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阿里雲發布ET農業大腦,開闢AI養豬新領域

阿里雲發布ET農業大腦,開闢AI養豬新領域

今天,雲棲大會·上海峰會正式發布阿里雲 ET 農業大腦,希望將人工智慧與農業深入結合,目前已應用於生豬養殖、蘋果及甜瓜種植,已具備數字檔案生成、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農事分析、全鏈路溯源等功能。可以說,進入農業,是阿里雲 ET 大腦在城市管理、工業優化、環境治理、航空調度後的又一站。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表示:「人工智慧要和產業結合才有價值,我們希望用人工智慧幫助農戶農企『對症下藥』,實現中國農產品『三級跳』,即更安全、更營養、更值錢。」

AI養殖——從200斤豬到200公里豬

德康集團、四川特驅集團和阿里雲的合作成為關注熱點,也邁出了用人工智慧養豬的第一步。現在,特驅豬場鋪上了有 ET 農業大腦加持的攝像頭,解決了人工大規模養殖的深度拓展和降本增效問題,還形成了更智能、更精細的養殖模式,預計今年母豬年生產能力可以提升3頭,死淘率降低3%左右。

通過圖像識別技術,每一頭生豬都有自己的檔案,包括品種、天齡、體重、進食情況、運動頻次、軌跡、免疫情況等,這些數據可用於分析行為特徵、料肉比等。同時結合聲學特徵和紅外線測溫技術,可通過豬的體溫、咳嗽、叫聲等作判斷是否患病,預警疫情。

「有了ET農業大腦,我們可以準確地知道每一頭生豬的運動量,公里數可以成為判斷豬肉品質的新標準。未來,我們想要的是一頭跑了200公里的好豬,而不再是一頭200斤的豬。」胡曉明說。

AI 種植——為果園節省2000萬

除了生豬養殖,ET農業大腦也在種植業中開展創新。

在陝西,海升集團10000畝矮砧蘋果園的生產數據,已經匯入ET農業大腦,可以對每一棵果樹實現個性化管理。

果農再也不需要用筆去記錄澆水量、施肥量、施藥量,再分頭錄入EXCEL匯總。一部手機、一套管理軟體,就可以實時記錄、實時同步相關人員。

通過對歷史數據的智能分析,ET農業大腦還建立起一整套知識庫,可以指導果農科學播種、施肥和耕作,提供最優決策;還可以針對不同品種的果樹,智能選擇最適宜的水土環境。

按照預計,ET農業大腦可以幫助果農每畝地節省200元以上成本,整個海升集團每年約可節省2000萬人民幣。

除此以外,在陝西閻良,目前還有近600戶貧困戶,該縣甜瓜總產量達20餘萬噸,是當地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今年,阿里雲和西安扶貧辦啟動了智慧農業合作,ET農業大腦裝到了國強合作社的甜瓜圃:每個甜瓜都有一個二維碼身份證,對甜瓜全生命周期進行監控,確保瓜農按照標準化手冊操作,不打激素,安全放心。

過去,農民靠經驗判斷何時採摘,有了二維碼的身份證,日照時間、雨水量、種植時間,全部一目了然,每一個瓜都可以長足天數,真正「瓜熟蒂落」。

除了接入智能農業生產的阿里雲,螞蟻金服也在為果農、養殖農戶提供金融服務,菜鳥網路遍布中國鄉村的智慧物流網,大大減少了農產品上桌的時間和成本,而淘寶、天貓、盒馬鮮生、大潤發這些新零售渠道,也是優特農產品的主要分銷渠道。阿里巴巴,正在將「畝產一千美金」化作現實。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工智慧觀察 的精彩文章:

互聯網女皇:三個方面看中國AI發展,未來五年與美國不相上下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中國將在AI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TAG:人工智慧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