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綠色金融推動隴原綠色發展

讓綠色金融推動隴原綠色發展

讓綠色金融推動隴原綠色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綠色發展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論述構成了一個內涵豐富、邏輯嚴密的完整體系,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成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了綠色發展提供的肥沃土壤,綠色金融在實踐中應運而生並快速發展,既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也為金融結構調整提供了新的機遇。

俞岳

我省作為國家確定的生態安全屏障的綜合實驗區、國家級循環經濟的示範區,同時也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的節點省份,近年來,通過積極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產業,支持綠色產業的發展,在理念傳播、理論研究、業務實踐、政策推動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穩步發展和長足進步。截至目前,我省已先後成立了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及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召開了甘肅省綠色金融宣講會、座談會,舉辦了以「發展綠色金融建設生態文明」為主題的第四屆西北金融論壇,構建了綠色金融統計工作制度並在全國率先公布綠色金融數據。

據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統計數據顯示,我省綠色融資額穩步增加。截至2017年年末,甘肅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務總量達到2420.85億元,占各項貸款比重13.6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此外,甘肅省內股份制商業銀行還發揮各自業務優勢,創新推出了一大批特色綠色融資產品,如蘭州市水源地融資租賃售後回租、武威市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供熱收費權資產證券化業務等,為我省綠色金融發展增添了新的註腳。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今年1月,我省發布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我省將通過金融、財政、環保等政策和相關規章制度的配套支持,用5年左右的時間,逐步形成多層次綠色金融組織體系、多元化綠色金融產品服務體系和多層級政策支持服務體系。該《意見》的制定出台,意味著我省綠色金融已經從起步階段走上了規範化發展道路,必將迎來全面加快發展的新局面。

當然,要發揮綠色金融對經濟轉型發展的支撐作用,必須首先建立完善且符合省情實際的綠色金融體系。為此,《意見》從10個具體方面,提出了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綠色金融體系的一整套政策措施。如針對我省綠色項目、綠色企業甄別機制不健全、不統一的問題,提出了建立綠色項目信息共享機制的措施;針對我省綠色金融發展規模小、激勵機制不足,提出了支持金融機構綠色化發展、加快綠色信貸產品創新與推廣、鼓勵發行綠色債券、支持綠色企業上市掛牌、擴大綠色保險覆蓋面5項措施;針對我省綠色金融發展政策支持體系不完備問題,提出了引導設立各類綠色發展基金、鼓勵和引導設立環境權益交易機構、探索建立新型綠色投融資交易機制3項措施;針對我省綠色金融發展可能遇到的風險,提出了強化金融風險防控的措施等。

「十三五」時期,我省要全面推進綠色製造、工業轉型、環境保護、生態修復、清潔能源、清潔交通、綠色城鎮化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必然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撐。該《意見》的制定出台,不僅為我省綠色金融構築了發展指引,還為構建綠色金融甄別、協調、激勵、投入、風控等機制奠定了基礎。

長遠來看,我省具有作為國家向西開放平台等區位稟賦優勢,發展綠色產業的潛力大、後勁足,對綠色金融需求規模大、期限長。只有把發展綠色金融提升到更高層面,才能更好地聚集資金、技術、人才等各類生產要素,利用後發優勢,打造增長極,為全省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同時,通過發展綠色金融,形成綠色金融激勵機制,引導金融資源動態調整,助推我省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經濟運行效率,帶動全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就在前不久,我省發布了《關於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意見》,提出將培育發展清潔生產、節能環保、文化旅遊、通道物流、循環農業、中醫中藥等十大產業,促進傳統產業「脫胎換骨」,讓新興產業「挑起大梁」,釋放出我省推動綠色發展的堅定決心和強烈信號。

可以說,發展綠色金融,正當其時。

延伸閱讀

談論綠色金融,就必須先談談「綠色經濟」。綠色經濟最早出自英國環境經濟學家皮爾斯於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藍圖》,其本質是以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能源以及有益於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發展方式,是一種平衡式經濟。而對綠色金融的認知和實踐,則肇始於人們對環境與經濟關係的關注。自提出到發展至今,綠色的內涵已經從針對增長極限和綠色經濟的理論和政策的探索拓展到了與環境、生態和資源相關聯的實體產業,金融的指向也已從政策指引和公義勸導落實到金融體系、機構和產品的市場層面。

發達國家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具有代表性的是「赤道原則」和「社會投資責任原則」。通過商業機構和社會組織的不斷推動,國際社會對於發展綠色金融達成了共識。2016年9月6日,在我國倡議下,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正式成立,G20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首次將綠色金融寫入其中。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發表的《2016年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明確了綠色金融的定義、目的和範圍,識別了綠色金融面臨的挑戰,提出了推動全球發展綠色金融的七個選項,目前已成為國際綠色金融領域的指導性文件。

不容迴避,我國的經濟發展也經歷了「發展?污染?治理」的過程,特別是生態環境問題曾一度成為經濟發展的短板。在此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治理擺上了非常重要的戰略高度,提出要轉變發展方式,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更樹立了「環境就是生產力,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GDP」的理念。

其實早在2015年9月,「綠色金融體系」和「建立綠色金融體系」的表述就已寫入了我國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這是全球第一個將綠色金融體系寫入國家最高級別的戰略性文件。而以2016年8月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為標誌,我國用兩年時間構建了較為完整的發展綠色金融體系政策框架,並伴隨著2017年6月設立的浙江、廣東、新疆、貴州、江西等地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實驗區逐漸落地。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了「發展綠色金融」,綠色金融成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目前來看,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已走在了國際前列。如在去年,我國已成為全球三大綠色債券發行國之一,全年境內外發行綠色債券合計約2500億元。此外,按照《中國城市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17)》預計,為實現綠色經濟發展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我國綠色產業在今後5年內每年至少需要2萬億元(3%的GDP)以上的投資,社會資本投資的比重將佔85%至90%,綠色金融的舞台將極其廣闊。

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任重而道遠,金融機構支持綠色經濟發展大有可為。廣大金融機構需儘快統一內外部綠色金融標準,健全綠色投融資機制,加強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銀行綠色化轉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各種創新,全力提高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精準度,全面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早日實現。

(本版綜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甘肅網 的精彩文章:

蘭州大學:今年計劃在甘招生1100多人
2018年公祭伏羲大典樂舞亮點多 告祭儀式將更加莊重

TAG:每日甘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