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一次神奇的電話同傳

記一次神奇的電話同傳

對於譯員來說,難的不是項目本身,而是對項目有口譯需求的用戶不知道如何與譯員配合。

本文內容取材與於真實市場調研同傳項目(focus group discussion/FGD),但不涉及客戶機密,也無意冒犯任何一位金主大大,為了豐富故事可讀性,全文按照時間順序敘事,中間穿插口譯行業技巧與辭彙,所以各位看官不要因為放飛自我的文風而棄坑哦~嘻嘻嘻

——胡蝶

有一天,從某翻譯公司接到個assignment:

「親,可以做一個電話同傳項目嗎?」

對方雲淡風輕到彷彿電話同傳這件事如家常便飯一樣的語氣(雖然只是文字),讓我對焦博弈論三百六十度托馬斯全旋懵逼。

「啥玩意,電話還能同傳???」

當然了,這句話只是我的內心獨白,帶著一肚子問題的我還是像個正常人一樣問了該問的內容:

「請問項目具體日期是何時?多久?我需要查看下本月日程安排才知道是否有空,謝謝。」

「請問電話同傳是什麼形式呢?」

「大致是哪種類型的項目,大型會議,企業內部討論,市場調研還是其他?」

「我的疑問主要在電話線,目前我只有手機沒有座機,所以是不是需要兩條電話線,對於電話客戶是否有相應的要求?」

「這些要求客戶會晚點發,我現在主要預約看你檔期是否匹配。」

「我的客戶是做市場的,具體內容需要發文件確認,提到項目是中到英。」

此處插播個voice-over:

由以上對話判斷,這位可愛的PM同志其實並不知道萬千口譯項目的個中差別,因此並沒有辦法主動詢問客戶的項目類型,及其對於譯員的要求。從她提到的「客戶做市場」「項目中到英」,我判斷這可能是一個市場調研類同傳項目,全程需要中到英同傳,客戶是外方,需要遠程聽實時翻譯來了解項目進展。

大部分情況下,作為一個超級細分服務提供方,我們都會頭痛於客戶的不理解——不理解在何種情況下需要何種類型的譯員、需要同傳或交傳、不明白大會同傳需要兩名譯員、以及市場調研類同傳需提供給譯員什麼信息和資料。

然鵝,如果你仔細去回憶商場購物、超市買菜、4S店購車或是需要享受某項服務的任何一個情境,店員或者工作人員一定會耐心詢問你的所需,玩命了解你的喜好,以迅速鎖定你可能感興趣或急需的產品服務。什麼?你說有的店員根本不理人,或者介紹的東西你根本不喜歡?我們討論的是如何與客戶良好溝通。杠精請出門右轉打車。

所以,作為一個有責任感、想接此項目,並希望把項目做好讓客戶物有所值的成熟人類,我在微信里給和我一樣懵逼的PM同志親切友好地發了個長語音,大意是:

在同傳的類型里,我們大致會分大會同傳和市場調研類同傳,通過您的描述,我覺得這可能是個市場調研類的同傳,也就是Focus Group Discussion(FGD),客戶通常會拜託市場調研公司召集有共同產品、服務或興趣的消費者及潛在消費者,通過提問和調查問卷,了解他們對於某項產品或服務的想法意見,以便客戶優化或開發新的產品服務。

這種項目通常以座談會形式進行,主持人和受訪者都是中國人,談到的內容會非常細化,譯員也會在現場的另一個房間同傳,且隨時關注座談會現場動向,以便將訪談內容一五一十、原汁原味地轉述給客戶,所以我需要您幫我了解客戶是否為外方,是否全程中到英,是否有項目大綱(Guide)及受訪者名單(respondent list)。

如果項目中穿插有英到中的情況,在語速很快的情況下譯員恐怕沒辦法做到百分百準確完整,這對於客戶項目成功與否非常關鍵哦~

這裡補充說明一下,由於當時在外面辦事情,走路不方便打字,且我能確保對方有空,沒有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的情況下才發了語音,以便立刻溝通。通常我還是會給對方發文字,畢竟微信溝通時,文字可修改,可調整語序,簡明扼要,確保信息完整通順,閱讀快的人可快速讀快速回復。而語音也許會有贅語,每發出一個「啊」「哦」和重複的辭彙都會浪費0.5到1秒,耽誤對方的時間,尤其是對方正在開會,根本聽不了語音或者正在忙的情況下,你一條甚至幾條2到3秒或10秒的奪命連環語音,估計他/她會想把你碎屍萬段。所以,珍愛生命,商務場合謹慎使用微信語音,望周知~

好了,不嚇唬人,書歸正傳,繼續說我們的市調同傳。

當我把一切解釋清楚後,事情變得簡單很多。PM了解了譯員的需求和客戶的需求後,逐步地幫我問清楚了項目基本信息:市場調研類,全程中到英,北美市場替代燃料車相關,需要兩部電話,一個listening line,一個talking line。郵件發過來的文件具體說明如何登陸開會系統,進入會議及調試的具體步驟。

你看,溝通是多麼重要啊~

查到客戶提供的會議電話前綴是聯通的,我想可能買個聯通SIM卡會網路好一點?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我到家附近的聯通營業廳又開了張卡,裝在棄置不用的手機上,搞定。

由於外方客戶在美國,有時差,訪談也是在當地進行,所以我需要衝破時差壓力,早上6點開始翻。一個美好的周日,其他人類還在甜香睡夢中,而我,5點半起床洗漱好後,打開昨日已準備好的會議系統頁面準備登錄,真是哭暈在廁所。但是出於對這次項目的好奇,我還是集中精力開始了工作。

具體如何登錄會議系統就不展示了,如果客戶有需求,一定會給你個傻瓜式教程教你如何登陸。值得一提的是Adobe Connect,確實是web con利器,在這個軟體界面上,你可以和會議參與者視頻,展示圖片、文字甚至調查問卷,會議可設置多個host,多個presenter及observer,host與presenter有單獨交流不被參與者看到的聊天窗口,同時host也可通過文字與參與者互動,參與者可自由選擇開啟視頻或語音,就像這樣:

涉及到具體內容肯定要遮得親媽都不認識啦~嘻嘻

其實訪談本身相比其他同類的項目,內容簡單很多,問問大家現在開什麼車,對於替代燃料車有哪些認知,覺得這種車有什麼優點,如果有某品牌某某配置的替代燃料車,是否願意購買。這聽起來不難,不過像續航里程(mileage)、燃料類型和汽車品牌,甚至轉速(rpm)等,可都是送分題哦,譯員是必須要提前掌握且流暢產出的。

通常針對汽車項目,調研人員有一些常用的語彙,比如消費者的購買因素或購買考量(purchase considerations)、阻礙購買的因素(preventing elements)、典型用戶形象(user profile)等。汽車從外觀到內飾及技術指標的各種描述也是此類項目譯員必修,如輪轂、引擎蓋、進氣格柵、前風擋、AB柱、手動變速箱、自動變速箱、手自一體、無級變速、前驅、四驅、全景天窗、腰線、後備箱、尾門、儀錶、中控、方向盤、前後排座椅、腿部膝部頭部空間、八向調節座椅,以及高級一點的功能,如無鑰匙進入、自適應巡航、抬頭顯示、一鍵尋車、車道偏離預警、遠程啟動、車輛互聯服務等,在此不一一列舉。

普通消費者不會提到過於技術的辭彙,大家只會對於車的外觀內飾基本構成有相應評價,用詞無外乎「大氣」「肌肉感」「霸氣」「流暢腰線」「時尚」等,經常看看車評視頻對這些評價自然不會陌生。

但此次汽車項目最大的不同,其實是針對不同地區市場所做的調研,即在美華人對於替代燃料車的看法。而替代燃料車本身就是一種local的概念,在中國,我們稱之為「新能源車」(New Energy Vehicle),且二者還有些範圍差異。不同市場的消費者,面對不同OEM在不同地區發售的車型,自然認知和評價都千差萬別。幸運的是,我在網上搜到一篇對於北美替代燃料車無死角的介紹,在此也與大家分享:

來源:汽車之家

https://www.autohome.com.cn/tech/201801/912162.html?pvareaid=3311700

這篇文章系統地介紹了AFV(替代燃料車)在北美髮展的來龍去脈,包括不同燃料類型(生物燃料、天然氣、氫氣、電、丙烷等,與國內NEV概念中的BEV、PHEV有所不同)、主要競爭品牌及車型、、國家補貼政策、相關交通政策、充電模式和充電設備運營方式等。最有趣的是文末的視頻彩蛋,記者走訪了北美車展上的商家,詢問他們對於中國新能源車的看法,視頻趣味多多,建議碼了文章認真閱讀。

看完大綱和滿載乾貨的文章,我的辭彙表多了如下內容:

消費者購買替代燃料車

的幾個考量

阻礙消費者購買因素

fuel economy

environment

cost of ownership

innovation

refueling/recharging

Price

range anxiety

complexity

impracticality

size of vehicle

北美市場PHEV

主要競爭品牌

北美純電動競爭品牌

雪佛蘭沃蘭達

Chevrolet Volt

普銳斯

Prime Prius Prime

特斯拉

MODEL S MODEL X

雪佛蘭 Bolt EV

日產聆風 Nissan Leaf

美國第三方充電企業

功能幾種分類

ChargePoint

Blink

SemaCharge

eVgo

OpConnect

Must have

Nice to have/optional

Not useful

nice to have but not ready to pay

這當然不是全部,涉及客戶信息的就不放了。我想說的是,你的辭彙一定要按照一定功能來分組列出,它應該像Game of Thrones里不同領主的城池一樣,哪裡是Winterfell,哪裡是Kings Landing,哪裡是Casterly Rock,所有地盤在你的辭彙表裡形成巨大的世界觀,戰略沙盤夠清晰,如何用兵出征自然手到擒來。

翻譯的過程倒沒有太多糾結,重點主要在於準備,熟讀大綱,尤其英文,這樣才能迅速融入客戶方的語言體系,更熟悉以what when where等開頭的問句如何運用動詞和句式結構。也許還會碰到客戶提前告知某表達一定要用某詞的狀況,既然這是送分題,譯員也就不要自作聰明用其他你覺得好的表達。

FGD很苦很累,但透過單面玻璃窗,你看到的是經濟發展和人民對於物質文化生活越來越嚴苛的追求(紅色一下),其實很有趣。

作者:胡蝶

圖片:網路

您有最新資訊或新鮮趣聞願意分享,歡迎投稿~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言語有意 的精彩文章:

細數喜歡翻譯的緣由

TAG:言語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