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細說明代玉器特點

細說明代玉器特點

明代玉器雕刻技法較粗獷渾厚,有「明大粗」之說,鏤空技法普遍使用,器物表面見下鏟的凹槽,槽內玻璃光澤強烈。提起明代玉器,一些朋友第一印象總是粗大明,其實明代玉器不只是粗大明!請看本文為您細說明代玉器的特點。

一、明代不同時期玉器的特點

明代玉器風格多樣,明代早期、明代中期、明代晚期的玉器特點不同,早期雕琢工藝簡練渾厚圓潤,中期趨向玲瓏繁縟,常將多種技法綜合運用在同一器物上,出現「花下壓花」技法,玉器製作上與金銀細工及寶石鑲嵌技術的結合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中晚期出現分層鏤雕手法,顯得玲瓏剔透,取得更加逼真的藝術效果。

明代早期玉器最大特點是宋元遺風濃厚。明代早期玉器作工嚴謹,器形優美,藝術風格沿續元代特點,刀法遒勁、風格粗獷、不重細節。明早期紋飾總體風格趨於簡練豪放,多以龍鳳花鳥為主要題材,花卉擅長刻畫整株的大花卉,山水人物題材多刻畫歷史故事。

明代中期玉器突出特點是人文色彩比較濃厚。明代中期玉器特點開始擺脫宋元影響,呈現出自身社會特點。明代中期正值盛世,文化繁榮,因而玉器人文色彩濃郁,器形小巧玲瓏,適宜於市民階段佩戴使用。明中期玉器纖巧、細膩特點突出,花卉題材多採用折枝和纏枝花卉組成圖案,具有清新活潑的特點。

明代晚期玉器重要特徵是商代化動作色彩濃厚。明晚期玉器製作漸入佳境,不僅產量增加,且品種、題材更為豐富,蘇州已經成為全國玉器加工中心,且玉器也逐漸商品化,交易頻繁,參與海外貿易,因而出現重數量而不重質量現象。晚明尤其流行吉祥題材玉器,講究「意必吉祥」。明代晚期的風格趨於繁縟,略顯瑣碎。

二、明代玉器玉質特點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欄目諮詢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地址:湖南長沙開福區德雅路湖南電視台辦公三樓!徵集範圍:精品陶瓷、名家字畫、翡翠玉器、雜項清玩、明清傢具等!

明代玉器玉質選用新疆和田料製作,其中以青玉為主,白玉次之,也有少量碧玉或墨玉作品,黃玉者極其罕見。青玉、白玉的作品,拋光大多細膩,表面光澤度極佳,頗為油潤,彷彿罩上了一層透明的玻璃質,行話俗稱「玻璃光」。墨玉作品,色淺,多見青灰質地夾雜褐色斑點,褐色的分布不均勻,表面也有玻璃光澤。明代碧玉,由於天然材料原因,拋光後的光澤較弱,多為油脂光澤。

三、明代玉器拋光特點

明代玉器有磨平圖案邊緣的特點,採用浮雕和凸雕裝飾的作品顯著增多。在這類凸起的圖案邊緣處,鋒利稜角多被磨平,從而形成光潔明亮的窄條狀輪廓線,是以整體平面磨光處理方法磨掉雕琢後造成的鋒利邊棱。磨平稜角的方法產生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增強花紋圖案的渾厚感。片雕玉器大多進行平行整體拋光的方法,使凸起的輪廓邊緣呈現出光潤、窄平的細線。在立體器物上,由於不便整體式拋光,故而採用局部的平行拋光,在花紋凸起的局部邊緣便會呈現出窄平的光滑線。

明 青白玉佛附玉杵

四、明代玉器多層鏤雕特點

明代的多層鏤雕玉器在加工時大多採用管鑽穿透的方法,而不像單層紋圖透雕在穿孔後以拉條拉搜的方法。因此第二、三層的紋飾就會出現比較比較粗糙。多層鏤雕的紋飾,大多是對錶層進行仔細拋光,而下面襯托的幾層紋飾,卻拋光的比較粗糙,甚至不拋光。

五、明代玉器管鑽工痕特點

明代玉器表現動植物題材的作品時,多保留管鑽痕迹。如常見的谷紋、乳釘紋,在顆顆紋樣單元周沿,常能見到管鑽套打遺留的略顯深陷的圓形凹痕。花卉圖案中的花蕊,常出現管鑽的痕迹。這種處理方法看似簡單,實則增加了主題紋樣的立體效果,使造型顯得飽滿。動物題材中眼睛和口部,常用管鑽套打後,保留鑽孔凹痕。特別是眼睛周邊的圈狀痕迹,似雙目圓瞪,眼窩深陷,更加顯現出動物的兇猛神態。

六、明代玉器紋飾裝飾特點

明代玉器,常在器身的局部用迴文和卐字紋作輔助裝飾。對於回紋的處理多採用傳統的變形並聯組合式和雙勾連續組合式。卐字也變形為連續的組合式,多作為圖案的錦地紋出現。回紋和卐字紋,均為短小的橫線和豎線組合。這種橫豎線組合結構的處理工藝有著較為明顯的特點,橫豎線的銜接處大多不甚嚴密,多留有間隙。而橫豎線的碾琢多呈現出中間深粗、兩端淺細的現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古錢幣「五十珍」都有哪些?(上)
古錢幣「五十珍」都有哪些?(下)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