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

——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清代乾嘉時期,恰逢學術風氣驟然轉變的時期,趙孟、董其昌書風盛行,同時在金石學研究熱的影響下崇碑書風也逐漸興起。黃易作為這一時期金石篆刻家、書法家的代表之一,其書法追秦漢古風,篆隸尤能得古雅靜穆之趣,楷書亦可入晉人堂奧;篆刻則是浙派的重要傳承人物,初師丁敬,兼及秦漢宋元,尤其對浙派印風向杭州以北地區傳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不管是書法藝術還是篆刻藝術,黃易都算不上開宗立派的大師,原因是他沒有開創出屬於自己的風格體系。然而,我們不能因為黃易沒有開宗立派就否認他的藝術成就而不去研究他,對某一藝術流派的完善、傳承和傳播等各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家同樣存在研究的價值,黃易就屬於這種情況。黃易作為清代乾嘉時期的書法篆刻家、金石學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對他一生中所涉獵的各藝術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不僅能夠對他本人的藝術風格與成就給予準確的定位,同時還可以通過黃易來窺探乾嘉時期金石圈內的書畫篆刻藝術活動。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吳俊 黃易像 故宮博物院藏

一門風雅 半世飄零

清乾隆九年(1744)十月十九日,黃易出生在浙江杭州錢塘縣武林門外散花灘上湖墅黃家。他出身於書香門第,也是賢孝世家,可謂「文獻傳家,風雅一門」。自其八世祖黃裳(鶴洲)開始皆以文行重於鄉里。其七世祖黃汝亨(寓林),學者稱貞父先生,舉明萬曆戊戌年(萬曆二十六年,1598)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參議,一說布政司參議,名重儒林。他的六世祖母顧若璞(和知),是上林丞顧友白之女,以賢孝著稱,是清代著名女詩人,著《卧月軒稿》三卷(丁氏嘉惠堂光緒間有刻本)。顧若璞對中國女性文化有很大貢獻,她培養和組織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女性組成的文學團體—蕉園詩社,詩社主要活動在西湖和西溪一帶。黃易的父親黃樹谷(1700—1751)字松石,私謚端孝先生,與張照、金農、黃慎交好。他還博通經籍,善書畫,尤以篆隸為精,張照「推為第一手」,黃易的母親梁瑛是著名的女詩人,曾經集唐代詩人詠梅詩句名《字字香》,不留集句痕迹。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 鳳凰琬琰八言聯 故宮博物院藏

錢塘黃氏家族還是一個船隻設計和精於河防的世家,自黃易七世祖黃汝亨以至其父樹谷皆精於造船與河防之事,所造船隻皆見於志。黃易後來就職於河東河道,為官山東做到運河道同知,亦是承襲家學。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 鵝池圖 西泠印社藏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 四硯山房 故宮博物院藏

黃易雖生於杭州,但在他有生的五十八年中,大半時間遊歷在外地。在他八歲那年父親黃樹谷去世,其母梁瑛教他識字讀經。其長兄黃庭曾在楚北(具體地點待考)為人作幕僚,迫於生活他從十五歲那年的九月十三日便跟隨兄長客游他鄉。時隔三十八年,他還曾寫詩感慨:「雞唱蟄吟那得眠,高寒古縣早霜天。傷心卅八年前事,此日辭親上客船。」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 岱麓訪碑圖冊之龍洞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 岱麓訪碑圖冊之開元摩崖碑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 岱麓訪碑圖冊之岱廟

1765年春,黃易北上到固安開館授徒,然後到武岡,開始了他長達八年之久的私塾教書生涯。大約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前後,黃易開始跟隨鄭制錦做幕僚,從江蘇鹽城的武佑場到京郊的南宮縣、清苑縣展轉四年。後來鄭制錦為黃易捐納入仕。1777年8月,黃易到京師領官分配河東河道。除了在河南短暫任職外,黃易的仕途生涯都是在山東度過的,而且多半在運河沿岸。乾隆五十四年(1789)十月黃易得薦升任山東濟寧運河道同知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閏二月其母逝世。自任運河道以來的十年是黃易訪碑、交遊和藝術創作的鼎盛時期。嘉慶二年(1797)丁憂服滿,被臨時借用捕河。嘉慶四年(1799)十一月得大學士慶桂的薦舉,再仕運河同知。嘉慶六年(1801)十月由運河同知護理道員。嘉慶三年(1798)冬曾在南旺染上了寒濕疾,就在他護理運河第二年的二月二十三日病逝在濟寧運河道任上,年五十九。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 臨漢碑 故宮博物院藏

黃易出生在一個以文行和賢孝著稱的家族,早年應當接受過較好的家庭教育。從黃易的家世看,其早期的經歷較為曲折,父兄的相繼去世對他的求學和生活應當有很大的影響。黃易的一生雖大半時間在仕途中度過,但地位並不顯赫,生活也並不富裕。這一點,在他給友人的信中可以看出來。他之所以能夠名留青史,更重要的是他在書法篆刻藝術上的造詣以及對金石碑版的搜訪和整理方面的貢獻。整理黃易家世,有助於我們加深對其藝術思想、藝術風格及發展變化的認識。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 古今金石七言聯 故宮博物院藏

海內幾人通隸法

對於書法藝術,黃易可以說是諸體皆善。但就傳世作品來看,正式的書法作品多以隸書為主,說明他本人對隸書更為自信,而楷書與行草書在很大程度上則是日常使用為主。在時人看來黃易書法藝術上的成就,也主要在隸書上。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錢坫給黃易的信中,曾轉述朋友對黃易隸書的評論:

「李嘗自雲平生所見三絕謂足下分隸,周二十五印章,乃仆小篆,仆自愧不倫也。」

其好友清代著名隸書書法家桂馥在《黃小松見寄所刻漢碑雙鉤本》詩中稱讚他「海內幾人通隸法,眼前萬里到書郵」。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 題石壁詩 故宮博物院藏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 杜甫《南池詩》 故宮博物院藏

黃易的隸書以《校官碑》和《西狹頌摩崖刻石》等厚重方正一路的漢碑為基點,氣息上追求漢代隸書的宏大氣象,是典型的崇碑書法。乾隆五十一年(1786)黃易到濟寧任衛河通判,受任城書院山長盛百二的邀請書隸書《朱柏廬治家格言》並立石,這是黃易較早的隸書作品。此作起筆以方筆為主兼以圓厚,線條平直、勻靜且略帶動感;結字不像八分隸書的扁方,而以方正為主,橫豎取勢任其自然,不管是用筆、結體還是在氣息上都與《西狹頌》有一脈相承之處。現藏杭州西泠印社的劈窠隸書《鵝池閣》是黃易大字隸書的代表。其線條趨於平淡,收筆的處理上提按幅度更大了,飛動感也更強了。與早期隸書相比個人風格漸趨成熟,漢人氣象與漢隸的意蘊完全融入自我。除此之外,黃易還對大多數漢碑都有過臨習。比如江西省博物館藏有黃易《臨漢碑冊》,雖為臨作,其中卻夾雜著黃易對漢隸的個人認識和審美取向。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 臨漢碑冊之一 江西省博物館藏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 臨漢碑冊之二 江西省博物館藏

黃易的行草書和楷書作品主要是金石跋尾、繪畫題跋和與友人的往來信札,這雖然不是以藝術創作為目的的作品,但其數量大、質量高,能夠代表他楷書和行草書的創作水平,從中也可以看出黃易的楷書和行草書創作是嚴格地遵循傳統帖學的路子,是以晉唐小楷和「二王」體系的行草書為依歸的,是崇尚魏晉的。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 致何琪手札

乾隆三十八年(1773)黃易《致何琪手札》一通,是傳世的黃易早期楷書作品。三十歲的黃易到江蘇武佑場隨鄭制錦做幕僚,由浙江初到蘇北致信師友何琪以報平安。此札通篇小楷,書風源自「二王」尤似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用筆勁健又帶有幾分瘦勁和矜持,結字開闊,布局疏朗,個人面貌並不強烈。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 手札之一 國家圖書館藏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 手札之二 國家圖書館藏

黃易以藝術創作為目的的行草書作品並不多,能夠見到的多數是他寫給友人的信札。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部藏有黃小鬆手札一冊六幀十二頁,簽題:「黃秋盦書札」,都是寫給他的姻親濟寧李琬(研溪)的信札,寫的較為隨意,比較能體現他的真實水平。就他的書信來看,其行草書師承還是沿襲「二王」體系。在用筆上既有米芾的爛漫與爽暢,又有蘇軾的沉著,而在結體上卻有著黃庭堅的開闊。不論他是學米學蘇還是學黃,都是傳統帖學的路線,在字裡行間都流露出晉代的風骨和意蘊。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 致硯溪札 國家圖書館藏

從對作品的考察中不難看出,黃易書法創作審美取向帶有明顯的雙重性,即楷書、行草書創作遵循傳統帖學而篆隸書創作則帶有明顯的崇碑傾向。這種雙重性,給時人透露了一個信息:那就是對待清初以來新興的崇碑書法與傳統的帖學需要持有兼容並蓄的包容態度。雖然以書卷氣為審美旨歸的帖派書法和金石書法在審美範疇和創作技巧上是兩個不同的體系,但二者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作為接受者,不應該有所偏倚而應該同時看到雙方的審美優勢與不足。

丁敬後一人

由於黃易長於金石之學,故能吸收漢魏六朝金石碑版之意,浙派中在丁敬的基礎上自創雄渾樸雅風格,別具新意。並且黃易在當時京杭運河的中轉城市諸如山東濟寧、聊城等地做官多年,這不僅使他的印名得以傳播,同時也使剛剛形成的浙派印風向杭州以北地區傳播,故而對黃易及其篆刻藝術進行深入的研究是必要的。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黃易是丁敬之後浙派印風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浙派印風的進一步完善者,被時人與丁敬並稱為「丁黃」。對黃易及其篆刻藝術的研究可以梳理出丁敬篆刻藝術的傳承脈絡以及整個浙派印風流派體系的發展、完善的過程。

刀法的革新是浙派傳承的根本,短刀碎切之法既是丁敬用以糾正篆刻時風流弊的武器也是浙派印風的靈魂,他雖然用這種刀法來表現漢印的金石氣息與生拙之美,但這並不是丁敬篆刻刀法的全部。也就是說丁敬並沒有將「短刀碎切」刀法定型化,在他的印作中既有純切刀成熟的代表,如「丁敬身印」;也有純沖刀的「寶雲」;同時還有切刀中夾雜沖刀甚至是生硬的不夠成熟的作品,如「龍泓館印」等。浙派發展到黃易,這種「短刀碎切」之法被運用的遊刃有餘實現了定格化,如「小松所得金石」「香榭山房」。就此而言,黃易是浙派印風發展成熟的標誌。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一個藝術流派的成熟與完善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丁敬在完成了浙派的初創之後已經沒有時間對其進行完善了。正如葉一葦先生所論:「丁敬篆刻創造的成就,在他活著的時候,還只是個人的成就,正如一泓之源,還不能成派。」無疑黃易是繼丁敬之後浙派印風發展成熟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黃易還是浙派印風北漸的主要傳播者。其一生的大半時間活動與長江以北,尤其後來在山東濟寧這個京杭大運河的重要中轉城市做官多年,以濟寧為中點往來於杭州與京師之間,這對浙派印風的北漸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我們通過研究黃易的篆刻藝術以及其北宦中的藝術交友活動,可以尋找到浙派印風北漸的途徑、方式及其具體細節。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早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前後,黃易跟隨鄭制錦做幕僚,從江蘇鹽城的武佑場到京郊的南宮縣、清苑縣諸地,開始遊歷北方。此時浙派鼻祖丁敬剛剛去世,浙派印風在北方的影響還沒有形成風氣。從這時開始黃易以善篆刻聞名,為友朋治印頗多,這對浙派印風在北方的傳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乾隆四十一年(1776)黃易就曾為時任翰林院編修的翁方綱治「覃溪鑒藏」印。此後的二十餘年間,黃易遊宦山左,主要活動在以濟寧為中心的運河沿岸,地理上的優越性使得浙派印風以運河為主要途徑傳播於北方。此後的數十年間以山東為主的運河地區在篆刻風格上受浙派影響很大。

朗照如月 沖抱如淵——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綜論

另外,黃易雖然沒有專門的印論著作,但在其印章的邊跋中所透露出的對篆刻藝術的認識和創作審美取向,尤其他在「方維翰」一印的邊文中曾經提出印章南北宗問題,很值得我們深入地研究。

畫家有南北宗,印章亦然。文何南宗也,穆倩北宗也。文何之法,易見姿態,故學者多。穆倩融會六書,用意深妙而學者寥寥,曲高和寡,信哉。逸青二兄追古法,酷肖程作,今時所僅見也。余學何主臣而未得其皮毛,豈堪供諸大匠,睥以就正云爾。小松並記。

這不僅能讓我們了解印學南北宗問題的前因後果,而且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尋找畫學南北宗、印學南北宗和書學南北宗之間的相互關係。

……

文 / 楊國棟

(本文作者任職于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節選自《藝術品》2017-04 總第64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預告|當代書法論壇第五回—曾翔《書法的秘密》26日開講!
賞畫>>野逸清靜話巨然

TAG:中國書法網 |