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富還是窮?其實孩童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分化,只是因為有這個區別

富還是窮?其實孩童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分化,只是因為有這個區別

01

講兩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一

合肥人李先生是一個普通的打工族,月收入4000左右。這個收入,即便是放在房價還沒怎麼漲的10年前買一套房也非常吃力。但是李先生卻憑這個收入,以一己之力成了4套房的主人。

可能有人會認為這4套房指不定在哪個十八線城市的遠郊,而事實上,這4套房位於安徽的省會城市合肥,合肥的房價大家在網上查一下就知道了。可能還有人會認為這些房子買得早價格並不貴,而事實上,其中3套房購於2016年,有1套房還是學區房,另兩套也是位於黃金地段。

這一切都得益於李先生不斷修鍊出來的投資眼光。1992年中專畢業的李先生並沒有高學歷,那個時候大家還習慣將錢存在銀行吃利息,但是李先生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將有限的積蓄進行投資。他於1996年進入股市,雖然早期交了不少學費,但是他並沒有泄氣,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終於在2007年和2015年兩次大牛市中大賺。

2015年6月,李先生認為,股市新投資者極其瘋狂。他意識到可能會發生暴跌,果斷賣光了股票並將目光轉移到樓市。目前,李先生4套房市值800萬元。

而當下,很多收入是李先生收入的2倍甚至更多的人還在為首付煩惱。

故事二

大學生小林來自一個普通家庭,每月的零花錢非常有限,但是她看到同學用著高端護膚品、穿著當下最新款的衣服、拿著剛上市的蘋果手機,心裡羨慕得不行。在慾望的驅使下,她開始接觸校園借貸,然後一步步走向深淵。

就這樣,還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她開始了超前消費,各種借貸買買買,同學有的自己也要有,同學還沒有的自己率先擁有……

到了還款期限就只好向別的貸款公司借貸,就這樣各種借新還舊、舊債利滾利之後,沒幾個月,幾千塊的債務就上升到了數十萬。在催收人的要挾恐嚇下,小林不得不向父母坦白。最終結果是父母賣掉了唯一的一套房,幫她還清借款。

02

股市逃頂買房和校園借貸,聽起來很極端,卻是身邊真實的例子。

其實歸根結底,還在於教育環境的差距。不同的教育,讓他們對於「錢」有了不同的認識,當然在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走向。

最近,有一個杭州小學生的演講爆紅,在別人講自己的夢想是成為科學家、醫生的公開演講中,他的主題「我的夢想就是發財」,可謂標新立異,秒殺一切。

當然,對於這樣的演講出現在校園裡,尤其是小學生身上,還是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不少人說「市儈的大人」給小孩子灌輸了「不良思想」,小學生想發財,「太刺耳」。

真的刺耳嗎?

貓哥倒也看了小朋友演講的視頻,「要真發了財,能幫到人的還是要盡量幫」;「自己有閑錢了,自然就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大人可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來批駁小朋友的演講,但是,在一個單純的兒童的語境下,小朋友「話不糙,理更不糙」,用金錢實現自我價值,又不忘社會,這樣的態度下,「渴望發財」也沒毛病,咋還就成了批判對象了呢?

貓哥在替小朋友委屈的同時,也很看好他。

03

而在這方面,很多大人可能還不如這個想發財的小朋友。

央行發布的《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2017)》中數據顯示,全國消費者金融素養指數平均分63.71,也僅僅是剛達到及格線,估計小朋友也想對那些大言不慚的大人翻白眼。

事實上,大人們關注孩子們的智商、培養情商,卻唯獨缺少培養孩子對待物質財富的態度,也就是我們稱其為「財商」的東西,而且這方面的教育,幾近空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貓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一張信用卡,讓我損失50萬,還失去了買房資格

TAG:大貓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