,國家四分五裂成多個國家,每個君主都在自己的國土上治理國家。國家數量眾多,各國的野心不斷,想要擴充自己的國家,需要通過不斷征戰來解決。所造成的局面就是,今天我和你打一架,你賠土地我;明天我和他打一架,我賠土地他;後天你和我再打一架,我再賠土地你,鄰國之間的紛擾不斷,百姓的生活不得安寧。

然而戰爭不斷,造成的禍患無窮,輸的一方慘不忍睹,贏的一方也是損失慘重,只有和平才能興盛。連綿不斷的戰爭紛擾,農畜人力都遭到破壞,太平盛世才是國家興旺的前提。如何才能達到和平的局面呢?諸個國家決定結成一個盟會,參加盟會的國家都達成一個協議,各國之間停止毫無意義的攻打。於是,在北杏會盟時,齊國君主桓公支持宋國國君為公子御,公子御非常感激齊桓公對自己的大力支持,有了桓公的支持,宋國國君的位置可以說是勢在必行了!北杏盟會此次召開,就是為了推選盟主出來,大家都決定擁護齊桓公。公子御知道後就有點不高興了,宋國的實力遠遠高於齊國,憑什麼

齊桓公就可以高自己一等呢?越想越覺得不是滋味,公子御當夜就退出盟會,返回宋國了。

後來,桓公也舉辦了幾次會盟的活動,宋國仍是據不參會,當時已身為盟主的桓公十分生氣。你公子御想當宋國的國主,我二話沒說,表示支持,還帶著其他國家一齊擁護你登上王位,怎麼等到我成為盟主,你卻翻臉無情了呢?既然你不義,休怪我無情了!桓公向周天子告狀後,就帶著周天子的同意書,準備向宋國開戰了。兵分兩路,一部分兵力由親信管仲帶領先去宋國,桓公帶著剩餘兵力殿後。管仲途徑衛國,見到田間有一位放牛的人士,打扮著裝與尋常農人不同,便邀請這位人士進行會面。不料這位農人見到管仲,也只是敷衍性的做了下揖,管仲沒有放在心上,便開口與他攀談起來。在談話中,了解到此人名叫寧戚,對當今天下的布局、實事,頗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立下,便為寧戚寫了封推薦信,讓他在此刻等候。寧戚照辦,待到齊桓公到達,看到這封推薦信,趕緊招這位能人加入自己的陣營。

一路會師於宋國國土上,行至宋國國君的王宮外,準備開打時,寧戚建議先禮後兵,自己先去當面遊說宋國國君,如果他們還是誓死不從,陛下再開打也不遲哇!桓公同意後,寧戚來到宋國國主面前,面對著危險毫不懼怕,悠悠然說到,即使你宋國國力強大,不怕國家受損,難道就不應該為自己的國民考慮嗎?一個賢明的君主,不應該只圖一己之私,就至國家與百姓於水火中間!你這樣枉顧國民的行為,也被天下人所不恥!桓公出兵也並非本意,是奉了周天子的命令。宋公聽後也明白了自己的過錯,趕緊請寧戚向桓公轉達自己的和解意願。至此,宋國與齊國重修舊好,宋國也重新加入盟會。齊國不費一兵一卒就化解了與宋國的矛盾,寧戚的功勞巨大,也是桓公的慧眼如珠,正是由於桓公的善用人才,才為齊國的興盛打下了堅固的基礎。

本文由無心的戀原創文章,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身為一國之君,卻死的如此憋屈,因為自己的死法「名流千古」!
在古代,一夜之間能訓練出百萬雄師的不是諸葛,也非孫武,竟是他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